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与政府供给的错位研究

2013-04-29蒲波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错位

作者简介:蒲波(1987.10- ),男(汉),四川广元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及管理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本文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与政府供给的的错位,提出了转变观念,加深对农民工培训的正确认识,加大政府对农民工培训费用的投入,积极推动“阳光工程”,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采取订单式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四个方面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政府教育培训供给;错位

1研究背景

据2012年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统计,2012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亿人。无论是为我国的城市建设还是现代化的发展,农民工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农民工并未改变农民的身份,未被城市真正认同和接纳,他们处于城市的边缘,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生代”农民工悄然登场。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无论是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是行为选择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区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供给的现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2.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需求特征

2.1需求更加强烈

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前辈相比,有更加强烈的教育培训需求。与上一辈农民工进城打工只是为了赚钱然后回农村盖房娶媳妇明显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最终目的是留在城市,适应城市生活,最后变成真正的城市人。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文化素质要高于家乡的农民群体,但是与城市的同龄人相比,又处于明显的劣势。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的相对缺乏使他们只能从事体力劳动这样的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这与他们的初衷形成强烈反差,现实与梦想的差距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迫切需要教育培训来改变自身的困境,提高劳动技能和竞争力,从而找到更好的工作,最终在城市立足。

2.2需求更加多样化

新生代农民工既需要职业技能培训,又需要创业型培训、提升人力资本的培训,发展融入性培训等不同内容的培训,这样能充分满足不用需求农民工的培训需求。职业技能培训能满足渴望掌握一门手艺的农民工的需求;创业型培训能满足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经验并且有创业梦想的农民工的需求;发展融入性培训能满足已经在城市找到相对稳定工作但是想更好的融入城市,做真正的城市人的农民工的需求。农民工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2.3明显的功利性

对于大多数农民工而言,接受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增加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报酬。因此,农民工在评价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对自己的实用性来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培训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有没有发生改变,即培训前不能从事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培训后能不能胜任,最直接的判断就是培训后自己的薪酬有没有提高。

3.教育供给的现状

3.1认识不到位

作为准公共物品的农民工培训,政府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责无旁贷。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农民工培训对于农民工个人素质的增强,对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重要意义,因此就表现为没能把农民工培训真正摆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在政策安排、保障公民公平享受社会成果上,没能充分考虑和兼顾农民工群体,致使农民工长期以来处于“城市边缘人”的状态。

3.2经费不充足

培训经费严重不足是制约农民工培训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由于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培训的正常进行。在很多地方,由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中没有农民工培训经费的项目,因此使得政府在经费投入上很受限制。财政本身就困难的地方让他们保障农民工培训的经费简直是天方夜谭,即使是财政宽裕的地方政府,由于没有认识到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因此不愿拨款进行专门的农民工培训。

3.3针对性不强

目前很多地方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和用工单位联系较少,没有进行订单式培训,培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完成任务性。参加培训的人员文化、年龄参差不齐,性别不限,不能根据不同工种,面对不同的人群,做到有的放矢。培训的技术含金量低,通过培训学到真本领的不多,从而导致农民工培训的社会认可和企业认可度不高。甚至出现了一部分“号称”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的农民工到了真正的工作岗位不能立刻上手,甚至连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都没有掌握。

4.农民工教育需求与政府供给的错位分析

4.1强烈的需求与政府认识不足的错位

政府有关部门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一个服务性政府在农民工培训方面所肩负的职责和义务,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民工培训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民市民化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变迁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由于对于自身职能认识不到位,因此政策安排、保障公民平等享受社会成果上,各级政府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的公共服务少,致使农民工长期以来始终处于游离于城市之外的状态。

4.2多样化需求与统一化供给的错位

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差异,个体能力的差异,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从事工种的倾向差异,导致他们需要多样化的培训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要求;而政府方面,一方面由于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只能开展一些大众化的,容易开展的,千篇一律的培训,造成开展的培训农民工不需要,农民工需要的培训不开展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有的政府的出发点不仅不是如何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农民工真正受益,反而是通过培训来达到赚钱的目的,开展一些华而不实,收费较高的培训,让农民工叫苦不迭。

4.3培训与市场对接的错位

一是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农民工对技能要求的特殊性没有被有关培训单位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培训单位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培训,再加上就业市场急需的技能不能培训,市场饱和的就业技能又盲目地进行培训,从而导致农民工参加完培训后依然难就业。

二是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就业服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缺乏劳务中介组织,、没有建立良好的用工信息交流平台。尽管政府主办了一些就业服务机构,但与广泛分散的农民工群体相比,数量还不够,信息还不畅通,服务还不完善,没有将培训、就业、维权、社会保障等各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就业体系。

三是培训农民工参加培训后,也不一定能找到与技能对口的工作。没有真正实现培训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5.解决方案

5.1转变各方观念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然成了不容忽视的课题。各级政府必须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思想上的充分认识和重视是保障农民工教育培训得以顺利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能够深刻认识到,从宏观上来讲,加强农民工培训,有助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乡二元结构的变迁,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企业产业升级,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微观上来讲,对于农民工本人,参加培训能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增加其就业机会,提高竞争力和劳动收入。

5.2加大政府投入

由于农民工培训工程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政府的带动下发挥全社会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的筹措力度,发挥政府培训资金的带头作用,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己共同承担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农民工培训投入;另一方面,政府本身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省级和地方各级财政应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并且把农民工培训纳入到政府公共财政支持范畴,将培训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扶持农民工培训专项经费落到实处,主要用于信息收集、教材补助、聘请老师、食宿补助等必要保障。

5.3培训对接就业

确保培训和就业无缝对接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采取“订单式”培训。“订单式培训”是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培训学校签定用人协议后,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订单培养”建立在校企合作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校企双方在此基础上,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通过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的“订单”,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企业保证录用合格人才。对进程农民工特别是尚未就业的青年农民工进行“订单式培训,能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同时,对企业来讲,农民工一上岗就能用,缩短适应期,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发挥;对培训学校而言,与企业关系更为密切,办学质量和办学成果显著提高,从而实现农民工、用人单位以及培训学校的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一号文件首提“新生代农民工”[N]. 北京青年报,2010.02.01.

[2]栗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韩长斌. 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错位
有趣的错位摄影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及其提升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搭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