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工学校C语言教学“把准脉、用好药”
2013-04-29谭文斌
谭文斌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也是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主要分析技工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C语言;教学方法;对策建议一、前言
C语言以其应用普遍、功能强大而得到广泛认可,并且成为各技工学校程序设计课程的首选语言。由于C语言相对其它课程而言比较枯燥、难以理解,经常要用到数学和英语的知识,而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是初中文化水平,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失去主动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动力。因此,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分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二、“把脉”技工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存在畏难情绪。C语言的许多基础知识都是概念性强、理论性强,内容丰富且抽象,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习难度比较大,而教师又没有及时引导,因此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2)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教学中理论教学部分在比重过大。对于部分学校往往为一些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提供机房,对于语言类课程则认为以理论课为主。(4)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三、针对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一)重视教学目的明确,合理安排教学大纲和学时。
作为技工类院校,开设C语言课程目的旨在让学生拓宽思维方式,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具有一般设计程序的能力,为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理论知识和上机练习课程安排比例为3:7。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安排C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以及基本的输入输出方法,然后安排顺序、选择、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接着是数组、函数和指针。
(二)重视“启蒙课”教学,把学生“带进门”。
好的第一堂课能够让学生对课程有个全局的认识。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明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上好《C语言程序设计》的“启蒙课”是至关重要的。“启蒙课”是C语言趣味导学课,重点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演示程序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感到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也认识到C语言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演示一些有趣的实用软件,学生便会感觉到C语言的神奇,领略C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调C语言的重要性。
C语言是学生学好其他各类语言的基础(如下图),比如数据结构、c++、JAVA等。虽然程序设计语言更新很快,但如果真正掌握了程序设计思想,具备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再更新,程序设汁的本质也不会变。
3. 介绍C语言的学习方法。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只需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语言本身的讲解上,而剩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应当放到学生对程序内容的考虑以及上机的调试上。同时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并通过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初步了解C语言的环境。
在Turob C 3.0环境下,举出几个简单的小程序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熟悉C语言的编辑界面,了解从源程序到可执行文件的整个操作流程。
(三)注重分层式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根据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特点,掌握简单算法的分析与设计基本能够理解或者说具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对他们的基本要求,并根据基础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对于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让他们从简单例题入手,不急着让他们写出程序代码,而是把问题分析清楚,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解决问题的算法,然后可以画出流程图,再根据自己的图对照给出的程序,争取能够把程序读懂,再回过去看自己画的流程图,如果两者一致,那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就基本达到了。对于班级中学得好的一部分学生,除了书上要求的作业以外,则会让他们在机房负责帮其他学生改错,确保那些自己写出程序代码的学生,他们的程序能够正确运行。
(四)注重问题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C语言概念多、语法繁,问题启发式教学可以将难理解、难记忆的概念和规则变成一系列时而醒目、时而深奥的问题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在实现师生互动的同时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这种启发式、讨论式、交流式的教法,不仅改变了原来的灌输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注重案例驱动法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案例驱动法的核心是“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将每章教学内容归纳为一个个有趣的例子,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中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将教材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知识模块,把各个知识模块浓缩在一个个有趣、实用的案例里。然后要进行学生自愿分组,采用小组学习、讨论、合作开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树立学生的“项目”意识。实施过程中通过 “提出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案例—案例延伸—归纳知识点—教学反馈”六步走的方式,既可以把握知识内容的精髓,也能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实际能力,特别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六)重视实验环节教学,巩固和发展课堂知识。
首先,教师在上实验课时尽量要求学生多编写程序,多上机调试程序,上机实验的目的决不仅是为了验证所编程序的正确性,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上机操作要领和调试程序技术,积累编程经验。其次,上机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语法规定,光靠课堂讲授比较枯燥又难以记住,但它们又很重要,通过多次上机就能自然地熟练掌握,通过上机来掌握语法规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最后,学生在上机调试通过一个程序后,可以自己改变程序中某些部分,甚至故意设置一些障碍,观察和分析在不同情况下的编译和运行结果。
(七)重视在实例中学习语法,化繁为简。
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而言,大量的语法很容易使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很快对这门课程失去信心。为了保持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可采用趣味程序的例子进行教学,从而在实例中掌握 C 语言的语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阶梯电价、自动售货机价格查询、贷款计算、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等合适的例子,以实例为主体,语法为补充,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在应用中强化语法。在每个实例的基础上,对学生多提问,并进行扩展,以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巩固当前学习的内容。
(八)重视知识点的承前启后,归纳总结。
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零散的知识点难以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得知识缺少连贯性。只有不断回顾较前讲解的知识点,既以复习知识点为主,又讲解了其间的联系。只有把课堂教学内容以整体的形式串联起来,学生的理解才能得以加深、实践中才会得心应手。如:在算法部分的教学,明确算法设计是C语言程序设计的灵魂,流程图是程序设计的第一步,编程成功的前提是要分析出正确的算法。
四、结语
通过对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把脉”,结果发现坚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是学生学好C语言的基础,教师要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为中心,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程序设计思维,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云浮市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吕文洁.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J].福建电脑,2010,(12).
[2]于风雷.中职院校C语言基础的讲解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
[3]李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J].信息与电脑,2009,(1).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