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生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路
2013-04-29陈才陈帅
陈才 陈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难点也是重点。对于聋哑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由于需要手势语言交流,尤其是应用题的教学更加具有特殊性。在聋哑学校教学中提高小学应用题教学质量,提高聋哑小学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聋哑学生教学中的难点。为提高聋哑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本文结合个人教学经历,对聋哑学校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提出了个人的新思路。
一、聋哑学生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语言交流不畅而造成的误解。通过手语交流解释数学问题,可能存在理解的错误,从而造成求解数学题的错误答案。例如,手语解释的“多多少”“少多少”等问题就可能造成聋哑小学生求解的错误。本该用加法结果学生会用减法去做。
反应迟钝,思维不活跃。由于聋哑学生年龄、身体、语言障碍等原因,造成对问题的反应迟钝,对数学题的理解困难,对应用题更难于理解,甚至对应用题无法入手,因而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不活跃的现象,或一知半解或错误理解。
二、聋哑学生应用数学教学的技巧
1.树立耐心
耐心是对聋哑学生教学的基础。反复读题,加强理解才能解决问题。聋哑学生由于听觉障碍导致言语发展迟滞,缺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体验,从而失去了口语表达的乐趣。认真读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聋哑学生由于对语言的交流有障碍,对文字理解能力差,只有读懂题意,理解文字的意思,才能正确解答应用题。如果对题意不理解,看到个别关键字就列式、动笔做题,就容易造成列式的错误。即使是正常的学生对应用题都需要多次的读题,对聋哑学生数学教学中需要在重复读题方面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耐性。
2.加强沟通
聋哑学生由于生理的缺陷,与正常人的交往存在着障碍。要聋哑生做好数学应用题,关键还是要多与教师交流。由于聋哑学生或多或少地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人的歧视,这使得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同类群体中寻找安全感和心灵的慰藉,而与教师的交流则较少。加强沟通,才能更好地理解应用题题意。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正确读题是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基础。有些聋哑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只是大概看一遍题目,一知半解就开始解题。往往遇到“一共多少”或“和是多少”就用加法,遇到“还剩多少”“差多少”就用减法,“倍数”用乘法,这很容易造成解题错误。
例如,小红今年10岁,小红的岁数是小军的2倍,小军今年几岁?学生往往看见“倍数”就以为该用乘法,就会错误地列式为10×2=20(岁)。实际是学生没有正确地理解题意,造成计算上的错误。
4.善于转化问题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多读题,要求聋哑学生反复读题,真正理解题意,形成数学表达式。例如,小红今年10岁,小红的岁数是小军的2倍,小军今年几岁?列出数学表达式为:小红今年的岁数=10,小红今年的岁数=小军今年的岁数×2。
5.仔细分析应用题
这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一步。可以借助实物演示、教具教学,借助图形、线段等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让数量关系直观地显示出来。分析问题要细化,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量,可以从问题入手反推,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方便的小问题或理解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正向的思维。从已知出发,逐步得到问题的结果。可以结合等式和方程式加强理解。
例如,两地相距10千米,甲、乙分别从两地相向出发,结果经过2小时在距离甲出发地6千米处相遇,问甲和乙的速度各为每小时多少千米?
分析:本题要求甲和乙的速度,可以问“甲的速度快还是乙的速度快?”当然,学生无法直接回答出来。接着问:“谁走的路程长?”继续问:“相遇时,距离谁出发地近?”如果学生还不能回答,可以问:“相遇时距离乙出发地多少千米?”把这些问题全部写出来。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题中“距离甲出发地6千米处相遇”,求“相遇时距离乙出发地多少千米?”10 - 6=4(千米)。然后引导学生回答“相遇时,距离谁出发地近”,显然6大于4,所以相遇点距离乙出发地近。再解决“谁走的路程长”,由于相遇时距离乙出发地近,因而甲走的路程长,乙走的路程短。最后“甲的速度快还是乙的速度快”的问题就解决了。
6.正确列式
列算式是将应用文字转化为简单明了的数学表达式,更加有利于理解应用题的含义。例如上面的应用题,可以写成如下的数学表达式:甲的速度×2+乙的速度×2=10(千米),甲的速度×2-乙的速度×2=6-4=2(千米)。
7.正确解题
解题就是围绕数学表达式来考虑问题的答案。如上例得到的数学表达式中都有“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这个正是该应用题需要的答案。只要求解这两个表达式,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正确解题要教会学生掌握等式运算的规律,即“等式两边可以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不等于零的数”“等式两边可以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
例如,上例得到等式“甲的速度×2+乙的速度×2=10(千米)”和“甲的速度×2-乙的速度×2=2(千米)”,为求得未知数,可以先用“两个等式的两边可以对应相加”的规律,得到甲的速度×2+甲的速度×2=10+2=12(千米),即“甲的速度×2×2=甲的速度×4=12(千米)”。再运用“等式两边可以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相同数”,这里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4,得到“甲的速度=12÷4=3(千米)”,因而得到甲的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再将甲的速度代入上面等式之一,就可以求得乙的速度为每小时2千米。
对于聋哑学校的学生,有其独特的交流语言。其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不同于身体正常的小学生。在对聋哑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必须根据其个性特征,加强手势语言的沟通,耐心地教会他们审题、转化、分析、列式,并正确地运用等式规律解题。
(作者单位:陈才,阿克苏地区启明学校, 新疆 阿克苏,843000;陈帅,淮南师范学院,安徽 淮南,23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