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红富士苹果果锈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3-04-29潘换来潘小刚范婷
潘换来 潘小刚 范婷
近2~3年来,套袋红富士苹果果锈对果实的商品率影响很大,应引起广大果农的高度重视。苹果果锈的发生症状主要表现为:果面出现黄褐色木栓化锈斑,以梗洼及其附近出现较早,然后向果胴及萼洼延伸,严重时85%的果面有锈斑。红富士苹果本身是不易感果锈的,但近年来我省渭北高塬红富士苹果生产中,一些套袋栽培的果园里,果锈发生的比例逐年上升。笔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相关调查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果锈形成的原因
1.1 气候影响
春天低温晚霜冻是陕西省渭北果区苹果果锈和果皮粗糙形成的主要原因。花期至幼果期,气温连续24~48小时低于5℃,果锈形成率可达10%,连续48~96小时气温低于5℃,果锈形成率可达30%。长时间高温干旱也会导致果锈形成。高温干旱时,树体水分缺乏,果实水分蒸腾散失多,果实停长,果实表面部位细胞失水,皮孔粗大发白;树体水分进一步缺乏时,果点发黄,出现黄点;旱情继续加剧时,黄点覆盖果面形成果锈。后期突发降雨,细胞大量吸水,迅速膨胀,皮孔破裂,果锈加重,严重时形成片状或网状果锈,果面粗糙。低温高湿能阻碍蜡质层的形成,如果湿度下降,并伴有吹风,可使果实表面角质层发生龟裂,形成肉眼看不见的隐形伤口,再加上连续低温对表皮细胞的刺激,会诱发果锈普遍发生。
1.2 环境因素
大气污染可直接导致果锈的发生。主要是有毒气体(SO2)对幼果果面上细胞造成损伤和一些粉尘降落果面,影响通透性而形成果锈。因为这几年建筑业的发展,许多果区建起了白灰厂、石灰厂,亦有小型水泥厂,还有省道、县道,灰尘风杨,这些都会导致附近果园果锈的发生。据笔者调查,距离水泥厂1千米以内的果园,红富士苹果的果锈发生率达到87.3%,相距1~2千米的果园,果锈发生率为27.5%,2千米以外的果园果锈发生率不足5%,靠近公路果锈发生率在30%~40%。
1.3 药物刺激和机械损伤
在幼果期使用有刺激性的农药,乱加展着剂和增效剂或随便加大、缩小农药的使用倍数,农药使用不二次稀释,都易在果面上形成产生刺激性锈斑,这种现象在果梗和果头上表现最为突出,大家称为果锈。如在生产实践中苹果谢花至套袋前喷50%多菌灵可湿性800倍液是正确的,若改用600倍的则产生机率大。幼果期大量喷布市场上不合格的叶面肥或氨基酸类液体肥料,套袋后遇高温多雨多湿天气,这类肥料开始起变化,果灰增多,引起果锈。喷雾器喷头调得太粗、太强,不是雾化状,而是冲洗状,冲掉了茸毛保护,日晒风吹,形成果面有斑痕。喷雾时喷头离果面太近,嫩果皮受伤,反而给病菌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果面形成斑点和果锈。
1.4 树体营养失衡,生长乏力
果锈的发生与营养生长有直接关系。果实的营养水平越高,其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越强。据有关研究发现,果皮和果肉中氮、磷、钾三大元素的含量,从多到少依次为无锈果、轻锈果、中锈果、重锈果。但并不是土壤中氮、磷、钾越高越好。树体含氮过高,会促进细胞体积增大而导致果锈增加。尤其是为促使套袋果膨大,7、8月份追施氮肥过多,或大量施用未经腐熟的猪粪、鸡粪,雨前或雨后,大量向果园中撒施尿素或碳酸氢铵,天晴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氮肥或未腐熟的臭粪会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气,刺激果面产生果锈。树体超负荷结果;为促使成花结果,环剥过重;未按3、6、9施肥理念,未实行配方施肥即四肥一调理技术(即有机肥+矿物质肥料+土壤调理剂或生物菌肥+大三元复合肥),土壤酸化、板结;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光合作用不强;树势极度衰弱,叶子薄、叶黄、百叶轻、叶果比不够、枝果比不够,套袋等,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加重果锈的发生,究其原因,都是养分失衡或严重不足的结果。
1.5 未达到阳光树冠
由于改形力度不大或改形不彻底,出现苹果枝量过大,树冠郁闭,不通风透光,没有达到上午、下午各照射4~5个小时,不是阳光树冠。过分追求高产,果农普遍惜枝惜果现象较为普遍,相当一部分果园亩留枝量超过15万~18万条,再加上拉枝不到位,引起树冠郁闭,通风不畅,光照不足,或降大、中雨后湿度散失太慢,幼果入袋后袋内温度过高,诱发果锈。据永寿县果业局赵建戟调查,通过对9月中下旬树冠下光斑的调查,结合除袋后果锈发生量统计对比,树冠下光斑达到25%,果锈发生率只有5.8%,树冠下光斑在15%~25%,果锈发生率在10.2%,树冠下光斑不足15%,果锈发生率高达21.4%。
1.6 褐斑病严重,导致果锈发生
花后至套袋后,核心管理工作是保叶。只有一树好叶子,才有一树好果子,叶子是制造营养的工厂,叶片是果树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也是制造有机营养的物质,叶子好了,养分足,果子生长快而大,花芽分化好,性细胞分裂快,连年结果,没有大小年,生产优质果才有高效益。几年来,相当多的果农不注意保叶,在8月下旬或9月上旬、中旬30%~60%的叶子已落掉,结果造成苹果个头偏小,色暗,颜色不鲜红,果面不光滑细嫩,果锈严重。
1.7 其他原因
(1)果袋质量不过关,不是省上中标企业果袋厂,疏水性差,透气性差;(2)套袋的药剂或露水未干就套袋;(3)病虫危害(如春季的白粉病、锈病、苹果绵蚜、黄蚜、康氏粉蚧的分泌物,绿盲蝽刺吸式害虫及果树感染病毒病)等都会引起果绣;(4)所用果袋破裂渗水或者封口不严,使萼洼和梗洼长时间积水,也是套袋果果绣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解决对策
2.1 配方施肥,实行“四肥一调理”技术
始终贯彻控氮、稳磷、补钾、补中微量元素的思路。即实行四肥一调理技术。例13年生盛果期结果树,以农家肥为主,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千克+富力邦硅钙钾肥250~300千克+邦达大三元复合肥(15-15-15=45%)或(20-15-5=40%),混合追施。如没有农家肥的果园,亩施昊威腐殖酸精制有机肥350~600千克+富力邦硅钙钾肥250~350千克+蓝得土壤调理剂100~200千克或地力旺菌肥200~300千克+邦达大三元复合肥(15-15-15=45%)或(20-15-5=40%)150~200千克+NEB 240克,混合施入,目的做到全营养配方施肥,效果很好。
2.2 达到阳光树冠
树冠过大郁闭的果园,光照恶化,花芽质量差,果品质量低,且果锈严重。对栽植密度为2米×2.5米~3米×3.5米的成龄果园,应隔株或隔行间伐。不需要间伐的果园,如果郁闭,要舍得取掉离地面近的大枝,改形时始终要贯彻五去五留的原则,即去低留高,去粗留细,去远留近,去密留稀,去大留小,并做到三稀三密,大枝稀,小枝密,上稀下密,外稀内密,枝组排列大、中、小、高、中、低,互相插空排列,互相配置,主枝控制在6~8个。冬剪时亩枝量7万~8万条,生长季节留12万条左右。优质丰产树体短枝和叶丛枝的比例应占80%~90%,中长枝10%~15%,每亩留果量最多不超过2.5万个,产量控制在3000~3500千克。对连续结果3~5年的结果枝组,由于连续甩放枝叶量变小,产量变低,质量变差,必须及时对其更新复壮,以保证其连续结果,结好果。一般红富士苹果树生长期营养枝与结果枝比例强旺树1∶3,中庸树1∶4,弱树1∶5,果叶比旺树1∶40~50,中庸树1∶60~65,偏弱树1∶70~80。
2.3 做好花期低温,幼果期干旱的预防
花期低温来临前,晚间在-1~ 3℃时,要对果园连户熏烟或使用烟雾剂,预防霜冻发生;幼果期出现干旱后,无灌水条件的要及时采取穴贮肥水或袋装贮水等措施,有水利设施的可行小水渗灌或小畦渗灌,及时补充树体和果实的水分需要。
2.4 套袋前规范使用农药
套袋前果园用药要以生物和悬浮剂绿色无公害农药为主。如杜邦易保、农抗120、仙生、吡虫林、阿维菌素、灭幼脲及悬浮性水乳剂。如绿云系列、扑菌灵、戊唑醇等,坚决不用含铜、硫、锰、磷离子等可能对幼果表面造成伤害的波尔多液、代森锰锌、有机磷农药。用药时,严格按照农药的安全使用浓度喷雾,花后用农药从稀释倍数的下限开始,逐步加大浓度,但不能超过农药使用稀释倍数上限。喷药时,人力喷雾器喷头距离果面要在50~60厘米,机动喷雾器的喷头距离果面控制在1.2~1.5米,而且喷雾器喷头的雾化程度要细。
2.5 保叶防虫
在生长期始终坚持以保叶为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前期重在防治,后期重在保护的原则,切实抓好叶部褐斑病等叶部病害和虫害的防治,才能保证果树正常生长,花芽分化,性细胞分裂,果实膨大,延迟落叶。
3 其他管理
一是合理用袋。尽量选择优质育果袋,待药液充分吹干后再套袋,不带露水和雨水套袋,袋口一定要扎严实。二是尽量做到不环剥、少环切。养根养树,最大限度地增加养分的输送能力,这是解决疑难病害,增加果品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三是合理浇、排水。有条件的果园最好应用滴管,实行一体化。无条件的果园,要改大水漫灌为沟灌。具体方法是在树行两侧离树干1~1.5米处,顺行挖深15厘米、宽20厘米的浅沟,作为浇排水沟。果园浇排水要及时,旱涝要均匀,不要大旱大涝。果树生长前期先大旱后涝,是果锈等果面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四是严格控制留果量,负载量大小可直接影响果品质量,负载量过大则苹果个头小,下一年小年明显,形成恶性循环;反之则苹果个头过大,单位体积内钙含量不足,氮含量过高,果锈会严重。五是新建果园时,果园要选在远离有毒气体排放的区域,与有毒气体排放源的距离保持在2千米以上,离公路500米以上。六是拆除果园周边的围墙,调整周围影响通风透光的高大乔木。七是在施肥、疏果、套袋、除袋、除草、喷药、夏剪、秋剪等各项农事操作中,要尽量避免对果面造成损伤。
(作者联系电话:0917-778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