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官员道德的建设
2013-04-29张辰星
张辰星
摘 要 我们常说,做人要讲道德,为官要讲官德。官员道德即官德,是当政者的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只有形成了官德,提高了水平,整个社会的道德如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以德治国”的目标。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道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官德 职业道德 责任意识 奉献精神
古人云:“德,国家之基也。”领导干部的官德,不仅是“立国”的根基;也是领导干部个人“立身”、“立官”的根基。官德同师德、医德一样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但是由于领导干部所行使的权利是一把双刃剑。公共行政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与公共权力相联系,性质上是公共的,以公共利益为价值追求。这—职业特殊性必然影响其领导干部,使领导干部以一个相对独特的群体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并对领导干部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
一、浅析官德
1、官德的含义。
官德一词从狭义上讲,是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的总和。而从广义上讲,官德包含了领导干部的“公德”和“私德”在内的所有道德行为及规范。
官德同师德、医德一样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但是由于领导干部所行使的权利是一把双刃剑。官员作为一个职业道德主体,既要具备国家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活动过程中的职责道德,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等。另—方面,官员又要具备作为一个掌权者在权力运用过程中的权力道德,即与权力的行使密切相关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为领导干部能正当地行使公共权力、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必然要求领导干部摒弃私心,保持公共性,公正性,但是这种职业要求与领导干部作为人的自然本性相互冲突。从人性角度去看,大多数人在过去和现在遇到问题是都先从自身的角度或者自身的利益出发,几乎所有的公共行政官员都曾遇到过在道德抉择中进退两难的问题,但是这样的问题依然在持续着。
2、官德的本质。
“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足《荀子》中的名句,《论语》里也講过,李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可见有“德”在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为官从政不可缺少的。其从本质上说就是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文本,用权之道。既然居官,就不能远离官德,不能忽视廉政也不能逃避官德,更不能缺乏官德。当官无德,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资本主义的不良因素时刻影响着我们,也因此使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一些官员败德丧行,罔顾党纪国法,失去了“公仆心”、“道德心”、“良心”、“好心”,却多了“贪心”、“私心”、“坏心”和“假心”的贪官污吏,自以为会做官、懂权术,而他们最终落下锒铛下狱甚至命丧黄泉的,就是对其价值观的最好注解。
胡锦涛同志曾一再强调:“为民、务实、清廉。”总之,为人民服务就是从官之本。“为民、务实、清廉”,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组成了“官德”的基本内核。
“为民”,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官德”的核心。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员最大的道德就是为人民服务。心里想着人民,心中装着人民,可以说是对领导干部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为民,就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的问题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务实”,就是脚踏实地,这是“官德”的基础。陈云同志说过,共产党人要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为官者.手中都有大大小小的权力,用好了这些权力,是人民之福;用偏了这些权力,则是人民之祸。唯有务实,才能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为民办事;才能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充分尊重客观规律.不搞那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任,造福—方。”
“清廉”,就是清廉执政,这是“官德”的内在要求。“不可收买是最崇高问政治道德。”是马克思对官德的阐述,我们领导干部,就应该“心底无私天地宽”,就应该清白做官、堂堂正正的做人。清廉,就是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就是要做到慎微、慎权、慎独、慎欲;就是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
二、注重官员道德的重要性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同样,对于一个官员来说,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往往能够弥补智慧的不足,而且具有比智慧更深远的意义。官员的道德程度往往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尺度。官德之力可成就一个时代,也可以摧毁一个王朝。毛泽东曾严厉的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1、治国必须先治吏。
法国的路易斯·博洛尔曾说:在一个国家里,为政者的品质总是影响并成为该民族性格品质的模型。恶劣的政治道德可以像瘟疫一样传染给人民。所谓官风不正,民风难改。这是由于官员是社会的“强势”群体,他们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代表着党和政府形象,管理着公共资源。官员是社会的风向标,其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权力的正邪走向,关系着民心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马克思说,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所不同的是,究竟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还是为少数人谋利益。一个称职的官员,应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维护大多数人的福祉,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重,公平行事,清廉务实。而这一切都是在道德自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倘没有道德的基础与依托,权力会失控变形,政治会失去方向。
2、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在社会转型期信仰失落、价值观扭曲,使社会道德底线一再滑落 帮扶跌倒的老人反被诬告、佛山女童两次被碾压无人施救、留日学生机场刺母、女大学生网上要求被包养、北大教授婚外情遭敲诈、被包养的郭美美网上炫富等道德滑坡,形势严峻,社会道德良心亟需全面重建。俗话说官德不良则民德必失,对民众具有示范意义的官德,其导向作用,可四两拨千斤。道德建设,应从官员抓起。如果姑息纵容,一任官员失德,就会雪上加霜,让公众道德更加沦落,让国家无法摆脱经济发展与精神贫困的尴尬处境。
3、官德不彰,贪腐丛生,社会信任危机突显。
官德建设,历来为我党所重视,这之中涌现出了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等一大批官德高尚的楷模。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官德出现了滑坡:热衷做秀、枉顾民生;急功近利、钻营浮夸;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尸位素餐、不思进取;贪污腐败、骄奢淫逸。“官德”缺失已成为腐败犯法的重要诱因,贪腐乱象丛生不绝 上海在建高楼倒塌、县煤炭局长坐拥京城70多套豪宅、铁道部运输局局长18亿美金存款等等腐败现象,权力的滥用、资源的垄断、官德的沦落,又加剧了贫富差距,危害了社会秩序。2011年10月,北京三所高校联合发布“社会信任问题的大陆消费者民意调查”,数据显示造成社会信任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官场贪腐现象严重,并且呈现腐败群体化、年轻化、高官化、期权化、国际化、隐秘化等发展趋势。
三、官员道德建设
古人说:“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详莫大焉。”“官”是人民的表率,为“官”“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德”,是为官的基础,德能勤绩廉,是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德是首位,可见德的重要性。无德,别说是为官,就是做一个普通人也不够格。
1、道德自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虽是老话,却富有哲理。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犯点小错误,有点小毛病,组织会宽容的,群众会原谅的。俗话说,小时候偷针,大了偷金。在一些小问题上放松自我约束,最后会深陷泥谭难以自拔。小节不保终累大德,所以再小的事情都要注重,这是身为领导干部的自觉。
道德自律需建立于责任意识之上。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责任感支配下的行为,才有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通过自律来限制不当的自由。社会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横山法则”,即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日益多元的新形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责任意识,深化道德的内在自觉,真正领悟“公权民赋”的含义,树立以民为本、官民平等的思想观念,这是提高官德修养的内在因素。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省”其實就是一种自律,以律己之心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清除非分之想、不善之念,及时反思不轨之举、伤人之言,让精神污垢无藏身之地,维护心灵的健康洁净。任何外部强制力,都无法替代这种道德自觉所萌发出的积极情感,它能化为一种自觉行动,坚定信仰,淡泊名利,明辨是非,远离那些侵占公共资源、损害公众利益的无德不法行为。
2、政务公开。
官德建设,我们强调官员的自修、自律,但仅靠这点是不够的。官德的存在必须靠社会的舆论来维系,而社会舆论存在的前提条件就是让社会公众去了解权力的运用,如果公众根本不知道官员手中的权利是如何运用的,那也就不会有舆论的产生。因此,只有政务公开,才能杜绝这种现象。政务公开是为了让公众了解政府的行为、让社会舆论监督官员行为的有效途径,只有有在透明化的监督下各种腐败现象才会被逐渐消灭。
3、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官德体系。
一个好的制度体系使人无法干坏事,而一个坏的制度可能会使好人不得不去做坏事。通常的社会道德规范,其约束力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们的价值判断.依靠人的良知和责任感来维系的,并通过人们的内心自律来得以实现,但是仅仅依靠人的自觉、良知、责任感和内心自律来维系始终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同家和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来保障,即使权力道德法律化,从而通过道德控制的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来促进官德建设。
官而不德,社会不稳;德法兼治,社会和谐。德与法,向来是两种不同属性的社会规范,共同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单纯依靠道德来纠偏制衡,只是一种美好的期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德建设在强调自觉、自律的同时,更需要法律等强制手段的配合,通过公正严明的惩治手段,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如果说道德自律旨在不想腐败,法律制度的意义则在于不敢腐败。
4、加强监督管理。
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道德约束不了权力,权力只有用权力来约束。”官越大,权越大,责任也越大,就越需要有效的监督。通过严密的监督机制 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增强透明度,使官员思想品德、政治作为、经济状况处于合法合理、行之有效的监督之下,防微杜渐,彻底摧毁腐败滋生的温床。
首先要加强媒体舆论监督,强化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的功能。现在的很多腐败分子都是通过媒体曝光才被揪出来的,例如“表哥”杨达才,杨达才事件的起因就是由一张新闻图片拍摄到山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面带微笑出现在事故现场,引发了广大网友们的声讨,对其所佩戴手表的一系列搜索使得这位手带百万豪表的“表哥”得以应有的惩罚。其次,加大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尊重公民的监督权,处理公共事务切实实行民主协商,党政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开公务支出及经费使用情况 鼓励公众对国家事务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社会事务表达意见、建议,斩断权力寻租的链条,使权力处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参考文献:
[1]张梦义.官德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燕国材.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讲座[M].中国友谊出版社.
[3]梁衡.官德[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4]法治与德治·法治与德治:法治与德治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