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都
2013-04-29吴越
吴越
到浙江衢州探亲,碰到儿时的同学玩伴张斌,三十年多未见显得格外亲切。听说我是学建筑的,非常热情的要介绍我去一个地方,说我不到那里肯定后悔,而且第二天一早,就开着车来接我了。
顺着205国道,我们踏上了南下的路。一路上,绿水青山、风光田园,在大山深处行走,时而隧道连连,时而梯田潋滟,国道早已让天堑变通途,再也没有了“跃上葱茏四百旋”的险峻。老同学也拉开了话闸,介绍起今天目的地的情况:廿八都,一个保存完好的古镇,一个浙式徽式赣式闽式汇集的建筑群,一个仅800余户3600多人却有142个姓氏、13种方言的村落。这些的确让我感到惊讶,大山深处难道还有如此的世外桃源?带着急切向往的心情,等待着拨开她神秘面纱的时刻……
廿八都地处浙江衢州江山县南端,是仙霞古道上的重要一环,东有安民关,南有枫岭关,西有六石关,北有仙霞关,于山岭险隘处控扼浙、闽、赣三省边界。唐武德年间即有少量山民居住,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江山在乡以下设四十四个都(相当于村),自县境东北按顺时针排列,此地排行第二十八,故名“廿八都”。从此“廿八都”九百余年未改地名,一直沿用至今。1644年清军入关建都北京,明福王率南明小王朝与满清分庭抗礼。其时,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率兵扼仙霞古道关隘力拒数倍清军。此后清、明两军在东南一带作对厮杀的十余年间。1654年清庭为了强化廿八都的战略地位,设浙闽枫岭营署于此,后又在1673年增设小关驿。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随着平定东南诸省及台湾复归一统,廿八都才有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安宁,来自全国各地的解甲兵勇,纷纷选择留居,加之商贾驿卒的驻留繁衍,廿八都逐渐成为典型的移民部落。因此,与那些一个村庄一个姓氏以宗族脉络繁衍的传统不同,总共只有几千人的廿八都,却有142个姓氏,13种方言,形成极具特色的“百姓古镇”、“方言王国”。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行程,汽车顺着枫溪终于在一个开阔山冲边的廊桥一侧停下了。透过廊桥,一座座青墙黛瓦隐约显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典型的山村景象,心里估摸着目的地应该是到了。果然,此桥就是进入古镇的最近入口。桥很有特色,是一座风雨廊桥(图1)。听当地人介绍,此桥名水安桥,最早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为行军而修的一架小木桥,晚清在一位商人的倡议下集资修成了石桥,不久另一位商人又在桥上修建了遮风挡雨的廊檐,从此水安桥成了联系廿八都内外的第一桥,也是作为仙霞古道商贾挑夫书生走卒等过客歇脚休憩的好去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可以想象,那些远离家乡在这里倚靠歇息的人们,望着这奔流不息的枫溪水,寄托了多少对亲人的一腔思念。
水安桥的另一头,就是古镇廿八都,由浔里街和枫溪街两条各长约400米的街道组成。浔里老街是古镇的精华。窄窄的石巷两旁,挤满了饭馆客栈商铺货行,高大厚实的外墙、鳞次栉比的马头墙随处可见(图2);建筑以黑、白、灰为基本色调,古朴淡雅(图3)。与江南水乡的妩媚不同,廿八都具有深山古镇的幽深雄浑之美。穿行在廿八都幽深的窄巷里,一座座古宅或豪华或简朴,或高大或低矮,都那么不卑不亢地毗邻而居,相安无事,透着一种廿八都式的包容与和谐(图4)。
廿八都现还存有三十六幢民居、十一幢公共建筑,沿着山谷间的枫溪铺展,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明清古街。
浔里老街西侧,是以聚族而居的宅主姓氏命名的窄弄里,诸如“杨家弄”“金家弄”“姜家弄”等等,其中更是隐匿着一座座精美的古民居。民居大多依据自然地形,依势而建,疏密相宜,错落有致。随意走进一个院子,站在天井中或厅堂上,雕梁画栋或精美绝伦的牛腿、垂莲等随处可见。古宅多为二进一天井的四合院式,也有三进两天井的,天井四周由出檐回廊环绕,构成厅堂院落(图5、6),檐柱上悬嵌着雕刻精致的硕大牛腿(图7),梁架结构多为穿斗式。古宅的门罩让人过目难忘,翘角飞檐,神采飞扬。与徽州古居门罩多为砖雕石雕不同,廿八都老宅的门罩以木雕为主(图8、9、10),将一种繁缛的精细华美渲染到了极致,带有明显的晚清民初风格。
现存的古宅,大多是大户姜、杨、金、曹四大家族的。曾经富甲一方的廿八都首富姜遇鸿的“隆兴钱庄”,其门楣石雕在廿八都堪称一绝(图11),住宅规模宏大,一连三幢鳞次排开,共五进三十六天井(图12),木雕檐饰精细(图13);位于杨家弄的杨通熙旧宅,外门设了一道照墙,寓意财不外露(图14);秉书洋货店(图15)是一幢中西结合仿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是商人姜秉书的宅院,二楼的墙上有个圆形浮雕,出自三国典故“空城计”,是典型的中西结合的产物;德春堂药店(图16)是富商姜秉怡开的一家中药铺,专做中药材批发和零售,门罩为“六柱三楼”式,有四个牛腿,中间两个为门神秦琼、尉迟恭,边上两个为清风、明月两个童子,雕刻精致,人物栩栩如生(图17)。
除了古民居,画龙点睛般的十余处寺庙宫阁等公共建筑,装点起廿八都的另类门面。它们传承着移民部落的多元文化,将四面八方扯未的不同丝弦,绷在廿八都这架恢弘的古琴上,轻抚重拨,抑扬和音。“万寿宫”(图18),一座高大的祠堂式宅院,是旧时的江西会馆,围墙比一般江南古宅高出几乎一倍,中间一个正方形的大天井,四周厅堂房廊高敞,房梁和窗格上的木雕图案依稀可辨,廊柱上一幅对联字迹清晰:“鸢飞鱼跃是天真;花放水流皆正果”;文昌宫(图19)位于浔里街北端的西面,三进四天井(图20),集建筑、绘画、雕刻等造型艺术与一体,在文昌阁的梁、枋、藻井间留下了300余幅彩绘,用“悬梁刺股”、“衣锦还乡”未激励后代,承载了廿八都人“学而优则仕”的集体安慰和梦想;紧挨文昌宫的孔庙(图21),整体布局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门庭、正门、前殿、天井、正殿、天井、寝殿共计三进三天井,左右为厢房,以檐廊连结,正殿为两层重檐歇山顶楼阁,四面飞檐出挑,所有的梁、枋、脊标、天花板等,均以山水、人物、花鸟作浮雕或镂空雕,形象生动;处于古镇一偶的观音殿(图22),平面呈长方形,坐东向西,建筑有典型的徽派特点;浙闽枫岭营总府(图23)是见证廿八都军事历史的展馆,这里曾经驻守过我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这所百年衙门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分为主院(图24)、冬跨院、西面的班房和库房,清政府曾在此设三品游击衙门,驻兵1500多人。
从南面水安桥进镇,到北堡门(图25)出来,一天的时间飞快地过去了。回头眺望,古镇古韵悠悠矗立在夕阳里,宁静而祥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世外桃源的景象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风景,“江山不仅有廿八都,还有戴笠故居、还有仙霞古道、还有丹霞地貌的江郎山、还有……”老同学又拉开了话闸。是啊,值得我们留恋的又岂止是一村一寨的建筑垣墙,也许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她那浑厚的地域风景、悠长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