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蜡染”特色教学初探
2013-04-29陈旭
陈旭
摘 要:本文从美术课堂的角度入手,首先分析蜡染“原汁原味”的传承及实践意义,然后将蜡染社团活动应用于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的阐述,使学生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关键词:小学美术 蜡染 特色教学
一、“原汁原味”的传承及实践意义
1.落实美术课程标准,体现美术教育价值
新课程的改革使美术教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窗口,也使得传统的蜡染民族工艺等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显的越来越重视。新课程理念要求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不断实现美术的教育价值。我国的蜡染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引入蜡染艺术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继承民族传统,熟悉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促进美术教育价值的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美术课程教学仍然缺少应有的开发,在中小学校逐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当前,如何在课外开发出与时俱进的、有特色、有价值的新型艺术教学载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针对这一教育形势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挖掘校本资源而提出了“蜡染艺术教学”这一课外美术教学的研究设想,并把这极具特色的古老而又年轻的民间蜡染艺术引进现代艺术课堂教学,专门设立了一个蜡染社团活动基地,作为美术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广阔、更新颖的探索和创造的空间,积极、有效地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手工蜡染历史悠久,作为一门工艺美术种类,它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它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朴素自然,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的生动体现。在小学美术特色教育中,“蜡染”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启发、思考和引导,因地制宜的开展形式多样的蜡染创作活动,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轻松愉悦的蜡染课堂教学
1.激兴趣,“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品蜡
普普通通的蜡,经过不同的处理,会有意想不到的美丽效果和神奇魅力,尤其是冰纹的效果更是既难以人为地全面控制,又让人期待它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当初给学生们做示范时,学生们就被蜡的各种特点特性及其偶然性的变化所吸引而兴奋不已,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想亲自动手尝试实践一下,亲身体验蜡的奥妙变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被激发起来,随着冰纹效果的无穷变化,学生们的兴趣也不断得到激励和强化。奥地利儿童美术教育家西泽克曾经说过:“儿童拥有远比成人所想象的更敏锐地感觉,更加清晰的头脑,在极短的时间能思考连大人都无法理解的很多事情。”所以,儿童美术教学应以儿童的自由表达为主,重在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和创造热情。这告诉我们,儿童的绘画语言常常是无理性支配的,是自我感觉的体现,绘画是他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具体外化。例如,在蜡染制作中,有个学生画的是“没长耳朵的孩子”。他说,那是因为老师说的话他总听不进去,就像不长耳朵一样。我们不能不惊叹儿童独到的表现力与概括力。可是,以往很多时候,儿童这种纯真的童趣,独特的语言,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在成人不能理解的情况下被不知不觉地甚至是无情地扼杀了。有鉴于此,学习蜡染制作不仅仅是学习了解蜡染的制作过程,也不仅仅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应当是如何借助蜡染的独特性,让孩子们能找到一个充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情感的新途径。
2.增实践,“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玩蜡
在学习蜡染制作的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以一个好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同学们中间,千方百计消除他们对蜡染的陌生与畏惧心理,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一起“玩蜡”。我常常利用蜡染制作演示、作品观摩、网络检索等形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接触蜡染作品的机会。学生亲眼看到了艺术家的风采,深深地为这种具有名族性和世界性的艺术所打动。同学们在起草、画蜡线、上色、融蜡的创作过程中,初步掌握了一种民间印染技艺,由内而外充分感受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中华祖先的聪慧与睿智。在孩子们进行创作的时候,我既没有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也没有袖手旁观,不闻不问,而是和他们一同创作,一同欣赏,一同体验民间艺术那种神奇魅力。孩子们没有了老师的约束和限制,心情舒畅自由,带着期盼来,带着快乐与满足离开,玩得真可谓是不亦乐乎。当然,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我让他们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生活里,感受和寻找适合用蜡染来表现的带“蜡儿味”的东西,并要求他们能够融入到蜡染制作中。这样,带着“任务”孩子们走进了生活,又将自己的独特发现和感受带到了自己的作品里。尽管整个学习过程很复杂,但是,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快乐、自信的笑脸,我知足了!
3.提品味,“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评蜡
在新课改的浪潮不断涌来时,我们不难发现,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观、传统与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方式:没有从根本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压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能力的发展,也抑制了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进行小学蜡染艺术教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创新性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立体式”教学评价。我们这里提出的“立体式”评价就是立足过程、寻求互动、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方式。在蜡染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学生的作品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地评价,促使学生某一方面的思考,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使作品的“蜡”味有所提升。总之,蜡染教学的互动评价十分重要,通过交流使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观念的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开阔思维和眼界,享受学习的自由和快乐,一切的创新也只有在智慧的互动交流中才能产生。
小学美术“蜡染”特色教学的实践研究,目前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有许多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待于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去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也期待着更多的美术研究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此给予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蜡染这门古老而又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
[2]贾京生 《蜡染艺术设计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3]《少儿美术》 2013.2 总第180期
(高桥镇望春小学 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