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责任教育 培养负责任公民
2013-04-29于润玲石岩松
于润玲 石岩松
学校着眼于“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全面开展了责任教育的实践研究,力图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总结了如下具体做法:
一、营造大环境:时时处处是责任
良好的教育氛围是无声的老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时时能看到负责任的人,处处能看到负责任的事,从而受到熏陶感染,增强责任感,学校广辟途径,我们探索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环境育人。学校大力营造走廊文化氛围,让墙壁说话。走廊文化除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的教育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通过主题版块渗透责任教育。
班级环境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阵地。学校主要在室内板报、学风标语、墙报专栏等方面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如今漫步在校园,整洁的环校甬路延伸在脚下,大大小小的花坛点缀在身边,各种树木错落有致,块块草坪绿意浓浓。美好的校园环境成为检验师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又一阵地。校园内,一条条提示语衬托在小树上,花坛中,它们在默默地对学生的责任行为进行启迪和召唤。
2. 榜样育人。任何好的教育都不能一味说教,身边的好榜样往往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教材。在实践中,学校特别强调全校领导、老师成为对学校、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人,要求老师树立“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观念。学校领导率先垂范,每人帮扶一名学困生,在各方面全力以赴帮助自己所负责的学生。
3. 明理育人。学校以省级课题“国学启蒙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引领,每天清晨都开辟出20分钟时间,利用学校开设的国学专门课程《弟子规》,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培养,即感恩心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珍惜粮食等。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学校的家长会在“为提高办学水平服务”和“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服务”的基础上,向“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服务”发展。采取了两种与众不同的家长会形式。
(1)一种是家长、教师“二合一”座谈会:
学校在每学期召开由家长、教师共同参加的主题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座谈会。全校所有任课教师都进入所教班级,参加座谈。教师们不仅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的内容、任务、要求和进度,以便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与学校同步,还与家长共同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的观念、态度、内容和方法。从家长会后的反馈表中看出,家长非常欢迎这种变家长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的家长会形式。
(2)另一种是学生、家长、教师“三结合”家长会:
每学期末,学校都以年级组为单位,召开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加的家长会。礼堂的板报上展出了学生的优秀作业本、绘画作品、书法作业;教导主任与年级组长为两免生、优秀生、单项标兵、优秀队员颁发证书和奖品;每个学生都有上台的机会,展现说话、表演才能,每个人都使出自己最大的本领为父母表演;每个家长还拿到一个成长记录袋,里边装有自己的孩子一个学期当中的最满意的一本作业本、一篇作文、一项手工制作、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心里话和合理化建议,以及一张学生自我评价表,旁边附有老师提供的参考意见,同时请家长填写意见回执。
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家长会让家长感到惊奇,更让家长欣喜地看到孩子在校全面表现,学校还增设了一个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通话的渠道,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家长会形式的尝试,教师们也认识到不仅要“读懂学生这本书”,还要“读懂家长这本书”。同时学校还请家长为学生讲一讲是怎样操持家务的,是怎样尽心尽力地抚育子女的。这样实实在在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家长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这是高度负责的行为,自己又怎能不对家长负责,对自己负责,来回报父母呢?从而进一步增进家长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
二、 学生体验负责:全身心感受
儿童责任意识的产生,责任情感的陶治,责任意志的锻炼,责任信念的确立,都离不开学生真实的体验。
(1)校内。学校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为学校负责”的体验性活动中来,自愿组成“护绿小队”、“护路小队”、“不文明言行纠察小队”等责任小组,坚持不懈地开展活动。如“护绿小队”,每名成员都和校内小树结成队子,签定“护绿责任书”。他们详细记下小树的名称、树高、直径等数据,定期观察,定期除虫、松土、浇水,他们的负责行为使一棵棵小树茁壮成长着。各责任小组的活动范围包括了学校每一寸土地,每一项工作,学校正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和谐、温馨。
(2)校外。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周围生活环境中的问题,在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后,再组织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体验负责。学生在调查了学校周边住户处理生活垃圾的情况后,写出了建议书,送到了居民委员会,他们的建议得到采纳。在调查学校周边学生家庭藏书量之后,他们写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呼吁家长为孩子多订书报……丰富多彩的校外体验教育活动使学生责任感不断增强。
为了给学生的责任行为提供竞争、交流的平台,学校在部分班级开设了“责任银行”,让每一名学生把自己的责任行为记录下来,也就是存入“责任银行”的“存折”,“存款”最多的将荣任行长。
“责任银行”行长还定期组织全体成员进行总结、交流。交流会上评选,表彰“存款额”增长快的学生,并请表现突出的学生谈感受。每次总结会上,总能有学生谈出虽平凡但却闪烁着童真的小事,这些点点滴滴的责任行为带动了一个个集体的进步,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另外,学校在各班还设立了6个责任评比台是:“小问题”评比台、“美容师”评比台、“和平鸽”评比台、“储蓄罐”评比台、“小叮当”评比台、“手拉手”评比台。
同时,学校还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红领巾广播站宣传学生的“责任事迹”,对学生责任感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责任教育评价体系:责任行为习惯养成的催化剂
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没有对应的评价体系为教育行为保驾护航,教育行为就成了空中楼阁。基于此,学校为学生的责任行为确立了具体评价标准。
(1)在评价内容上,学校横向联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等各方面,纵向分解到各年级,注意了各年级的差异性,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形成了一个责任教育评价网络,使得每个学生的每一方面行为都能有监督和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在评价主体上,学校注意了多元参与,综合评价,既有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还有班主任老师评,科任老师评和家长评。
学校将学生各方面责任行为的评价,纳入对学生全面评价的体系,改变了以往仅以知识考核评价学生的做法,使评价更好地发挥其功能,通过情感、态度等方面因素提高学生的智能,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德育是没有终点的工作,责任是人的根本,责任教育是永恒的课题,放眼明天,学校将以学生的成长为已任,更好地实施责任教育,为新世纪的德育探索更有效的途径,为孩子的成功倾注汗水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