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英语高考考前指导
2013-04-29崔军
一、单项填空
技巧点拨
高考英语试题通过设置单项选择题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水平,侧重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对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考查。试题特别重视语言的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把语言知识放在各种实际的语境中考查,注重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和应用性。近几年高考单项填空的命题特点和趋势还包括侧重对词汇知识、语法现象和较为实用的日常交际用语的考查,且越来越侧重考查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和实践。
在解答单项填空题时,可以按照如下四个思维步骤进行:
1. 跳读题干,了解句子结构和意义;
2. 分析选项,看出考查内容和方式;
3. 根据所学,确定最佳选项即答案;
4. 还原检查,排除其他各干扰选项。
具体做法是:
1. 避开题干中的空格,通过前后文了解句意,注意题干句子表达的语境意义和句子结构;
2. 根据所设四个选项,仔细观察考查内容,分析考查内容。一般来讲,单选题目考查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词语意义;二是句子结构和语法;三是情景交际;
3. 回忆所学的有关知识,将“所考内容”和“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即将“学”与“用”结合起来,选出符合语境的最佳答案;
4. 为防止定势思维带来的错误选择,也为了进一步验证所选答案,最后要将所选答案放回题干中去,确定选择的准确性,并迅速排除其他三个选项,必要时要及时修正答案。
二、完形填空
技巧点拨
“完形填空”是一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题型,也是学生感到最难做的题型之一。在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掌握好语义原则和词汇—语法原则。
语义原则就是要正确理解短文的意思,包括根据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并运用科普和社会生活常识进行事理判断等。词汇—语法原则就是要综合运用词汇和语法两方面的知识,包括词义辨析、词语搭配、动词时态、句型结构、复合句的关联和习惯用法等。两条原则都十分重要,不可顾此失彼。
本着以上两条原则,下面谈一谈解题方法。
(一) 遵循三个步骤
1. 通读全文,掌握主旨
做“完形填空”题最忌拿到试题就开始边读边填空。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快了,但实际上由于对全文的大意心中无数,往往做了后面,忘了前面,很可能是漏洞百出,“欲速则不达”。因此,这种做题方法是不可取的。
“完形填空”旨在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做好“完形填空”,首先必须通读全文,抓住短文的主题句和一些关键词,弄懂全文大意。这样才能融会贯通,根据语境的需要选出既合乎语法又合乎语义的最佳答案。通读时,首先要弄清短文的第一句,这往往是一个故事的背景或一篇文章的中心。
其次,要抓住文章的脉络,掌握文章的线索,以便了解作者的思路,择义解题。文章往往是以一定的时间顺序或以地点变迁为线索的。若以时间为序,要注意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变化等方面;如果以地点变迁为线索,则应注意在不同地点出现的人物和情节。
2. 瞻前顾后,细心选项
掌握全文大意是选答填空的前提。选答填空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仔细领会字里行间或语气中的含义,以便获得某种启示。
要留心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各种连接或修饰关系,掌握词语的习惯搭配,尤其要注意所选择的词在具体情景中的确切含义,注意识别近义词、同义词以及一些发音或拼写近似的词。
有时一些语言以外的知识,如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地理、历史以及生活常识等,均有助于选出正确答案。
3. 反复检查,核实答案
核对答案是必要的一步。核对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因而是个推敲的过程。要从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前后矛盾,首尾不呼应,就应重新选择。 实在拿不准的地方,不可轻易改变初衷,因为有些答案自己虽然说不出道理,但在感觉上好像应该用某一个词,这种凭语感选取的答案往往有较大的可靠性。
三、阅读理解
技巧点拨
高考阅读理解题测试的主要的要求是:
1. 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 既能理解具体的事实,也能理解抽象的概念。
3. 既能理解字面意思,也能理解深层的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 既能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也能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 既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去理解。
根据这五项要求,我们可将阅读理解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主旨大意题、猜测词义题、推理判断题。下面谈一谈做阅读理解题的技巧与策略。
(一) 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往往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才能真正把握。其次,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
(二) 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题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地输入信息,更谈不上运用。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速度大约是每分钟70个词左右。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
抓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它总是陈述依据上文的细节推出的结论或建议,归纳的要点或共性及得出的观察结果或印象。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即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这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主题句往往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之作用。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题往往直接可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
(三) 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脉络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叙述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作、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提纲,勾画出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
(四) 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题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 (中心思想,加标题等) 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推理题在题干中常用的词有:infer, imply, suggest, indicate等。
(五) 养成习惯,潜移默化结硕果
1. 养成默读习惯,使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纠正唇读、心读、喉读等做法,以免分散精力,影响阅读速度。
2. 克服指读、回视、重读等不良习惯,因为这样容易使理解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使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要善于抓住句子中的核心词,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
四、任务型阅读
技巧点拨
解题步骤:
三读:
1. 略读—快速浏览抓住文章中心大意以及文章的结构 (借助所给图表结构)。
2. 细读—带着问题,找到文章对应点,确认题型,分析整理归纳信息并且准确表达信息。
3. 复读—复读文章,反复揣摩所填之词是否符合文章内容,其拼写和所填词的形式是否正确。
二审:
1. 审结构表达
认真阅读表格及其中的内容,注意其横向、纵向的类别规律和表达方式,是句子类还是短语类。
2. 审语法运用
任务型阅读题为主观性试题,答题一定要符合题目要求、句子结构要求、同类或同栏表达一致性要求;要注意大小写、字迹等细节问题,所填词要注意形式,如名词的数和格、动词的形式、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连词、介词、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第三人称等。
五、书面表达
技巧点拨
1. 细审题
第一要审文体。高考书面表达体裁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等。所以考生首先要准确确定文体。然后审格式。在开始构思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写作要求中的所有信息,确定好基本时态。特别要注意人称的使用,因为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明确规定,人称错误要扣除所得分数的三分之一。
2. 列要点
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之一是要点齐全,漏掉要点要相应地扣分。细读所提供的信息和要求后,最好把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要点写在草稿纸上,并标上序号,以免遗漏要点。列要点时,假如所给提示是图表,要从图表中找出需要表达的信息要点,特别是细节,如事件背景、人物表情以及图画中的汉字等。倘若有生词提示,一定要用上。
3. 连成篇
根据所列出的内容要点,选择适当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将它们组成句子。由于近年来高考书面表达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想取得理想的分数,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应考虑使用较高级词汇和较复杂句型,为文章增添亮点。
4. 再把关
(1) 确保行文连贯:连句成文后,要在句与句之间加入恰当的过渡性词语进行润色,以使内容连贯,结构紧凑。
(2) 力求句式丰富:纵观近几年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不难看出,句式单调的文章,即使没有任何表达错误,也不能得高分。而“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量使用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得分也在最高档。所以句式要富于变化,如改变主语、使用被动句、倒装句、定语从句、强调句型、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等。表达要力求正确、简练。
(3) 完善细枝末节:文章修改完毕后,一定要仔细检查,以免出现细节错误。如单词拼写错误 (如单词的尾字母是否需要双写、形容词变副词时尾字母e是否保留等)、主谓一致、短语搭配、标点符号、大小写等。
温馨提示
★ 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对书写有较高要求,一定要认真、清楚、规范地书写。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距离要适中,能写下一个小写字母a即可。单词中字母之间的距离也要适当。字母不可过大或过小,一般情况下每行可写10—12个单词。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这既是自己学习态度的反映,也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
★ 从一定意义上讲,作文即“作秀”,应把自己多年的语言知识积累通过书面表达展现出来。
★ 短文最好分段,以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但最多不宜超过三段。
★ 写作要求中一般都有“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但由于受词数限制,应适可而止。
★ 标点符号切忌一点到底,都使用句号。
★ 如没有特别要求,不要写题目。
★ 根据表达需要,可适当调整内容要点顺序。
★ 遇到陌生的汉语提示要转变思维角度,用同义词(句)进行表达。
★ 如有生词提示,一定要用上。
★ 写作时要避免用词重复现象,可用同义词或短语代替。如可用moreover, in addition, on top of that代替司空见惯的besides等。
★ 根据实际需要可在最后抒发自己的感情,但一定要言简意赅,这样可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 平时要留意写作中经常用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星期、月份、环境(environment)、政府(government)、奥运会(the Olympics / the Olympic Games)等。这些词汇看似简单,却不一定能拼写正确。
(作者:崔军,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