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艺的智慧

2013-04-29丁敏

设计 2013年6期
关键词:香云纱手工艺智慧

丁敏

摘要:以当代“可持续”发展观对传统手工艺香云纱进行重新审视,解析蕴含其中的生产智慧,重估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以及在大工业生产背景下发展手工艺所必需的一些辩证思考,旨在呼吁人们珍视传统,适度发展,促进自然、生产与文化三者的协同进化。

关键词:香云纱 传统工艺:艺地域文化生产智慧可持续

引言

当我们进入这个开口“海量”、闭口“闪存”的后工业时代,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一提起传统手工艺,总给人不合时宜的感觉。传统手工艺式微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

的确,现代工业为普罗大众提供了一种平等、方便、廉价,几乎是随手可得的生活质量。起码在现阶段,人们正乐在其中并为此而竭力“开拓、创新”。大工业的生产模式不仅解决了制造成本的问题,甚至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从婴儿开始,模量化生产的产品就伴随着人们的一生。人们不能离开生产中需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排放大量工业废料的“即弃型”产品。快速消费教会我们迫不及待地丢弃旧物品,在对新事物的偶像崇拜过程当中人们总是迅速地否定过去。长此以往,不难想象我们后代的人生态度,他们将只知道用完即弃,不知道悉心维护,长期拥有;只知道无度需索,而不懂得感恩回报;他们喜新厌旧,不懂得用情专一,相互守望。而这些不良的道德操守,正是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因此,对于事物的优劣评价,不能只站在当前点上,而应该以一种更长远、宏观的眼光去加以判断。

“晒茛”工艺是广东地区特有的一种全手工染色技艺,成品“香云纱”阳面黑褐,阴面赭红,并隐约显现天然的龟裂纹理。面料手感舒爽透气,色泽沉着低调,风格古朴庄重,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更得到众多服装设计师与时尚人士的青睐。本文尝试以香云纱为例,论证作为一种人工造物的手段,传统手工艺的核心价值不在征服自然的非凡能力,也不在于繁复精湛的工艺本身,而是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存智慧。一种普惠世人的可持续发展观。

1 顺时取物,知足知止

人地关系的和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永恒命题。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而人们的需索却是无限的。今天的生态危机,归结于大工业生产背景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无度开发和野蛮干预。而传统手工艺的智慧则往往体现在处理两者间的平衡关系上。

生产与生态的矛盾并非—直存在。在过去,人们用天然的纤维材料纺纱织布,提炼天然的植物和矿物染料进行染色。香云纱工艺,实质为智慧地将植物染和矿物染结合在一起的地方性染色技艺。香云纱的制作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就是当真丝面料充分浸泡过薯茛液后,必须在阳光下充分日晒才得以进行下·工序。为得到最佳浸染效果,收布、浸泡、晾晒的工序还需多次反复(图1)。充足的阳光是必需的工艺条件,因此一年当中,只有有限的7、8个月份可以生产香云纱。从资本生产的角度上看,这当然是一种生产局限,因为它不像机器生产那样可以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而为资本家产出最大的利润,但自然自有定律:每年的梅雨季节,正是万物自我调整,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使草地滋养,让河流蓄满,为后面的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也是手工艺生产所特有的,科学无法规划的合理性。

明代宋应星提出:万事万物非人力而为,而是天地之道化育而成,是以天工开物。顺应自然,配合自然,道法自然,这是几千年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得以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契约。顺时取物。知足知止,才是生命延续的真正含义。

2 就地取材,因材施艺

不同的地理气候造就了地方独有的物产,又由于不同的地方物产而造就了地方性的生产工艺。传统手工艺是在独一无二的水土中孕育而来的地方文化、地方智慧。这种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因地制宜的智慧,起码为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共进带来以下的推动作用:

2.1注入地方价值。香云纱独产于珠三角地区的自然生态之中,独具珠三角地区的人文特征与审美倾向,此谓产品中的“地域性”,再扩大一点范围,即为“民族性”。而产品中的文化差异性,正是抵御同质化的最有力手段,也是产品设计中无法抄袭、无法逾越的核心价值。强调产品中的地域因素,实现“地方工艺”向“地方价值”的转化,实为当今发展手工艺,弘扬地方文化的必由之路。

2.2节约生产成本。香云纱生产倚靠河流,就地取泥,河边染色,铺布晾晒,节约了大工业生产无法避免的因异地采办物料而带来的物流、仓储、积压等成本开支。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有北方的染整企业将珠三角的河泥装满火车专列,试图“南泥北调”,以期“嫁接”香云纱工艺。无视自然规律、违背成本原则的贸然举措无疑唯以失败告终。另外,在传统的销售渠道的基础上,还可利用现今发达的信息技术,依托运作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达成近乎零成本的销售模式。以往难以寻访的传统手工艺生产地区可实质性地突破长期存在的地域性贸易界限,使民族手工艺得以走出地方,走向全世界。

3 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绝大部分的传统手工艺本身就是—种低损耗、低投入、低污染的生产方式。许多手艺产品的选材均为一些生活和生产中的余料,如水稻的杆、玉米的皮、工厂里的碎皮、布片……在自给自足的年代,所有的物品都是可贵的,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余料几乎全部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再利用,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得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延长。香云纱生产依托于珠三角特有的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在这个良性的生产循环里面,蚕丝制品和塘鱼是主要的两种经济产出。制作香云纱所必需的“薯茛”、“河泥”与“蚕屎”一样,都是外行人眼中的“无用之物”。然而,智慧的手艺人利用生物间互生互养的原理,以河泥染布,河水洗泥,蚕屎养泥……“废品余料”得到周而复始的全面利用,生产不再成为环境的负担,更有香云纱作为高效的经济回报。在人们意识到自然资源已日益匮乏的今天,作为对单一生产方式的补充与调和,手工艺无疑是最为合理和迫切需要发展的一种可持续生产方式。

4 灵性贯注,日久弥新

香云纱是一种具有“灵性”的面料。香云纱面料常常带有若隐若现的斑驳痕迹,无法如工业染整的面料般完美无暇。从手工艺生产方式上看,因人手涂泥用力不均及河泥的厚薄不一而形成的斑驳是无法避免的,但“人”与“物”的互动作用恰恰塑造了材质表面的差异性。它们不是瑕疵,而是一种可贵的“生命”痕迹,或是一次难逢的“灵感”机遇。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如能智慧地加以强调与利用,它们将是艺术作品中最具价值的精华所在(图二)。

香云纱面料的审美还具有“时间性”。广东地区气候潮热,人们的服装基本上每日一洗。在酸碱、温度和水的作用下,香云纱表面胶着的河泥物质会渐渐产生如龟裂纹、变薄、变软、变亮等微妙的变化。因此,香云纱最为珍贵之处就在于她是一种越穿越舒服、越放越有价值的面料。犹如一坛窖藏的美酒,只有经过时间洗涤和过滤的香云纱才会显现出她的庐山真面,越发醇美迷人。香云纱售价昂贵,但正如世界上大部分的奢侈品一样,一经拥有,你将一生享用她的美好。

结论

传统之所以能够成为传统,是因为它是文化中的经典,值得延续;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已经历时间的磨砺与洗礼,浮华去尽后才显露出其他事物无法取代的本质。传统手工艺正是人类生活文化的智慧经典。它告诉我们:人类的造物行为不可逾越自然定律,需取之有度,知足知止;心手相映,回归人性化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才得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文明才得以真正延续。

正如香云纱工艺向世人展示的,扩大规模生产不如为产品增值:低效率的手工艺生产因“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而为产品注入了大量的人性与温情;低產出使产品成为限量生产的精品;悠久灿烂的手艺传统更可以转化为产品中的文化附加值。

在全球化和批量制造的大工业背景下,手艺文化特色往往是参与市场竞争强有力的手段。欧洲不少国家都因高度重视本体文化而使设计具备了鲜明的文化识别性。另外,在发达国家设计,而在具有优良手工传统的地区生产的整合生产模式,已被证明有效而可持续。“具有独特的创新理念,有文化渊源,有本源性,有唯一性以及相关的手工艺智慧”…将是未来衡量产品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及品牌成功的标准。

猜你喜欢

香云纱手工艺智慧
传统之美 再现辉煌
香云纱之美
香云纱
香云纱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