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3-04-29程会楼
程会楼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每次在批阅一打打学生数学作业时,我都会因为学生没有达到优秀而感到可惜。由于他们的粗心大意,在计算中经常少写,错写,多写,漏写数字和符号,使作业中的错误很多。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每次都会出现不该错的也错,计算失分严重的问题。也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太粗心了,每次考试就是计算题过不了关。”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现在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种:
一、计算的两种不良心态
一是轻视心理: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二是畏惧心理: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
二、不熟练的知识技能
在计算这一部分中没有复杂的概念性质等,学生只要理解的充分、掌握的牢固,就可以形成非常良好的计算技能。而由于口算等基本功不过关,计算法则的不明确,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这是计算失误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不良的计算习惯
部分学生由于计算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无论数字大小,是否熟练一律口算,不愿意动笔演算;有的演算不用演算纸,而是随意在桌子上、作业本或者试卷背面和边缘上演算;计算结束后也不会运用估算和验算等方法认真检查。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
要求学生计算时精力要集中。首先把数字书写规范,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也要把学生的书写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使他们从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认真书写的重要性。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养成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了。
二、掌握算理,强化运用
要让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即与计算能力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在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和公式的过程中,我认为,应尽量引导他们动手、动脑,通过自己实践、观察、主动探索,这样获得知识的过程,他们理解得才更深。
三、掌握运算的顺序
每一种计算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据,掌握这些根据,是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我除了要求学生熟记混合运算的顺序之外,还要能针对不同的算式灵活运用。要在计算前对一道题进行全面地分析,想想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算符号有几个,能不能用简便运算。在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后,引导他们充分运用有关计算法则、性质的定律,进行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同时我还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减少错误,提高计算速度,降低难度。
四、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
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学生达到“正确、迅速”的要求,还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
如: 1.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75+25=100 25×4=100 125×8=1000 625×16=10000等)
2.1—20的平方数、1—10的立方数、2的1――10次方、3的1――6次方等。
3.一些计算技巧:11×19=209,12×18=216,13×17=221,14×16=224,15×15=225……
4.有关“0”“1”的计算特征。
实践证明,熟記这些常见的数据,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确能很快得到提高。
五、重视错例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在计算训练中,有时我让学生当小老师、小医生,让他们进行找错、议错、改错的训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错误并改正,学生易于接受,这样能很好地防止类似的错误,把学生典型的错例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这样通过集体“会诊”,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达到了既“治病”又预防的目的。
六、加强简便运算的训练
加强简便运算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简便计算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看和想是运用简便计算的关键。看,观察整个题目中的运算符与数据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想,联想有关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学生掌握了简便计算的方法以后,还要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用,方能逐步达到熟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
七、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平时学生在作业中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特别是在改错中,很多同学都是先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再来改。没有经过认真的查错、分析,我认为即使做了改正,下次还有可能在这个地方摔跤。这时教师就应注意引导学生,交给他们一些分析的方法:错题发下后,不要一拿到本子,就动笔去改错题,要先看看是题目抄错了,还是运算顺序不正确,是计算法则混淆了还是简便方法用错了?弄明白原因后,再及时改正。良好的检查、验算习惯,也是计算正确性的有力保证。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让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发散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索。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