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地方经济 加快职教内涵发展
2013-04-29史莉玲
史莉玲
摘要: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南京市浦口区中等专业学校提出,要立足区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需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增强专业设置和现代新兴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努力实现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培养更多的实用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服务;地方经济;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09-03
一、完善政策制度,高标准保障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完善保障职教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落实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为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素质、提高育人质量创设制度环境。
1.突出政策引领作用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宁委发〔2012〕41号)文件精神,围绕浦口区建设“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总定位,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推进区中专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力争创建高等职业院校,以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需要。
2.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认真落实各项经费政策,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力度,认真执行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比例要求,确保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基本拨款标准不低于市定标准。根据宁委发〔2012〕41号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到2015年向四区县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和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各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重点用于实训基地所需设备的购置及对现有设备的升级改造。与此同时,积极引导行业、企业、民间资本投资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面向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专业教师。大力实施“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优秀教学团队、教师青蓝结对、教师全员培训工程”等六大工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个人发展空间。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订单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通过教研、培训、在职学历进修、下企业实践锻炼、参加技能大赛等途径,努力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培养一批技能大师,造就一批职业教育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
二、开展校企合作,全力抢占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根据浦口区“十二五”期 间“一城、三组团、五个功能区”的发展规划,学校以“一校百企联盟”为抓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打造校企合作特色发展之路。
1.健全组织保障,创新队伍建设
成立了“两组一会”,即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专业领导小组及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及时研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校企合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每年按照生均300元的标准划拨校企合作专项经费和奖励,积极调动全校师生共同构建校企合作校外联络网。
2.完善合作机制,优化孵化环境
制定工作规程,打造合作载体,定期召开合作年会、总结经验会、合作洽谈会。依托“一校百企联盟”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合作、学校参与的多元机制,进一步完善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体系,建立健全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推进各种政策和措施,定期开展专项调研;建立校企合作沟通机制,共同探讨合作路径。
3.市场化运作,项目化工作
专门组建校企合作与市场开发中心,通过各种媒体大力进行人才推介,举办专业建设年会、双基地年会、培训合作年会、校友联谊会、校企联谊会等广邀贵客,广交朋友。派专人积极奔走于南京市各大人力资源市场,关注企业的用工需求及动态,努力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开辟网上实习就业专栏,进行网络营销;开展合作项目化,聘任项目经理,给予专门经费,积极营造全员参与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
4.打造合作平台,提升合作品质
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一校百企手牵手”活动,建立企业人力资源支持备忘录,先后与102家规模企业按平等互利、合作创新的原则在江苏省内率先成立“一校百企联盟”校企合作平台。联盟设秘书处,由政府、学校、部分企业代表组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指导、规划和实施。定期召开全体成员会议,专题研究校企合作的各项改革措施,开展专场活动,并印发简报,全面推动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专业结构,提高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的吻合度
积极响应国家“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战略,适应浦口机电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交通装备产品制造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发挥职业教育专业资源优势,形成品牌专业特色突出、骨干专业强力支撑、新兴专业应时而设的完备专业体系。
1.发挥优势,做强品牌特色专业
“十二五”初,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成为省级首批品牌特色专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强数控技术等省级品牌专业和机电类传统品牌专业,更新完善机电、数控、汽修、焊接等相关设施设备,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为九五高科、苏美达等驻区企业培养机电产业人才。进一步放大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等省级特色专业效应,扩大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规模,大力培养掌握计算机软件主流技术、适应国内外软件产业市场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性软件技术人才。
2.与时俱进,开展新兴专业建设
根据浦口区产业升级导向和企业发展需求,专业设置紧跟企业、行业发展步伐,加大硬件建设投入,注重专业文化建设,开展新兴专业教育和培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响应国家“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战略,围绕浦口区建设“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总定位,加大机电等先进制造业建设力度,应对新材料、新能源行业的兴起,与驻区企业联合办学,调研拓展新兴专业建设,以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立足江北新城建设经贸中心、物流基地和文化旅游度假区的现实需要,加大财会、物流、市场营销、旅游等现代服务专业建设力度,积极开拓现代农业技术人员、农产品经纪人等专业培训,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
3.内引外联,建设公共实训基地
在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统筹规划中,实施浦口区职业学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目前已建有机电、计算机、财经、旅游、电子、汽修、物流等七个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面积达20944平方米,设备总值达2800多万元。到2015年,在全区建成2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2个省级以上高水平专业实训基地。同时,在区内重点领域建成10个专业门类齐全、设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开展人力资源供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区中专校已被认定为“江苏省计算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四、打造职教品牌,充分彰显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成效
近年来,区中专校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机遇,狠抓重点环节突破,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发展品牌。
1.实践教学全面加强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实践,积极与南京农业大学、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切实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考核,积极支持学校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开展“技能竞赛月”等活动,师生同台竞技,人人有赛事,个个有项目,力争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师生共同提高进步。区中专校在最近三年的省技能大赛中获20枚金牌、21枚银牌、15枚铜牌,综合高中对口单招考试连续六年名列全市前茅,在2012年省首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2012年11月20日,南京市委杨卫泽同志视察学校实训基地时,对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及获得的技能大赛荣誉表示赞赏,并给予高度评价。
2.就业质量全市领先
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入手,统一标准,以十大冠名班为基础,将LG、高精齿、长安福特、苏果等企业精品文化植入校园,使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融入学生社会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突出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和责任心,让学生具备“职业人”、“社会人”的良好形象和行为规范。学生就业质量连续四年全市领先,学校连续两届获得“南京市实习就业先进集体”。
3.国家示范阔步前行
2012年8月,区中专校成功创建国家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办学影响力大幅提升,与兄弟区县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宽,浦口区职业教育发展也抢得先机。近年来,先后有浙江绍兴职教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乌托克旗民族职业学校、广东勒流职业技术学校、甘肃水利水电学校等十多所兄弟学校前来参观学习。成功与金陵科技学院、晓庄学院和城市职业学院(市电大)等市属高校联合开展中职与普通本科“3+4”、中高职“3+3”和“3+2”分段培养试点。自2012年以来,学校已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了“3+3”分段合作培养,2013与南京晓庄学院开展“3+4”分段合作培养。目前,区内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逐步形成。
五、整合培训资源,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全面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凸显浦口中专校在各类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放大职业教育办学的社会效益。
1.推进职业培训集团发展
放大“浦口区社区培训学院”功能,以区中专校、电大和镇街成教中心为主体,以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同时统筹人社、科技、农林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开展学历教育、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教育,构建职成一体、多层次、立体化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满足地方产业特色和培训需求。
2.实施职业培训惠民工程
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需要,学校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力彰显职教惠民富民的功能。充分利用实训设备设施先进、师资队伍强的优势,发挥“江苏省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帮助浦口区各镇街成人培训中心培训学员,共建培训基地,把计算机应用、维修电工、数控技术打造成为培训的拳头产品。广泛与区内多部门和企业合作办学,不断加大对外合作办学力度,先后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代农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等培训工程,年培训5000人次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3.开展职业教育社会服务
强化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作用,在校企合作单位探索建立培训机构,常年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扩大职业教育各专业的社会服务信任度;成立机电专业、计算机专业来料加工和技术服务基地,对外承接业务,扩大品牌专业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