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以下小儿III度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体会
2013-04-29曹保敬
曹保敬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状态,总结成功的麻醉经验。结果 42例患儿手术成功,未发生麻醉的不良反应。结论 麻醉过程中应该重视麻醉的并发症。
【关键词】 小儿III度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体会
【中图分类号】R7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79-02
扁桃体切除术(腭扁桃体)是小儿的一种常见手术,其中Ⅲ度扁桃体肿大常合并气道阻塞,在麻醉过程中存在潜在危险,容易出现呼吸道梗阻而发生窒息。麻醉必须诱导平稳,这对于保证患儿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我院自2006~2012年度共收治42例III度肿大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详细询问病史,麻醉前认真制订方案,术中认真观察,采用慢诱导非清醒插管,手术过程平稳。现将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年龄7~10岁;其中男26例,女16例,体重18~40.5公斤,病程3-5年,口鼻均无明显畸形,麻醉时间70~80 min;手术时间35~50 min;术后18~20 h出院。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2 mg/kg、阿托品0.01 mg/kg。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15m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瑞芬太尼1.0 g/kg静脉推注。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12 ml/kg。调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0~40 mm Hg(1 mm Hg=0.133 kPa),插管毕开始输注瑞芬太尼0.2 mg/(kg·min),并输注丙泊酚5~9 n/(kg·h),至术前约15 min。麻醉期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气道峰值压,并监听双肺呼吸音。麻醉诱导、插管顺利,麻醉维持期平稳,苏醒迅速,无喉水肿、喉痉挛发生。
2 结果
42例患儿诱导平稳手术成功,未发生麻醉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扁桃体炎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扁桃体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它是个活跃的免疫器官,既具有体液免疫作用,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细胞免疫作用。慢性炎症反复发作,导致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增生活跃,引起扁桃体肿大。III度肿大常影响呼吸,引起上呼吸道梗阻引起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夜间惊醒,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时间长了会引起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生长发育迟缓,行为异常,还引起心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呼吸困难,常需要手术治疗。
我们均采取经口插管,而不经鼻插管,防止经鼻插管损伤鼻粘膜引起出血,分泌物增多,进而加重梗阻。
术中高度重视呛咳、呼吸抑制、舌后坠、误吸、喉痉挛、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的并发症。手术区血管丰富,术中要切实地防止血液误吸。小儿声门较高,会厌长及肿大的扁桃体影响,因此,气管导管应选择稍细一些,争取一次插管成功。要求术者及时将口鼻腔中出血及分泌物吸净,并充分止血,必要时全身或局部应用止血药,以防止术后渗血。麻醉后将患儿固定,扁桃体手术的体位是仰卧头低位,在肩下垫一小枕使头部低于胸部,防止血液或分泌物吸人肺部,气管导管在口腔内手术操作不小心会导致气管导管移位,所以加强气管导管的管理,本文病例麻醉诱导后下颌松弛满意,同时亦可发生舌肌松弛而使舌向咽后壁坠落而阻塞呼吸道,加之患儿扁桃体及增殖体肥大等病理性因素,使缺氧加重,发生舌下坠,可采用抬颈、提颏、托下颌等方法,充分吸氧。准备开口器,在术后可放置口咽通气管以维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氯胺酮对呼吸有抑制作用[1],而且能促进唾液腺及呼吸道的分泌物显著增加。此时应着重观察患儿的呼吸功能,防止呼吸道梗阻,必要时给氧,为了减少唾液腺及呼吸道的分泌,对于术前用药和麻醉诱导相距时间较长者必须静脉追加阿托品。
总之,小儿III度扁桃体肿大切除术,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充分评估气道,麻醉中仔细观察,采用经口慢诱导非清醒插管是比较安全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带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