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总说“我不会”
2013-04-29袁坚
袁坚
如果你发现宝宝开始把“我不会”挂在嘴边,就要注意了:在教养过程中,是否给他的限制太多,导致他失去了尝试的信心和愿望?又或者,是否照顾他太过周到,使他滋生出依赖与惰性?
测试:
当宝宝说“我不会”……
“看,姑姑送的乐高消防车!我们把它拼起来好不好?”妈妈将积木摆在宝宝面前。宝宝一开始很兴奋,摸摸这个、拿拿那个,可真要拼,他又摇头:“我不会。妈妈帮我拼!”这时你的反应是:
A“好,那妈妈帮你拼。”拼的过程中也会简略讲解过程要点,但看宝宝一幅懵懵懂懂的样子,也不知道他究竟听明白没有。消防车拼好了,宝宝兴奋地拿过去玩,把拼装这件事抛在脑后。
B“那不行,你得自己拼,拼好了才有消防车玩!”然后也会加以鼓励。但宝宝一开始还试着拿几块积木拼拼搭搭,几下子拼不成样,就丧气了、放弃了,注意力转到其他熟悉的玩具上去。
C“妈妈可以帮你一起拼。”一开始也会指点宝宝正确的拼法和步骤,可说了几遍宝宝都做不到,反倒按照自己的办法“胡乱地”拼起来……妈妈渐渐地变得不耐烦:“你这样不对的!不可能拼得好。应该那样……算了算了,还是我来帮你拼吧!”将积木从宝宝手中“抢”回来。
D“看起来有点复杂,妈妈也不会,需要有宝宝帮忙,两个人一起想办法,才能把它拼起来。”然后鼓励宝宝先尝试,哪怕一开始他的拼法是错的,也不马上指出,让他自己去摸索;但在宝宝发出求助信号时,及在拼装的关键点和难点上,会积极加以协助,拼完后,宝宝很有成就感。
解析
A“大包大揽”型
只要宝宝说“不会”,就接手帮他把事情都处理掉。A型家长会将宝宝照顾得很周到,第一时间响应他的全部需求,也很享受宝宝充满依恋和信任的目光。可却忘了要给宝宝留下一些自己探索、尝试的空间,因为我们教养孩子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让他有朝一日,能够独立走向广阔世界。
B“放任自流”型
这一型家长大部分都是“高知”,认同宝宝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对宝宝的要求比较高和严格,却很容易忽略小孩子的成长过程、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可能有些事情在家长看来很简单,对他而言却并不容易,比如拼搭从未接触过的乐高积木。
C“反复无常”型
一时充满热情地鼓励宝宝,一时又批评他做得慢、做得不好;一时教导宝宝要自己尝试,一时又告诉宝宝:“你不行的,还是妈妈来吧……”如此反反复复,无法将任何一种教养方式贯彻到底,只会令宝宝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还会影响到他的自信心、判断力与专注力。
D“协同工作”型
能够运用“同理心”理解宝宝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能够发掘和肯定宝宝在他的年龄段上所拥有的能力,并以恰当的指导和协助,使他将这些能力都发挥出来,用于解决眼前的难题。D型家长的智慧,是“退后一步”与“适时介入”的结合,其中分寸的拿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宝宝说“我不会” 的四大原因
“来,画个圆吧!”妈妈把水彩笔递给宝宝,“我不会,妈妈画!”宝宝又把笔递回给妈妈。“教你骑自行车。”妈妈向宝宝伸出手,“我不会,我要骑扭扭车!”宝宝一扭头,跑开了。“试试看自己穿鞋子啊。”妈妈拍拍宝宝的背,“我不会,妈妈帮我穿!”宝宝开始撒娇、耍赖……
原因一:真的不会
为什么明明很简单的事,宝宝却不肯试着做一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家长看来很简单的,对宝宝来说可能并不容易!比如画圆圈这件事,家长觉得没什么吧?事实上对于不到3岁的宝宝来说,要画一圈——不管是不是圆——最后能闭合,单是这件事就困难极了!
原因二:伤自尊了
如果家长经常随口说:“这个很简单的呀,让我来!”这会让因反复失败而沮丧万分的宝宝受到打击:“难道真的很简单吗?那是我太笨了吗?……”当然他不会这样表达,但自尊心和自信心受伤是必然的,以后再碰到类似情形,就会倾向于退缩、回避。
原因三:多次被拒
“我自己洗杯子!”宝宝说,“会把衣服弄湿的!”妈妈拒绝。“我来帮你拖地板!”宝宝说,“小心别碰倒了花瓶!”妈妈阻止。其实两岁后宝宝对各种事情都很有参与热情,但如果家长怕他弄坏东西或出意外而加以拦阻,他就会渐渐变得被动消极。等到家长要他做什么时,他也不肯再做了。
原因四:就是撒娇
在幼儿园自己吃饭吃得好好的,回到家就不肯动手,非要妈妈喂——这不是宝宝懒惰,而是他在撒娇。自己做事当然很有自主性和自豪感,可让妈妈帮忙做,却也有备受呵护的好感觉呀!尤其在他刚上幼儿园或最近心理压力较大时,容易有这种“退化”成小婴儿的心理倾向。
如何调动宝宝“我想学会”的积极性?
为什么给了宝宝许多鼓励,他却还是一口回绝说“不会”?家长该怎么做,才能令他行动起来?——其他的事情退到底,还可以用“命令”,唯独“尝试做某件事”,没办法!俗话说“按着牛头强饮水”,那是不可行的。逼得紧了,宝宝无非就是大哭,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试试以下几种办法。
Step1:运用“同理心”,站在宝宝身边
“嗯,要用乐高积木拼出一辆消防车,这件事是有点难。”“坐在自行车上,对这个高度你还不习惯,所以有点害怕,对不对?”一定要记得宝宝不过两三岁,思维与行动能力有限,有时候他自己就会对“做不到某事”感到沮丧,家长就更不能火上浇油。但注意别说“这件事对你而言有点难”。这样反倒会加剧刚才所说的沮丧感——“妈妈会做而我不会”,令宝宝丧失自信心。
Step2: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
既不是直接帮宝宝把问题解决掉、给他现成的答案或结果,也不是一股脑儿地把问题全部丢给他自己一个人去对付,但要鼓励宝宝共同行动,实际上家长和他的能力差距却又非常之大,并不是完全平等的伙伴关系,如何才能令宝宝切实地感觉到自己能够为解决问题贡献一份力量?——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小步骤是个好办法!其中总有些步骤是宝宝现有的能力足以胜任的。
Step3:将宝宝能做的部分交给他来完成
比如玩拼装玩具,要上螺丝,第一步是找到螺丝刀,这个宝宝会!请他来找。第二步是把螺丝刀头卡入螺丝头上的凹槽,这个宝宝也会!请他来插。第三步是旋转螺丝刀,只转一圈的话,宝宝做得到!请他来转。最后拧紧的部分,家长动手“加加工”。如果直接把这堆工具、材料摆在宝宝面前,他肯定说“不会!”可分解之后,其实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由宝宝来完成。
Step4:别忘了适时肯定与鼓励
不要笼统地或夸张地表扬:“宝宝真棒!”“真厉害!”或“看,你能办到的吧!”好像家长事先已经预见到了似的。简单、平实,就把宝宝刚刚做的事情描述出来:“从前你骑自行车,只会蹬半圈,这样前进得比较慢;但刚才你试着蹬了一整圈,然后再一整圈……结果速度就变快了。”这就是对他最好的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