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琉球国送到朝鲜国遭风难夷译讯抚护送进京仰恳敕部遣发回国事
2013-04-29
福建巡抚瑞奏
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12扣 纵21.3公分 横9.7公分
“为琉球国送到朝鲜国遭风难夷译讯抚护送进京仰恳敕部遣发回国事”,这本折子飘风海难事务,为朝鲜国人民飘风至琉球国,涉及朝鲜国与琉球国两个藩属国家,不过事务并不复杂,依然有其标准作业程序。首先,朝鲜国与琉球国之间并非没有直接交通,为何琉球国不直接将遭风难民送回朝鲜国?原因如下:一、以朝鲜、琉球、安南三个藩属为例,三者之间彼此距离都远较与中国为远,何况朝鲜、安南都与中国接壤,护送到中国较近、走陆路又较海路安全;二、中国为外围各藩属国家的共同宗主国,以中国为中心的救难组织体系,洵属自然;三、明清时期,东亚文化圈显然也是以中国为主体,或许语言不能全通,基本上汉字是彼此可以沟通的工具。
基于上述原因,琉球国于是将朝鲜国飘风到琉球的难民,藉着进贡之时送到中国。福建方面处理过程如下:首务是将难民移送闽县、侯官县,妥为安顿;两县为省城福州的附廓县,安顿在两县并无不妥,可是难民仅九名,为何需要分别安顿在两县?待查。其次,详情不明,语言又不通,这时就需要译讯供情了;还好其中有一人略知汉字,于是“授以纸笔,令其书写”:九人皆朝鲜全罗道江津人,于咸丰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出海捕鱼,两次遭风飘至琉球国,“咸丰十年十一月十七日附搭琉球国进贡船只来闽,十一年二月初四日到省闽”,不知为什么这次琉球国进贡需时两个半月才到福州?至于如何将朝鲜国遭风难民送回,“向例……由陆路护送进京,交礼部转交该国贡使顺带回国,并无航海送京之案”,可是现在太平军起,驿路梗阻,难以照常行走,打算将难民暂留闽省,而朝鲜难民自出海捕鱼至今,已将近两年,思乡情切,禀恳早送回国;此时刚好有管运京仓米石的文武官员要经过海路运米进京,于是“俯顺夷情,权宜变通办理”,顺差航海护送进京;并且一方面飞咨沿海各省,饬行水师,派拨舟师接护前进,同时咨明户礼二部。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件折子拜发于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大清正处于内外交迫之时:内有太平军,外有二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事,咸丰皇帝出逃热河避暑山庄。咸丰驾崩于此年的七月间,此时正在病中,原批由军机处墨笔代批:“军机处赞襄政务王大臣奉旨该部知道钦此。”就是在这种时候,福建地方官员并没有拘泥于成例,害怕遭受惩处,甚至推诿卸责,因循怠政;而是勇于任事,发挥了高度的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