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谚语志》中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理风物谚语
2013-04-29孟宪超
孟宪超
【摘要】《中华谚语志》是朱介凡在1989年出版的关于谚语的百科全书。地域性是这部巨著的主要特色。其中描写各地区地理风物的谚语值得关注,我们把这类谚语分为三类:描写土特名产、名胜古迹以及自然风貌。
【关键词】谚语;地域性;地理风物
《中华谚语志》是朱介凡在1989年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本关于谚语的百科全书。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对谚语分类最为详尽的一本书。全书收语条52115条,其中包括了少量的俗语、歇后语及典故,共11卷,500余万字。这是中国谚语学史上值得赞评的独力完成的巨著之一。
各个地方地理环境和风物有一定的地区限制,地区以外的人不熟悉该地方的地理环境,所以对谚语所表达的含义不易理解。所以只能局限在本地区内,很难向外传播。地理风物是风土谚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自然风貌、名胜古迹、土特名产。反映了人们对乡土事物的认识和概括。表达了人们对家乡事物的热爱与怀恋。同时也承载着珍贵的地域文化。地域性的乡土事物,色彩斑斓,包罗万象,但是真正能深入人心,以谚语形式流传下来的则少之又少,所以显得弥足珍贵。《中华谚语志》收集了有关全国各地的地理风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也是地域性谚语的主要部分。《中华谚语志》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表达地理风物的谚语主要分为三类:
一、土特名产
以地方的土特名产入谚,表达一定的含义。有一定的封闭性,外面的人不认识,很难理解谚语的含义,例如:
⑴丁香魺,愈大愈不值钱。(福建)
⑵天津卫的鸭子——各抱一攒儿。(北平)
⑶过午横三不值钱。(福建)
⑷毛窝踢球——蔫拱儿。(北平)
例⑴福建谚语,丁香魺是一种小鱼的名字,产于闽江口外近海,味道鲜美,但是这种鱼越小越贵,越大反而越不值钱。福建人用此谚语来训斥孩子越大越不争气。⑵北平谚语,天津由于河流多,养鸭场也多,分为好中次三等,鸭群,皆各归各组,而不离散,这叫“抱一攒儿”。⑶福建谚语,福建盛产黄鱼,“横三”是指三月的黄鱼,这种鱼过了中午就不新鲜了,这条谚语用来比喻人失时落势。⑷北平谚语,毛窝是一种厚棉鞋。以前北平人冬天喜欢在外面踢石头球玩,一下或两下踢到对方,擎中对方的球为胜。玩这种游戏的人都穿布鞋,利落轻便。这条谚语表达了两种含义“以柔克刚”和“平稳前进”。
《中华谚语志》中还有一些单纯赞美地方的名物特产的如:
⑴三斤港的西瓜,黑子红軏赛珠砂。(江苏)
⑵龙井茶叶虎跑水。(江苏)
⑶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杂,北门米。(浙江)
⑷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浙江)
⑸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库车姎哥一枝花。(新疆)
⑹南椒北石榴。(陕西)
在这些表达地方性的名物特产的谚语中最有特色应该是地方几宝的描述。这些谚语最能体现谚语的地域性,同时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谚语形式:
⑴甘肃三宝:秦安合织,清水的麻,天水的白娃娃。
⑵吉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⑶宁夏有三宝:枸杞,滩皮与甘草。
⑷湖南有三宝:湘绣,腊肉,布鞋好。
⑸山西三宝:烧酒,烟袋,大褥套。
⑹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
⑺北平三宗宝:人情,面子,礼数好。
人们将本地区最有特色的东西称之为宝,表达了人们对家乡事物的热爱与怀恋。也是这个地区标志性的东西。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承载着浓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谚语也成为《中华谚语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不同地区的人对于“宝”有着相同的认知,只不过表达上有着细微的差别。朱介凡在《中华谚语志》中进行了收录:
家中三件宝:滥田,丑妇,破絮袄。(浙江)
治家三件宝:丑妻,薄地,烂棉袄。(山东)
庄稼人家有三宝:朴妻,近田,旧棉袄。(河南)
世上三件宝:丑妻,洼地,破皮袄。(苏北)
此谚表示最低限度生活的食、衣、住,妻丑,丈夫就不太眷恋了。旧棉袄,用以挡寒,并不十分暖和,这就促动人们必须辛苦劳作。新棉衣,极暖,穿上身极舒适快意,就不想动手动脚的做事了。这是全国性的谚语,只不过各个地区在词语的使用上稍有不同。
二、名胜古迹
描绘地方性的名胜古迹,展现祖国河山的富饶多娇。但是如果不了解这些风物是没办法理解谚语的,如“三山不见,内含一扇;五门不照”郑州风物,外人不了解是很难理解“三山”是哪三山,“一扇”是什么扇,“五门不照”又是怎么回事,只有当地人才知道,即东南西北四城门位置不对照;距北门约五里,还有一门。这种谚语地域性极强。其他还有:
⑴五里一虹桥。(江苏)
⑵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广西)
⑶龙门十寺,香山为首。(河南)
⑷九朝都会是洛阳。(河南)
例⑴是江苏的谚语,描写的是江南水乡,四处多桥,甚至一里地内三五七八座桥,有的就像长虹。例⑵广西的桂林山水闻名中外,上句是我们都熟知的谚语,而在桂林中阳朔山又为最好,这一带地方,峰峦奇突,洞穴幽深,而水流清澈。例⑶龙门又叫伊阙,西为龙门山,东为香山,两山相对。龙门山石刻佛像,最有艺术价值。香山,寺院宽大,地处幽静,又加上诗人白居易曾住在这儿,它就越来越有名气了。例⑷洛阳为中国历史上六大古都之一。建都的时期长,朝代也最多。堪称第一号古代都城。
三、自然风貌
有些谚语与一个地区当时的自然风貌、地理地形有关,或单纯描绘,或有一定寓意。现在有些风貌已经改变,使得他乡的人更难以理解。例如“白沙当听见枪声。”朱介凡给予解释“白沙当在福州近郊,如这里听见来进攻者的枪声,福州城就保不住了。喻危险。”外乡人不知道白沙当是一个地名,也不会理解想表达什么意思,只有看了解释才明白。其他还有
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河南)
⑵九里一千墩。(江苏)
⑶大小鲇鱼归汤涧。(江苏)
⑷羊可怜,狼也可怜。(蒙古)
例⑴北邙山是一块好冢地,各方面条件优越:1、邻近京城,祭吊容易。2、土质良好,深葬数百尺,棺木经久不坏。3、地势起伏优美。很多王公贵族都会葬在这里。例⑵描绘江苏盐城射阳湖,界山阳、宝应三县中自湖滨至羊肠集共九里之间有一千个土墩。这些土墩,可能是古代军事防守或王侯丧葬礼俗所遗留下的建筑体。例⑶这条谚语载于江苏《沭阳乡土志略》,这个地区地势两高东低,城南一带湖荡,多下注汤涧,入前沭河,秋季尤其明显,所以才有这条谚语。例⑷这句话描绘了塞上的游牧生活,体现了北方冬季的冰天雪地的地域特色。
每个地方有自己的名物特产、古迹名胜、地理风貌、地域风采,《中华谚语志》收录很多描述地理风情的谚语,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这些地方性特色多不为外人所了解,描述这些地理风情的谚语有时只能流传于一定地区。
【参考文献】
[1]朱介凡.中华谚语志[M].商务印书馆,1989.
[2]武占坤,马国凡.谚语[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3]过伟.民间谚语学家朱介凡与《中华谚语志》[J].广西师院学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