媒体
2013-04-29
欧盟再战药品短缺
医疗保健管理人士、非政府组织和政客已经加大力度解决不断恶化的欧洲医药短缺问题,然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条例似乎比预期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不仅在欧洲各国政府行动上存在差异,在药品产业和供应链上亦存在差异。
欧盟医院药剂师协会最近做的一个调查显示99%的医院药剂师在过去的一年中有过药品短缺的经历,而63%的药剂师表示他们每周,有时甚至每天都会出现药品短缺问题。药剂师对于药品短缺问题列出的原因有:全球化背景下医药生产的转移使欧洲药品生产基地减少、全球化外包造成的供应链过长,以及因为仿制药的低价销售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导致药企减少库存。药剂师们建议:药品生产商和批发商有义务维持某些药物的最低库存。
而欧盟62号令的实施,可能会使药品短缺问题加剧。针对原料药进口的严格检查可能造成制剂生产困难而导致药品短缺。为此,欧洲药品管理局在去年年底开始拟定由其集中审批的药品短缺目录,而在欧盟各成员国之间也正在拟定国家级别的药品短缺目录。在这一目录中的药品的原料药生产商,可优先获得检查。
生物仿制药领袖或出自新兴市场
到目前为止,欧盟已批准了14个生物仿制药的上市许可。尽管这些生物仿制药的成本比原研产品低20%到35%,但其在欧盟国家的使用却一直低于预期。不过,持续的全球经济衰退与飞涨的医疗费用,再加上2018年超过670亿美元销售额的生物药专利到期,引发了全球新一波对于生物仿制药品的兴趣,尤其是在新兴市场。
生物仿制药在新兴市场的日益流行由很多因素引起。首先,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生物制剂产品基本依赖进口,高定价的生物制剂给医保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低价格的生物仿制药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其次,生物仿制药代表着新兴市场国家打造国内生物制剂和生物技术的能力,而且也是其竞争和分享全球生物制剂市场的一个机会。另外,生物仿制药公司在新兴市场比在成熟市场更具优势。除了低廉的劳动力以及物价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也是一个方面。
早期的生物仿制药市场进入者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大的制药公司以及仿制药公司如辉瑞、默克、山德士、梯瓦,传统意义上他们主导了生物仿制药的走向。然而,产品推介的失策、批量生产的挑战和考虑不周的营销策略导致它们在生物仿制药上并没有什么出色表现,而全球生物仿制药监管的不确定性,更是阻碍了生物仿制药市场的发展。
现在看来,随着全球生物仿制药市场的持续发展,位于新兴市场的生物仿制药公司将承担起领导角色。不同于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对于其所服务市场的医疗需求、药品定价、医疗费用以及监管的不确定性,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重新审视供应链价值
必须承认,大多数制药高管面对药品供应链时,其目光是短浅的。供应链大多被认为只是用于配送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而事实上,在不断变化的医疗市场中,供应链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战略资源。带着不同需求的新客户正在不断涌现——从想要实现即时通讯的客户到最近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系统,医药供应链的管理者正在寻求新的方法来帮助客户获得更大利益并提升用户体验。
传统意义上,医药供应链管理是被动的而非主动,它的反应能力被制药工业的高度管制性质所制约。医药供应链的能力通常落后于科技和消费行业。例如,戴尔已经建立了一个能满足产品定制需求的高品质供应链。想象下,制药公司拿什么为其全球数百万客户配送定制产品?当这种定制需求正随着不断推出的个性化医疗变得越来越有可能时。
现今的医疗保健系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但无论是直接或间接,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药品供应链,将成为公司竞争优势更为重要的一部分。例如,供应链团队可以从产品离开公司开始“跟踪产品”,直到它被病人服用。在此过程中,深入了解产品流的各个方面以及用户体验,从而洞察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
创新成就以色列
以色列是西南亚地区最发达的经济体。据预测,以色列医药产业总值在2020年将达到23亿美元,而在2005年,这一数字是12.9亿美元。
一位官员说,以色列现在对IT、通信、医疗健康领域仍处在接受阶段,而且整个国家以非常开放和积极地心态接收各个领域的新知识,尤其是在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和一些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技术和应用,例如移动医疗。
以色列的制药企业有很好的研发氛围,这与国家对此的鼓励不无关系。以色列政府通过各种税收政策的实施,鼓励国外的制药企业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因而像昆泰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会将以色列也纳入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以色列的生物医药产业中,女性创新者比例很高,占到65%。
除了生物药创新,以色列还有一些优秀的仿制药企业,例如梯瓦。其实,梯瓦不仅有仿制药,现今它已经在肿瘤、止痛、呼吸疾病方面进入了品牌药的竞争行列。另外,已经有16家跨国药企在以色列建立了专注于销售和市场的分支机构,有的也设置了研发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拥有780万人的以色列实行的是全民医保制度,它的医疗支付靠四家保险公司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