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与审计关系研究的综述
2013-04-29卞冬冯丽
卞冬 冯丽
【摘要】随着美国安然、施乐等国际大型公司财务丑闻的发生,国内财务问题的接连出现,盈余管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而内外部审计能够有效的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本研究主要从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关系,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关系,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及盈余管理与审计监督关系四个方面对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盈余管理;审计质量;审计意见
一、引言
随着美国安然、施乐以及意大利帕玛拉特等国际大型公司财务丑闻的发生,盈余管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虽然我国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大的财务丑闻,但我国的财务舞弊行为由来已久,接连不断。“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等财务丑闻的发生使盈余管理问题成为国内讨论的热点问题。Healy和Wahlen(1999)曾经对盈余管理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当财务报告是以管理者判断来编制时,就会发生盈余管理,这样做的其目的是就公司基本经济业绩来误导利益相关者,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报告数据的契约后果。本研究主要从盈余管理与审计关系的角度,对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关于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
对于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关系的问题,很早就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和讨论。徐浩萍(2004)选取了1988~200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的年报数据,运用会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来检验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质量,发现我国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别盈余管理程度,并将其反映在审计意见中,而相对于操控的经营性应计利润而言,注册会计师在对以操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为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质量较高。蔡春,黄益建,赵莎(2005)利用修正的琼斯模型估计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发现我国非双重审计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要显著高于双重审计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非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显著高于“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李仙,聂丽洁(2006)考察了我国股票首次发行过程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由高质量的审计人员审计能够有效的抑制IPO 中盈余管理的动机,从而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王少飞,唐松,李增泉,姜蕾(2010)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资产专有理论,对我国证券市场上特有的审计师事务所变更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审计师在“跳槽”之前,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强,并且审计质量较差。
三、关于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关系的研究
审计费用作为公司与会计师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对盈余管理有重要的影响。伍利娜(2003)对符合证监会要求披露审计费用的282家公司进行了分析,发现公司盈余管理的表现之一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牌”区间与年度财务审计费用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公司规模、是否由国际五大(四大)所审计则显著正向影响着公司的年度财务审计费用。刘运国,麦剑青,魏哲研(2006)利用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选用2003 年我国深沪股市118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特有监管制度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得出了在一定程度上,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在注册会计师对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后,审计费用与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而对于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呈不显著的正相关。
四、关于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的研究
对于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的研究,刘继红(2009)选取2001-2006年我国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利用Logistic回归,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发现盈余管理的程度与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可能性呈正相关关系。杨明德,胡婷(2010)选取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08年的数据,利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作为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变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师对盈余管理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显著下降。薄仙慧,吴联生(2011)从公司盈余管理和信息风险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布的2001~2006的经营现金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审计的公司治理效应,发现当期盈余管理程度对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的概率不存在显著的影响。陈小林,林昕(2011)采用1999~2008年我国泸深两市上市的A股非金融、保险类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将盈余管理划分为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和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从新的视角分析其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得出了在同样进行了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中,审计师更倾向于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应计额发表非标准意见的结论。
五、关于盈余管理与审计监督关系的研究
对于盈余管理与审计监督的关系,从外部审计监管的角度,李江涛,何苦(2012)对我国泸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8~2010的数据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公司聘用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与真实盈余管理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强度和应计盈余管理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我国企业更倾向于同时实施会计操纵和真实经济活动两种类型的盈余管理;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其真实盈余管理强度要显著大于“非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公司,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具有采用真实盈余管理逃避高质量外部审计的动机。从社会监管的角度,吕敏康,冉明东(2012)选用2005~2010年间仅在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进行分析,运用审计师对盈余管理行为风险的判断作为审计师风险判断行为的代理,利用审计收费作为审计师风险判断行为结果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媒体关注会加大审计师对审计失败暴露的担心,也会降低审计师对审计风险的容忍度,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从政府监管的角度,陈宋生,董旌瑞,潘爽(2013)以审计署2009年审计的央企在沪深股市上市的25户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审计署开展政府审计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后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审计前相比得到了约束,接受审计的央企与未接受审计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相比盈余管理程度减弱。
六、结论与展望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相关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盈余管理问题也相继发生,加强盈余管理与审计关系的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型和理论是非常重要的,而针对我国盈余管理与审计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意见,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上述我国研究文献的回顾,可以总结出:第一,对于盈余管理与审计的研究,早期主要是对于审计质量、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后期主要研究审计意见、审计监督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第二,目前来看,我国盈余管理与审计关系的研究,大多数是实证研究,几乎没有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这说明我国对于盈余管理与审计关系的研究还处于模仿阶段,大多采用国外的模型结合着我国的数据进行检验,只能对国外的模型进行修正,不能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发出新的模型。第三,我国的研究虽然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关系,但是,几乎都没有针对这些关系结合着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江涛,何苦.上市公司以真实盈余管理逃避高质量审计监督的研究[J].审计研究,2012(5):58~67.
[2]吕敏康,冉明东.媒体报道影响审计师专业判断吗[J].审计研究,2012(6):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