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让学生与语言情境相遇

2013-04-29刘昕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蛋壳文字诗歌

刘昕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儿童处于理性的睡眠期”。儿童对形象的感受性则处于敏感期,他们对形象、对色彩、对声音都有着极大的敏感性。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他们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成长适宜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儿童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象性、感受性。儿童对知识信息的接受,并不意味着理解,理解关涉的是一种处于慎思的行动中的知识。我们要引领儿童对文本内涵、科学概念、价值观以及审美观深刻理解,就必须让儿童穿越文字符号与情境相遇。

相遇,是非常美好的瞬间。儿童与文字背后的丰富情境相遇需在教师策略的引领下悄然实现,当儿童不知不觉地和文字背后的丰富画面或情节拥抱的时候,语文学习的诸多目标也将实现。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遵路识斯真。体验,当是一条可行的“入境”之路。

一、 在角色活动的体验中与情境相遇

角色互动是一种儿童自我表现的体验性活动。自我表现是儿童对自己的情感、意志、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等角色核心要素的表现,它是建立在儿童亲身体验基础之上的一种表现,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这样的角色化体验。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找到可以提供角色活动的空间,或给予儿童模仿角色的机会,把文本当做演员的脚本,儿童在模仿中回味文字,通过外在表现传达对文字情境的理解。当然这样的方式不是引领儿童和情境相遇的最好方式,因为儿童和文本角色没有同一化,心灵的感受将不会最大程度地和文字符号内蕴涵的情感相融合。所以,我们提倡把文本人物“提取”出来,把儿童置身其间,这几乎是一种角色的镶嵌,儿童在文字中和情境相遇,这是真正的相遇,语言以最丰满的立体感性形式出现在儿童的眼前。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片断(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世界多美呀》)。

课文片段:

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小鸡可高兴了。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片段教学实录:

师:可爱的小鸡宝宝们,你们看着这蛋壳里黄乎乎的一片,心里怎么想的?

生: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多不好看呀!

生:世界难道就一种颜色吗?

生:一种颜色,太孤独了。

师(笑):呵呵,一种颜色太单调了,让你觉得孤独了!

生:我不信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师:嗯,我也不信哪!那我们就想办法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生:好!

师示范动作:来,用上我们的小尖嘴开始啄蛋壳啦!

师生边啄蛋壳边说:啄呀,啄呀,啄呀,啄呀……

师:啊,啄开啦!

(生欢呼)

师:小鸡宝宝,要啄破这蛋壳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说说怎么个不容易啊?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句。

生:啄呀,啄呀,一直在啄啊!

师(笑):是啊,我们刚才都没有歇着呢!

生:啄了很久。

师:嗯,时间还挺长。

生: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

师:连上前面的话就更能感觉到不容易了,再说说。

生: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

师:那这么不容易,可你们在啄的时候还在笑啊,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生:我急着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生:马上就要看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颜色了,我很开心!

师:我跟你们一样激动哦。虽然我们只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可是已经有了大惊喜了,快来看啊!

师生齐读: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二、 在自身观照的体验中与情境相遇

儿童虽然对我们通常呈现的文字所传递的信息在教师帮助入境之前是不够澄明的,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对文字中的生活完全没有生活的经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儿童立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语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经验帮助儿童穿越文字的“生”度,成为走进文字深处的一个入口。儿童对自身的反观是儿童生活经验的一种,儿童在学习陌生或似乎熟悉的文字时,他们会不自觉地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这种对自身的观照是作为人的与生俱来的心理反映,从哲学意义上讲,人总在这样的自身观照中不断发现“我”的存在和“我”与世界的存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在其间的最重要任务也是目标,就是帮助儿童在儿童自身经验和陌生化的语言经验间(包括历史经验、审美经验等)建立起一座桥,一边牵起儿童阅读,一边牵起教师已经找到的语言情境,让二者在桥上美丽相遇。尤其是当文本中出现了儿童的身影时,我们就告诉儿童,那就是你自己,你不是在读文字,你在看自己的故事,那个故事也许就是呈现在儿童面前的这些文字潜藏着的那个情境。湘教版四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首诗:

不久以前,不久以后

不久以前的一滴泪珠,

不久以后的一抹欢乐。

不久以前的一枚鸟蛋,

不久以后的跳跃飞翔。

不久以前的一个春天,

不久以后的遍野金黄。

不久以前的一个我,

不久以后的一个我,

一定很不一样。

片段教学实录:

出示:

不久以前的一个我,

不久以后的一个我,

一定很不一样。

教师范读,同时出示相关照片。(从前的老师,现在的老师。)

师:这是从前的老师,瞧,一个在油菜地里撒欢的小丫头。

(生笑)

师:这是不久以后的一个我,站在了孩子们身边,成了孩子王了。

(生笑)

师:瞧瞧,不久以前的那个我和不久以后的这个我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你长得不一样了,原来是短头发的小孩子,后来是长头发。

师:哦,年龄不一样,外表不一样,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不久前是儿童,不久以后是老师。

师:身份不一样了。

生:照片旁边写着的,您现在取得了许多成绩,还是特级教师,还写了书。

师;谢谢你的夸奖,你是说内涵也不一样了?

生:对的。

师:那我们同学自己呢?

出示:

不久以前的一个我 ,

不久以后的一个我 ,

哦,真的很不一样。

师:同学们用这样的诗句来说说不久以前的自己和不久以后的自己吧。

生:不久以前的我又矮又小,不久以后的我长高长胖了,哦,真得很不一样。

生:不久以前的我是个爱哭鬼,不久以后的我很阳光,哦,真得很不一样。

生:不久以前的我不会读书,不会写字,不久以后的我写出了长长的文章,哦,真得很不一样。

……

三、 在创造表达的体验中与情境相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为语文定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可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基本任务也是核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实践这样的提法本身就蕴涵着儿童“亲身经历”这样的概念。课文语言形式运用于语言表达活动,或在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和触发下调动语言储备,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是语言运用教学的重要类型。引领儿童结合领悟课文内容、情感,调动语言储备进行创造性表达,将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语言形式结合起来,使儿童的“得意”、“得言”浑然一体。儿童对教材的阅读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当儿童没有遇见文字背后隐藏的情境的时候,教材仅仅是一个被阅读的对象,是它者,与儿童的心灵没有真正地交融,也不可能产生共鸣。只有当儿童的心灵进入了文本,参与其间,在文字留白处用创造性表达进行补充的时候,他们才真正得以与那美好的情境相遇,让符号复活还原成故事、情景和生活。创造性表达是体验中的语文实践,也是引领儿童入境的重要途径。我们仍然以《不久以前,不久以后》为例,如何让儿童从“不久以前的一滴泪珠,不久以后的一抹欢乐”这样简洁的诗行中有形象的感受,怎样让儿童通过这两句诗的阅读就能洞悉作者创作的目的,作者究竟要让我们知道一个怎样的哲思,这些都需要儿童遇上情境,才能读得通读得透。下面的教学环节给了我们一种澄明的享受。

片段教学实录:

出示前六行诗句。

师:请同学们带着时间流淌的感觉自由诵读这六行诗歌。

师:我们读到这里依然只是在读诗歌表面的文字,读诗最重要的是读出什么呢?

生:读出诗歌的内涵。

师:那怎样才能读出藏在短短几行诗歌中的丰富的内涵呢?

生:边读边想象,边读边让眼前出现画面……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已经不是用嘴巴读了,而是用心在读。你们的办法就是要把这“瘦瘦”的诗歌变得“胖胖”的,来,我们试试。

出示:

不久以前的一滴泪珠,

不久以后的一抹欢乐。

师:我们先想办法把这两行诗歌“增肥”吧。

出示:把这两行诗歌的行距明显夸张地拉大。

师:把这两行诗歌的距离调得远一点,这样就“胖”了吗?

生(笑):当然不是!

师:对呀,只有把同学们刚才的好办法用上才能让诗歌变得“丰满”起来。

出示:

不久以前的一滴泪珠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不久以后的一抹欢乐

(有这么一个故事……)

师:当我们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的时候,这两行诗就已经“胖”得很可爱了,对吧?

师:同样的办法,读下面的两节诗句。前后四个同学合作选择你喜欢的那两行诗歌,把中间的那个故事讲出来。开始吧,先思考,再商量,然后以小组长为代表讲给大家听。

生讨论后汇报:

生:我们讲“不久以前的一滴泪珠,不久以后的一抹欢乐”之间的故事。那一次的英语测试,小刚考砸了,当他拿着试卷看着妈妈劳累的身影时,他哭了。从此,他每天坚持背诵英语单词,坚持阅读英语报纸,不久以后又一次英语单元测试,他考出了95分的好成绩,我们都看到他笑了。

(全班鼓掌。)

生:我们讲“不久以前的一枚鸟蛋,不久以后的展翅飞翔”之间的故事。鸟妈妈生下一个漂亮的鸟蛋,她为了早日看到自己的小宝宝,每天坚持孵蛋,小鸟宝宝终于睁开了眼睛,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使劲儿地撑破了鸟蛋,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可是,它却只会慢慢地、摇摇晃晃地走路,没法飞翔,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啊。小鸟宝宝在妈妈的帮助下不停地练习,日复一日,羽毛变得丰满了,又过了些时候,它终于展翅飞向蓝天。

(全班鼓掌。)

师:当我们在诗行间读到了这些故事,你知道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诗人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变化很多事情都会变。

生:诗人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改变,我们可以从无到有,坏的变成好的。

生:诗人还让我们知道,要取得好的变化和成就,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情境本身就在文字符号中,要读懂语言传达的人文信息,感受文字的“温度”和“心跳”,就只有在儿童和情境相遇的时刻。

猜你喜欢

蛋壳文字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文字的前世今生
蛋壳变变变
热爱与坚持
神奇的小蛋壳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诗歌岛·八面来风
蛋壳与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