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稳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3-04-29李家富李林泽

理论观察 2013年6期
关键词:稳定价值

李家富 李林泽

[摘 要]稳定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目标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稳定思想,它鲜明地强调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认为党的领导是稳定的根本保障,经济发展是稳定的根本途径,民主法治是稳定的重要方略,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稳定;价值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007 — 02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改革攻坚阶段,面临不少复杂问题,社会一些领域矛盾突出,维护国家的稳定显得更加重要而突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科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稳定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稳定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稳定思想。重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稳定思想,对于做好当前稳定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稳定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稳定思想是一个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体系,内容丰富,意义深刻,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

(一)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邓小平强调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1980年他提出:“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2}80年代中后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稳定的重要谈话,提出:“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3}“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4}政治风波结束后,他更加强调:“我们不能容忍动乱。目的就要稳定,稳定才能搞建设。”{5}江泽民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内在联系,认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6}“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7}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指出“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认为“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8}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他希望全党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9}的道理,将稳定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党的领导是稳定的根本保障

毛泽东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0},表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统一。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出现了反对和取消党的领导错误思潮,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他一针见血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①“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丢不得,一丢就是动乱局面,或者是不稳定状态。一旦不稳定甚至动乱,什么建设也搞不成。”②江泽民认为必须抓好执政党建设,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指出:“我们党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领导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是保持中国政局长期稳定的坚定力量。”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建设年等党建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和稳定。

(三)经济发展是稳定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稳定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认为经济发展是稳定的根本途径,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稳定。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和发动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确保了根据地稳定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向全党提出“只有将城市的生产恢复起来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了,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④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后,一些地方发生了闹事,毛泽东认为闹事的直接原因是物质上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领导下,逐步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确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南方谈话期间,他指出:“为什么‘六·四以后,我们的国家能够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⑤江泽民认为,“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⑥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科学论断。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维护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做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不断加强社会建设,更加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稳定思想的当代价值

维护稳定,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稳定思想,对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稳定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专文论述稳定,但在相关著作中对稳定提出了真知灼见,形成了丰富的稳定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重视稳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人类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但是他们并未亲身经历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如何实现和维护稳定,他们没有给出具体方案,只能由社会主义实践者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维护国家稳定,反对资本主义破坏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但列宁和斯大林是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主题下而对维护稳定进行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发展和合作逐渐成为世界潮流,我国在这样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抄照搬。纵观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稳定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总结出维护稳定的方式、方法和科学的战略、策略,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稳定思想,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在新形势下实现并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参考借鉴,大大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稳定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健康向前发展

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就是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开放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否则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各项政策和措施无法实施,建设和发展的成就无法谈起,已经取得的成果无法保持,社会主义优越性无法体现,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破坏无法抵御。所以必须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稳定思想为指导,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0多年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正确地处理好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推进了改革开放,从而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若干困难,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持久稳定获得了强劲动力,谱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绚丽篇章。

(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是稳定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稳定,整个社会处于不安定或动乱之中,国家不能长治久安,和谐社会无法实现。在和谐社会下,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达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表明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在稳定的条件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然而,现阶段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突出;民主法制不健全,人民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渠道不畅;少部分人信仰迷茫、诚信缺失、道德沦丧;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没有停止。这些问题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因此,促进社会和谐就要首先追求稳定的价值目标,只有社会稳定,各种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各种矛盾才能化解。因此,应该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稳定思想,更加注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健全民主、完善法治,采取各种措施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参 考 文 献〕

〔1〕 赵经.论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政治稳定思想〔J〕.理论月刊,2005,(06).

〔2〕 邹林.江泽民对邓小平社会稳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06).

〔3〕 翟新美.江泽民改革发展稳定思想及现实启示〔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4〕 江洪明.毛泽东关于社会稳定的理论与实践〔J〕.前沿,2008,(03).

〔5〕 汪兆旗.邓小平政治稳定观探微〔J〕.理论与改革,2009(04).

〔6〕 潘松文.从稳定到和谐——胡锦涛的政治秩序思想特色简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7〕 耿建亮.论邓小平以发展为取向的稳定观〔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稳定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热电公司发电机励磁系统改造
浅论熔断机制在我国股市中的作用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