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帮幼儿教师消除职业倦怠
2013-04-29吴金虎
吴金虎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工作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这就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1973年在《職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职业倦怠。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对周围同事的观察,就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幼儿教师作为一种服务性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通过观察,交流,我归纳整理出了造成教师身心疲惫甚至倦怠的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
(二) 不能适应园所的管理与竞争
(三)超负荷的工作强度
(四) 幼儿问题的困扰
(五) 家长的苛求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个体,还是园所教育工作,以及社会各方面都将带来消极的影响,教师个体、教育事业、整个社会都会因此而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一)对教师自身的影响
职业倦怠不仅会导致教师产生各种生理疾病,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而且不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方面的发展,甚至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生活质量。因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所导致的职业倦怠,己在相当程度上为教师个体带来了生理及心理上的疾患。
(二)对幼儿和日常工作的影响
倦怠的教师对幼儿缺乏同情心,工作投入和参与少,对违反活动纪律的孩子没有耐心,动辄脾气连天,大吼大叫,影响幼儿身心发育;活动准备不充分,创造性低,教育活动效果不明显。教师的倦怠还会导致教师减少对工作的信心和热情,缺勤率上升,人事变动增加,师资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三)社会方面
教师职业倦怠使教师与幼儿、教师与教师、教师和领导、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受损,人力资源遭到损失,于是制造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增加社会对医药和支持性服务系统(如心理咨询、精神科医疗等)的依赖,人才流失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解决职业倦怠的基本思路与办法
因此,怎样才能让幼儿教师永葆一颗快乐的童心,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教育生活,乐于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奉献人生呢?就此,我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自我控制的标尺
一切社会问题、人类问题最终都是一个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首先是一个道德问题,其次才是一个智慧问题和体能问题。因此,要克服职业倦怠,首先要有正确的道德观,有崇高的师德修养,并能时刻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要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一方面要组织教师进行高质量的师德培训,另一方面,园所要有辅助这些崇高师德得以实现的管理制度。制度管理是园所规范化建设常规运转的基础。当所有制度已经成为教师生命的习惯时,大家就能做到从心所欲,这也是教师素质的最高境界,但在此之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
(二)崇高的敬业精神是职业倦怠的天敌
工作中的幸福就是,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既然选择以此为生,就应该有专业精神,竭尽所能做好工作。这是一个邮差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演说家在书中这样写道:人人都可以成为他,人人都会喜欢他。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要有一份敬业的精神,即使是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也能做得让人佩服。正所谓“以此为生,精于此道”。同理有这样一份敬业精神的教师还会职业倦怠吗?
(三)社会要导正舆论走向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不能因为有个别教师师德败坏,就否定了整个教师群体,要多从正面去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教师不是全能选手,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要多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多换位思考,对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育人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全社会、家庭要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职责和使命。
教师职业应是充满人类智慧和人性光辉的职业,教师职业的发展应是智慧与光辉的培育与显现。在教师自身不断努力提高师德修养与专业素养的同时,大家对幼儿教师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怀、多一些用心,竭尽全力为教师减负,让她们在繁重的工作中感受到满足、体验到成功、享受到身心愉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