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碎片
2013-04-29意西泽仁
意西泽仁
亚德里亚海上的威尼斯
我们离开米兰大教堂后,就直接来到了梅斯特雷,这座小镇位于意大利北部亚德里亚海滨,隔海相望的就是闻名世界的水城威尼斯。意娜说威尼斯的宾馆价格非常昂贵,住在梅斯特雷不仅安静,而且这里也是从陆路到威尼斯的必经之地。
在米兰参观了一整天后,我们到梅斯特雷已经很晚,就没有再外出逛街了。由于威尼斯是一个禁止汽车入内的城市,所以今天一早意娜就带我们坐上了火车,走过一条长长的海堤,就到了心仪已久的威尼斯。
威尼斯实际上是一个岛城,由118个小岛构成。据说威尼斯的历史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这个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日耳曼人的侵扰,来到了亚德里亚海边的这个小岛。他们通过小船从内陆运来木头和石块,在淤泥中打桩砌石,在海上建起了最初的威尼斯。公元10世纪威尼斯开始发展,到14世纪前后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誉为整个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现在,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区的首府,更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站在威尼斯城的堤岸上朝东遥望,亚德里亚海的对岸过去有一个叫南斯拉夫的国家,记得我十多年前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去访问的时候,曾在黑山的海滨与当地作家聊天,他们指着西边说,海的那边就是意大利了,那里有一座海上的城市威尼斯。没想到我今天真来到这座水城了。
蜿蜒水巷里的威尼斯
前几年,曾在澳门和拉斯维加斯的酒店,见过模仿的威尼斯水巷,当时感到十分惊讶。今天当我亲眼看到威尼斯水巷时,我真正感到了一种美的震撼。水是威尼斯风情的灵魂,水巷是威尼斯独一无二的风景。蜿蜒的水巷,穿行在文化艺术古城之中,仿佛是一条条蓝色的飘带,又仿佛是一首首古老的歌谣,让人沉浸在古朴而浪漫的氛围之中。
除了我们来时经过的那条四公里长的长堤与大陆相通外,威尼斯的水道就是城市的马路了,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示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除了小船以外,其它任何交通工具都是禁止的。
威尼斯全市的河道共计177条,这里的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两道门,一个面向大街小巷,一个朝向水道,街道两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层大多为居民的船库。这些弯弯曲曲的水巷四通八达,有些水巷比较宽,有些水巷很狭窄,两条小船不能并行,只能通过一条小船。连接街道两岸的有各种各样的小桥,这些小桥高高地横跨水巷,并不妨碍下面通航。
威尼斯的小街与水巷纵横交错,陆上和水上游人熙攘,这就形成了这座世界著名水城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
望着水巷里缓缓外划来的贡多拉尖舟,我突发奇想,当年在这里出身的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当初是不是也是划着小舟离开家乡,走向大海的?
贡多拉尖舟上的威尼斯
在威尼斯纵横交错的水道里,除了小游艇外,还有许多贡多拉尖舟,小舟体形修长,船头和船尾各翘起一个船角,造型十分别致。这一只只独具特色的贡多拉尖舟,实际上就是威尼斯最为突出的文化品牌了。
贡多拉的名字从何而来,现在已无法考证了,有人讲是希腊语轻快小舟的说法,也有人说是拉丁语小船的意思。不管源自何处,贡多拉尖舟的历史却非常悠久了,威尼斯的历代工匠们一直按照古老的口传工艺制造小尖舟。11世纪是贡多拉最盛行的时期,当时的数量超过了一万只,但如今的威尼斯仅剩下了几百只了。为了使这种古老的威尼斯传统得以流传,听说现在仍有小船厂在制造并修理贡多拉尖舟。这让人十分感动,虽然现在的贡多拉尖舟几乎都用于游客观光,但它仍然承载着威尼斯悠久而又厚重的文化积淀,承载着威尼斯人质朴而又浪漫的生活场景。
贡多拉尖舟的构造比较简单,舟上除了座位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船有大有小,小的是双人情侣座,大的最多也只能坐六人。要使小舟时时刻刻保持平衡,并且摇得稳稳当当,这需要有很高超的技术,听说威尼斯对船夫的要求很严,每年只招聘三至五名新船夫。当年,美国作品马克·吐温在他的散文《威尼斯的小艇》里,对贡多拉尖舟船夫娴熟的划船技术曾有过精彩的描写。
迷宫小巷中的威尼斯
来威尼斯旅行的人,大都对这里风格独特的水巷、贡多拉和小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其实,人们来到威尼斯后绝大多数时间是在陆地上的街头巷尾行走,这里纵横交错的小巷也很让人着迷。
由于威尼斯是建筑在水上的城市,城市面积不足8平方公里,所以这里寸土寸金,大部分街巷都很狭窄。有的小巷几乎只能一人行走,如果对面有人来,双方还得侧身让过。我们不知道威尼斯到底有多少条小巷,这些小巷在古老的城市中东拐西弯的穿行,不熟悉威尼斯的人一旦进入这些小巷就如同是走进了一个迷宫。我们在小巷里就时常不明方向,有时走进一条小巷前面竟然没有出口,有时一不留神又走进了刚刚出来的小巷。好在威尼斯人很热情,你只要问路,他们都会认真地为你指点。
威尼斯的小巷一般都非常幽静,小巷的两边都是古老的建筑,有的是老字号商店,有的是装饰各异的民宅,有的是斑驳的老墙。这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镇,小巷路面的每一块石板上,都一定留下了当年作家和艺术家们的足迹。那个时代威尼斯涌现出了提香、乔尔乔内等一大群著名的艺术家,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主要的画派之一,他们的经典作品,对以后巴洛克艺术时期的画家有很大的影响。
有人说威尼斯的风情离不开水,我觉得威尼斯的魅力自然也离不开这些铺满了石板的迷宫小巷。
叹息桥上的威尼斯
威尼斯是著名的“水城”、“百岛城”,也是著名的“桥城”,据说威尼斯大大小小的桥共有401座,这些桥的历史悠久,造型各异,景观独特。其中有名的利亚德桥是用大理石砌成的单孔拱桥,建于1592年前后,桥长48米,宽22米,被莎士比亚写进了剧作《威尼斯商人》。威尼斯还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叹息桥,建于1600年,这座拱廊桥架设在总督宫和监狱之间的小河上,当时的死囚被押上刑场的时候,必须经过这座被封闭的桥,死囚只能透过桥边的小窗看看蓝天,想到自己的家人还在桥下的船上等候诀别,便不由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桥也以此得名了。
水在历史上曾是威尼斯的保护神,今天却成了威尼斯人最大的心病。1966年,威尼斯发生大水灾,城内水位高达一米,这迫使意大利政府将防洪列为了国家头等大事。2001年1月,威尼斯又遭受了历史上最大的水灾,洪水持续了4天4夜,城市的大半部分都被淹没在水中了。有人预言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美丽的威尼斯也许在本世纪末就会消失在亚德里亚海中了。
为了保护威尼斯,意大利政府耗资30亿美元的防洪闸门建设工程,已于2009年10月动工,但一些科学家对该工程仍持有异议。
在今天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形下,我想,凡来威尼斯的人都无不为水城的未来而深深叹息的。
圣马可广场上的威尼斯
在土地非常珍贵的水城威尼斯,竟有一个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广场,这就是圣马可广场。
威尼斯在历史上曾经是独立的水上共和国,政权由总督和议会共同掌握,圣马可广场也一直是威尼斯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广场的南、北、西三面被宫殿建筑环绕。东面耸立着高达100米的圣马可钟楼和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大教堂。西面还有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整个建筑群宏伟壮观,雕塑艺术栩栩如生。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曾赞叹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美的广场”, 还下令把广场旁边的总督府改为行宫,至今人们还把它叫做拿破仑宫。
广场上的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也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公元1043至1071年。圣马可大教堂原为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了尖拱门等哥特式的装饰,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栏杆等装饰。使大教堂成为东方拜占庭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哥德式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多种艺术式样的结合体,建筑风格和谐壮美,无与伦比。圣马可大教堂最引人注目的是内部墙壁上用石子和碎瓷镶嵌的壁画。据说大教堂是因安葬耶稣门徒《新约·马可福音》的作者圣马可而得其名。
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有两根高大的圆柱,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子,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飞狮。
古老建筑中的威尼斯
威尼斯因水而闻名于世,其实威尼斯也是一座西方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其实除了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大教堂外,威尼斯还有许多古典建筑。在纵横交错的水巷和小街深处,据说有120座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和40多座宫殿。威尼斯从公元5世纪建成,到现在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之中,世世代代的威尼斯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在亚德里亚海上创建了一个辉煌的建筑艺术王国。
走在威尼斯这些古老的建筑之间,我似乎有了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当年威尼斯人的生活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虽然有些建筑的墙体已经脱落和斑驳,但能精心地保存至今,而且大部分水巷和小街还一直保持着最初的模样,这很让人赞叹。除了一些靠卖地生存的城市外,应该说威尼斯的地价是世界上最贵的了,但有良心的威尼斯人却保护下了这座城市,给世界留下的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
整个城市就是一座文物古城,这也许就只有威尼斯了。无论是在水巷还是在小街里,我们都能感觉到水城独特的韵味。威尼斯古老建筑的主要色彩以淡淡的红和黄为基调,给人一种古朴而悠远的美感。这些古老建筑包括了12至13世纪的拜占庭风格,13至15世纪中叶的哥特式风格,15至16世纪文艺复兴风格以及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真可谓色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
市井中的威尼斯
我们在威尼斯只停留了大半天的时间,虽然我拍摄了近600百张图片,不过我们很想看到的威尼斯真实的市井生活,似乎在人们的视线中越来越远了。由于旅游业带来的影响,威尼斯人的生活状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每年有不少居民不堪忍受高昂的物价,都纷纷离开家园了。上世纪50年代,威尼斯的常住人口大约有18万,而目前已不足6万人了。
相反,上世纪50年代这里每年仅有100万游客,而如今每年都有2000多万游客了。为了游客的需要,许多传统的老商店转而卖起了面具、玻璃制品等纪念物,这对其它产业的打击很大。现在的威尼斯,如果有人不想从事旅游、餐饮等服务类工作的话,就很难找到其他工作岗位。有专家认为,要防止威尼斯成为一个单纯的旅游景点,就必须保住本土居民并吸引新的落户者。我很赞同这种说法,一个古老的城市,如果失去了本土居民的市井生活,那这个城市再有名也仅仅是一个历史的记忆而已。
威尼斯居民曾于2009年11月14日为这座被他们称为“垂死”的城市举行了“葬礼”。 一艘粉红色的凤尾船载了一具象征性棺材,由数十条贡多拉小船护送,沿威尼斯蜿蜒的水道来到市政厅的门前。当时在一座桥边还立了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面显示着正逐年下降的威尼斯人口的数量。一名身披黑色斗篷的男士,用威尼斯的地方方言朗诵了一首诗歌,表达了人们对威尼斯未来生活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