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校园足球现状调查分析
2013-04-29杜磊
杜磊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对足球水平较发达地区的学校足球进行研究并对比太原市校园足球开展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校园足球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以便更好的在太原市推广校园足球及阳光体育活动,促进我国青少年足球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太原市 校园足球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64--03
前言
足球是青少年较为喜爱的运动项目,同时足球也是世界第一大运动,该项目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2009年我国教育部及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足见我国政府对改变我国足球落后现状之决心。因为政府重视足球,我国获得了国际足联颁发的足球运动发展奖(北京时间2009年12月22日)。这是我国继孙雯之后,中国在FIFA年度颁奖仪式上的第二次颁奖。
足球运动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奥运会的影响力,如此影响力的体育项目中,唯独不见我们国家的身影。什么影响了我国足球发展水平呢?影响因素有很多,但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不足是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有数据表明,在1990年至1995年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数量达到了历史最多的65万人。1995年至2000年,下滑为61万人。2000年至2005年,降至18万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仅只有5万多人(2007)。足球学校的数量从鼎盛时期的4300多所下滑到目前的20多所。注册球员人数的下降严重影响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结合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足球的发展水平,为此足球运动回归校园善莫大焉。
因此如何利用好学校这个平台来发展我国青少年足球就成为了当务之急的任务。
太原市是我国校园足球活动第二批布点城市之一,共有30所小学16所初中参与了该项活动。太原市地处我国中部省份,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足球欠发达地区,但太原市也有较好的足球氛围。本文通过抽样了46所学校中14所市区学校。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太原市校园足球学校教练员、运动员及家长。
1.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山西体育局档案资料以及网络等相关资料,了解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为本文奠定理论依据。
1.2.1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专家及各学校负责人及教练员、家长等,掌握太原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抓,为进一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1.2.2问卷调查法
针对各布点学校发放问卷,了解太原市各布点学校的瓶颈问题,使本文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太原市14所布点学校20名教练员情况
2.1.1太原市14所学校教练员等级
我国对青少年足球教练员上岗执教有着明文规定,执教青少年足球的教练员必须持有C级教练资格证方可执教。我省获得亚足联/中国足协C级教练员培训资格以来共举办了4届培训班(2003年-2006年),C级教练员103人,B级教练员6人,A级仅有2人。以上数据是全省范围内的。全省从事一线青少年培训的只有27人。太原市各布点学校的持证上岗的人数更是寥寥无几。通过表1中显示太原市14所布点学校中20名教练员中只有8名具备上岗资格其余均没有资格执教。应当增加教练员人培训次数,扩大教练员的培训人群。自太原市参加校园足球活动以来,太原市共举办相关培训5次(含教练员培训),远远低于同是省会城市的南京,2009年来南京市13个区县的体育局和教育局,对校园足球活动的管理人员,教师及教练员等进行了多次培训。其中举办2次分管校长培训;举办9次教师培训;举办6次教练员培训。应加强太原市的足球相关培训。
2.1.2太原14所学校市教练员学历及年龄结构情况
足球本身是一项最接近战争的运动项目,场上局面瞬息万变,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能力及经验都反映出了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学历从侧面体现出了教练员是否能接受新鲜事物,与队员交流的能力。只有很好的沟通才能使队员好的理解教练员的战术意图,以及提高本身的乐队比赛的能力,从而使得足球变得更加有意义。通过表2、表3我们可以看到。20名教练员学历较高,80%在大专以上(含大专),这说明教练员都有较的好文化背景,便于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从表3中可以看出,20名教练员年龄结构较为年青,符合足球这一激情项目,同时也有教学训练经验较为丰富的老教师,使得训练和教学更全面系统。
通过采访得知,教练员80%以上支持该项活动,阻碍其参与校园足球的活动主要原因有学校是否重视;家长是否同意其子女参与;以及经费是否充足等原因。
2.1.3太原市校园足球活动各布点学校场地及经费情况
足球场地的充足与否直接决定着足球运动的开展,设想没有足球场地,足球运动的开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从表4表5中可以看到太原市41所各布点学校的场地情况,五人制场地共有24所占半数以上;七人制有35%;有3所学校具有标准的Ⅱ制足球场。说明各布点学校基本具备开展足球活动所需的场地。同时通过数据显示,太原市各布点学校的场地都已硬化。足球场地的好坏与否,影响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训练效果,甚至会增加伤病的产生。好的场地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热情。由于北方气候天然草地维护费用较高,故没有天然草皮,也在情理之中。
2.1.4太原市各布点学校经费情况
通过问卷得知,该活动布点学校每年能得到国家、省和市配套下拨5000元资金;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教练员均表示足球发放器材充足,因此器材及场地已经不是制约太原校园足球开展的不利因素。调查中发现教练员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动机:自身愿意,但多出于爱好,表明很多教练员组织学生训练并有没有额外补助,也没有把参加该活动的经历纳入评定职称的考核条件。他们表示如果有相关的激励机制,会有更大热情。全国其他布点城市均将教练员的这一经历纳入到了职称考核范围,江苏教育厅曾为此专门下发了相关文件。
2.2太原市布点学校学生及运动员意愿
通过对100名学生发放问卷及交谈得知,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该项活动。但是参与度不是很高,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按选择人数多少排列)有80%的学生担心家长不同意;67%的怕影响学习;44%人认为班主任不同意;28%的人害怕伤痛。以上原因主要反映在了学训矛盾上,在查阅资料时发现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南京市足协有关数据表明在南京初中高年级的孩子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补习学校上。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就显的尤为重要了。
2.3家长对于校园足球活动的意愿
通过对100名学生的问卷及访谈,侧面了解到家长对子女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态度。绝大多数家长表示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可以参加,其中只有11%的学生家长认为子女能成为职业球员;绝大多数家长肯定了足球具有锻炼身体和教育的功能;47%家长尊重子女的兴趣。这些数据反映除了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更加理性,不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且对足球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2009年太原市曾被我国列为第一批足球布点城市,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能参加,直到第二批布点城市时,太原市才参与校园足球活动。这说明太原市存在的一定问题,传统的体校模式已经不能胜任这一任务了,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太原市对于校园足球活动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管理上无模式可寻,人员配备较为松散。
(2)教练员学历较高,队伍也较为年青,但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教练员等级较低,多数无证上岗。优秀教练员多数没有参与到一线训练。
(3)学训矛盾是太原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瓶颈,阻碍着学生及家长参与的热情。
3.2建议
(1)各布点学校应加强与山西省体育局的合作,效仿足球相对发达省市的管理办法,成立学校与体育局合作小组,体育局提供优秀教练员到学校参与训练与教学。同时,增加教练员培训次数,使更多的年青教师参与其中,扩充教练员队伍,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教练员等级较低的现状。
(2)加强与太原市各高校的合作,尽快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位一体的联赛体制,疏通小学至大学的球员输送通道。
(3)丰富校园足球联赛的形式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联赛的杠杆作用,更好的推动足球运功的普及。
(4)合理化安排足球活动与学习的时间,使老师,家长无后顾之忧。
(5)各级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改变家长对足球运动的片面认识,为校园足球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足球氛围。
(6)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将教师参与该活动经历纳入职称评定考核当中,同时给予教练员适当经济奖励,使教练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