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3-04-29魏宏芬
魏宏芬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以下简称《 新课标 》)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此,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立足文本,拓展教材资源
《 新课标 》倡导要改变简单的“教教材”的局面,做到“用教材教”,做到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将古诗词改写为记叙文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改写。例如,《 清平乐·村居 》(人教版,下同)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辛弃疾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习这首词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词的内容,展开想象,改写为一篇记叙文。学生因为有了写作材料的依托,写起来就不难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将记叙文改写为导游词
对于一些像《 颐和园 》《 秦兵马俑 》这样的以介绍历史古迹、风景名胜为内容的课文,在学习完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文资源进行再创作——写导游词。在指导写导游词的时候,提醒学生导游词要以介绍为主,尽量少用描写性的语言,还要注意口语化。介绍时还可以加插一些传说故事、名字来历等内容。比如,写长城的导游词时,可以加上“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传说来吸引游客。改写完后还可以“演一演”、“说一说”,进一步激发学生改写的兴趣。
3.将记叙文改写为剧本
像《 草船借箭 》《 将相和 》《 景阳冈 》一组课文,历史性和故事性很强,教学时,教师要有“薄书厚教”的意识,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薄书厚读”:课前或课后,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源进行拓展性阅读,从而对相关文章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接着还可就某个人物形象进行演讲,或让学生写出简单的剧本,并进行表演。这样学生从目标出发,到资源搜集,再到利用资源再创造,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动态性、鲜活性。由此,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发展,素养得到了提升,与课文有关的所有资源也得到了有机的整合与利用。
二、联系生活,利用社会资源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1.利用家庭对话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家庭里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学生每天从家门到校门,生活范围和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开发家庭的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学生放学后回到家里,可向家长讲学校发生的事情,在上学、放学路上的见闻等。在跟家长对话交流时,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利用标语、广告等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 新课标 》倡导学校通过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尤其要加强学生在生活中的识字能力。大街小巷到处悬挂着或张贴着标语、广告,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它们,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电视上的广告也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许多广告已经深入“人心”,学生可以“随口而出”。对此,我们可抓住学生爱看电视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看电视的时候识字。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3.利用宣传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高年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还可以开展社会用字调查、春节收集对联等与社会相关的学习活动。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学校和大街上的黑板报、宣传栏上的内容,这样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三、有机渗透,整合学科资源
语文是基础学科,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课程,它与其他各科关系密切。课程改革淡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强调要让学生在学科的交叉渗透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1.与美术学科整合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尤其是中低年段的学生,如果让他们“画一画”,他们往往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二年级的《 回声 》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段话:“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里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这段话讲的是回声的原理,但这对学生来说,太抽象了。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文字变成图画,通过学生动笔画画,学生很容易就理解相关内容了。
2.与音乐学科整合
音乐与语文相整合是比较常见的。很多教师都会给课文配以恰当的音乐,借助音乐来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 长征 》这首诗展现了毛泽东主席磅礴的革命气概和豪放的诗风。在教学的时候,以歌曲《 长征 》引入,用音乐预热课堂气氛,就能使学生很快产生激越、奔放的情感,从而容易进入学习这篇课文的最佳情绪状态。
另外,语文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思想品德课、数学课等课程进行整合,这样不但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还能丰富学习和运用语文资源,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崔峦老师说:“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所用。”为此,我们要努力地将学校、家庭、社会与语文教育整合为一个整体,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社会广阔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藤县教育局教研室,广西 藤县,5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