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制冷基本操作技能》的应用与实践
2013-04-29黄金玉
黄金玉
摘要:本文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制冷基本操作技能》的应用与实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融合,学生以自主探究为基础,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来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为目的。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制冷基本操作;实践在现代社会,制冷技术已经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制冷行业进入了良性发展,制冷专业人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制冷基本操作技能》作为一门制冷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可选性很窄,可选的教材内容偏多偏杂,很多内容可执行性很低,这样,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长期以来,就出现了大部分学生厌学的现象。
为了改善本课程教学效果,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紧结合实际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在本课程教学中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项目实施,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
一、项目教学法在制冷基本操作技能教学实施中的可行性
第一,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在实施“紫铜管的气焊连接”教学时,割管器、扩管器使用以及气焊技术的掌握等相关知识点精心设计成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需要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操作,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从制冷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来看,中职学生从事制冷行业的职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工作;(2)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工作。因此,在制冷基本操作技能项目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可操作性和结合实际应用,将相关知识点加于提炼,设计成技能项目,通过项目完成技能训练内容。
二、项目教学法在《制冷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实施
下面笔者就本人在08制冷班实施的“紫铜管的气焊连接”项目教学为实例,谈谈自己在《制冷基本操作技能》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一)教材的处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四化”为创新依托,即以“教学过程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技能训练职业化,难点知识口诀化”来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互动性,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 教学目标的制定。
知识目标:
①巩固割管器和胀管器的使用方法;
②认识气焊设备的组成和作用;
③掌握气焊设备的操作技能;
能力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通过项目的评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操作,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是一节课的核心和灵魂,为了融合知识性和兴趣性,笔者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内容,具体内容和时间分配如下:
1. 项目认识。
复习回顾:
复习割管器和扩管器的的使用方法和运用。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也了解本项目的核心工具。
项目引入:
(1)展示图片:
告诉学生气焊是制冷系统管道连接中最常用的连接方法,从而引出本项目的课题。
(2)提问:紫铜管气焊连接的步骤是什么?
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本项目的主要任务:割管、扩杯型口和气焊, 为项目实施做好了铺垫。
2. 任务分析,发放任务书和评价表。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的任务。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感受团结合作的意义,笔者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大组分为3小组,两人为一小组,每组学生认真阅读任务书和评价表,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标准,担任示范和指导其他同学的角色,实现了本项目的情感目标。
3. 项目实施。
笔者将本项目分为割管、扩杯形口和气焊三大模块, 按照梯度递进,逐层深入的原则,突出重点,个个击破。
模块一,割管。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巩固割管器的使用,实现了本项目的知识目标。
模块二,扩杯形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教师给予适时点拨,强调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并对做得好和做得快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从而实现了本项目的情感目标。
紧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割管和扩管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感悟:
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割管器和扩管器的使用方法,同时很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现了本项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模块三,气焊,这是本次课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上,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我打破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想一想的自我探究教学模式。
(1)看一看。教师通过多媒体和结合实物让学生观察气焊设备,并通过学生讨论、提问,老师解答并深入解说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气焊设备的组成和每部分的作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实现了情感目标。
(2)学一学。笔者让一个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现场演示气焊设备的连接和操作过程,并对教学的重难点加于分析,其他同学在旁边观察思考。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气焊的操作技能,在这点上,我以口诀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实现了难点知识口诀化的创新。
(3)做一做。通过实战操作,由理论教学转入实践技能训练,每个学生完成气焊设备的连接和紫铜管的焊接。由于设备有限,在同组同学操作时,其他同学在旁边观察、打分,教师在旁边引导,并及时提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全面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和重点知识的掌握。
(4)想一想。当学生完成这一环节任务后,通过思考,归纳总结,有意向的同学再跟大家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思考总结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要求学生认真执行生产线的6S管理,清理操作现场。从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强化岗位培训,实现了技能训练职业化的创新。
4. 项目评估。
要求每个学生对照评价表对本组同学的割管、杯形口和气焊的作品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评选出做得好的学生。
接着,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总结本组同学在焊接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取之处,教师通过投影给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在气焊操作过程中的情况,让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此部分充分发挥了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评价中升华自信,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强化了教学目标。
5. 项目拓展。
通过延伸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与运用。笔者将本环节分为三个层次:(1)巩固知识:完成本此课的实训报告书。(必做);(2)拓展提高:完成毛细管与铜管或干燥过滤器的焊接。(选做);(3)鼓励创新:尝试制作小电冰箱,参加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的展示(选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最终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为下次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在《制冷基本操作技能》中的应用和实践,利用实用项目为载体构建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新型教学模式下,同时掌握了制冷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作者单位: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田明玉.制冷基本操作技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赵建武.项目教学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3]李晓,朱迅.项目教学法在我校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