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案例在职高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周薇
周薇
摘要:文章以“公安埠河镇棉花与葡萄之争”阐述了乡土案例在职高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法的成功,对于职教其他课程教学同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乡土案例;职高;地理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93-02
一、教学要求
在职高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案例教学已成为职高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案例教学法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和关注,它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将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还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最终全面提高职高生素质。
二、经典案例描述
乡土地理案例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源自职高生身边的地理现象,对此比较熟悉,更容易被职高生理解并接受,因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江汉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盛夏常为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年均日照时数约2000小时,旱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2%,水田约占48%。旱地集中分布于堤内平原,堤内平原的棉田占耕地面积的40~60%,棉花是清代江汉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而棉布则是重要的商品之一,解放后成为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之一。
法兰西学院院士埃利克·奥森纳探访五大洲的七个主要棉花种植国后写出《棉花国之旅》,以棉花的发现为第一次全球化,殖民地棉花种植为第二次全球化过程,那么,目前正在进行的各大产区相互的渗透和影响则可以被看作第三次全球化。近几年来,全国棉花大战此起彼伏,棉花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棉花生产不稳定,种植面积不稳定,起伏太大,而生产本质是由棉农的种植收入所决定的,棉花的市场收购价格直接影响棉农的积极性。
近年来,公安县棉农弃棉改种玉米、黄豆等农作物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正如奥森纳所言,棉花产业的历史被看作是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缩影,“棉花长得好,世界就会变得太平而高尚。”埠河镇曾是公安县的产棉大镇,现在全镇很多村组改种葡萄等其他农作物。埠河镇葡萄种植面积4.5万亩,其中葡萄专业合作社29家,覆盖成员9000多户,葡萄销售经纪人达300多人,总产值近4亿元,产品畅销北京、武汉、长沙、上海、广州、郑州、重庆、成都、南京等20多个省市,且供不应求,现有藤稔、香妃、维多利亚等50多个品种,形成“荆秋缘”、“荆楚天心眼”两大知名品牌。每到葡萄丰收的季节,埠河镇金秋葡萄观光园都会有很多农民工采摘。这些农民工都是葡萄园招聘的当地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到2013年,埠河镇葡萄种植规模将扩大到5万亩,产值达到6亿元,年人均创收6000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葡萄第一镇。
埠河葡萄的优势在于,成熟时间较北方产区提早一个月左右,而较广西晚一个月左右,7月上市恰好与南北两产区葡萄上市时间错开。葡萄园负责人毛佰均向我们算了一笔账:农民将田出租种葡萄每年每亩收入750元,比租给种蔺草多收入约10000元;同时,葡萄园优先招聘当地农民,每月工资2000元到3000元。今后,随着葡萄园里成熟的葡萄增多、葡萄架下养鸡及其他休闲项目的启动,就会需要招聘更多的农民工。因此,这一项目得到了湖北省农业部门和荆州市及公安县的大力扶持。现在最大的困惑是交通因素的制约,由于外地客商到埠河采购葡萄交通成本过高,不愿前来收购,导致大量葡萄销路不畅。随着荆州交通的不断发展,埠河葡萄也会随之迎来春天,特别是江南高速公路一旦通车,埠河葡萄东西方向的销售走廊将被彻底打开,埠河葡萄也将通过岳阳和宜昌这两个交通支点,走得更远。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①棉花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气候?能不能在长江以北的荆州区、监利县、洪湖市、潜江市种植?这说明了农作物与气候之间有什么关系?②埠河以什么地形为主?③埠河葡萄为什么得到广泛推广?埠河有什么交通优势?④为什么有些棉花地改种葡萄?这说明什么道理?
针对上述4个问题,可以展开师生互动,互相探讨,最后教师总结。第一题第一问答案在材料中可以找到,比较容易。第二问其实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来回答的,职高生回答可能有两种:“能或不能”,从职高生中推举两个代表分别来回答为什么能或不能,教师总结:这两种答案都对,不能种植是因为江北的气候跟我们这里气候不一样。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江北也能种植,可以为后面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埋下伏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第三问,答案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教师总结: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上述问题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再追加一个题目:除了上述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但材料中最后一句话指出:政策也是影响农业布局的一个因素。当然,学生还提到劳动力素质、人的口味等,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但在最后要总结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三、教学反思
1.就地取材,课题源于生活
乡土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包括名人思想、生产生活经验、乡土地理、风俗习惯等。上述案例中,讲到地形,第二题让熟悉埠河的学生来回答,马上回答出是平原地形,此时教师总结:“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所以埠河发展种植业。”接着,马上提问:“公安虎西地区以岗地丘陵为主,那么在章庄铺镇主要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种植什么?”可以叫当地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答案:章庄主要种植茶果树和茶树,因为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一般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此时,教师可以讲解茶树的生长条件,这样就引出土壤对农业的影响。职高地理课中的很多知识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乡土资源取材于本地,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教材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考虑参与因素,在趣味性上做文章
多取材于本省、本县,甚至是周边的人物、事物、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上述案例中,学生对埠河人民增收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看材料中农民收入的变化,不难得出市场对农业的影响非常之大。例如,棉花地改种葡萄,因为种葡萄的收入比种棉花的收入要高得多,从而指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此时,还可以向学生提问:“沙市的近郊现在主要种植什么,以前是不是一直种植呢?”为后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埋下伏笔。事实证明,以身边常见的地理现象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的气氛非常活跃,也容易理解、掌握,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3.弥补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当教学需要能更清楚地说明问题的乡土资源材料时,平时搜集的乡土资源正好能弥补这个缺陷。下册也有很多章节可以通过乡土地理案例来讲解,如《工业的区位选择》可以联系荆州长江二桥附近准备依托蒙华铁路筹建三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城市的区位因素(一)》可以用荆州城市作为案例、《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可以用公安县城的中心商务区为案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用青吉工业园为案例,等等。
参考文献:
[1]宁红印.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