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为作文插上“快乐”翅膀
2013-04-29顾云芳
顾云芳
一提到作文,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多会摇头叹息。在大家普遍害怕作文的情况下,我们该怎样开展作文教学呢?我有幸聆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读写结合课《留住童年》,获得了很多启示: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细心地品味积累,在丰富的生活中敏锐地观察捕捉,在长期的训练中畅快地表达陶冶,才能让阅读为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
一、范文引路,学生乐在得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在教学伊始,老师安排了这样一个片断:
1. 师范读《男孩的童年》。
师:喜欢吗?光听肯定不过瘾。来,咱们读一读。 (学生读下发的文章)
2. 读出鲜明的形象。
师: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
生:大度的,活泼的。
生:顽皮的,有点恶作剧的。
生:邋遢的,逞能的,害羞的,豪爽的……
师:这个男孩有缺点,有优点,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也许就是你,我,还是隔壁邻居家的小淘气……因为作者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真实的男孩,因此我们一下子喜欢上了他。
3.读出语言的味道。
师:拥有这么多特点的男孩子,在文章里却看不到这些特点的词语,为什么?如果这篇文章这么写:男孩的童年是大度的,是活泼的,逞能的,害羞的……你还会喜欢吗?
生:因为这篇文章的语言是“鲜活”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动的、仿佛栩栩如生的、就在眼前的鲜明的形象,所以我们深深地喜欢它。
师:请你举例来读读相关的句子。
生:……
老师选取了梅子涵《男孩的童年》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在这精妙而广阔的语言文字“训练场”上学习,让学生读优美的词句,品表达的方法,说课文的结构,议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扎扎实实地读写训练,范文的语言就进入到学生的语言储备库。范文中优美的词句、表达方法、修辞、结构等通过朗读品悟进行吸收、咀嚼、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在习作时学生就有样可循,逐渐完成由模仿到运用这种质变的飞跃。其实,语文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是筛选的名家名篇,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语言规范精美。有些课文的章法、结构一致,技巧相同,教师就该抓住典型处,举一反三,模仿历练,让学生在轻松地阅读训练中掌握写作方法,帮助学生在作文的园地里快乐起步。
二、涉猎群书,学生乐在厚积
要想作文写得好,必须做到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得心应手地薄发。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上,老师这样引导:
同学们,童年是多么美好,我们今天读了童年,是多么有意义。不过要让童年更美好,更丰富,我们还要不停地去阅读,去积累。梅子涵教授曾经这样说——“童年多阅读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学书,这是种植童话。”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这个“亲近”,就是阅读。相信,只要大家不断地阅读,不断地积累,从你们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一定是更智慧的,优雅的。同时,你的灵魂也会变得美丽而优雅。
一般来讲,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涉猎的知识越广,对作文的帮助就越大。而现有小学语文课本的篇目较少,只不过是中外语文精品之沧海一粟,如果只盯着课本,学生的视野就被束缚了,所以增加阅读量也无疑是扩大学生作文空间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我校每班设立了班级书架,让学生把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捐献出来,成为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名著、古诗词等的诵读,涉猎多方面的知识。目前,一股争读书、爱读书的氛围在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为了强化学生的积累运用,我们又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让学生诵读名篇佳句,品评人物情节,畅谈心得体会,进行课本剧的表演等。学生交流的不仅是故事、文学作品,还有天文、地理、自然常识等。在大量阅读交流中,学生培养了丰富的情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为写好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真是乐在其中。
三、联系生活,学生乐在体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文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写出真话来反映生活的真实与快乐。本教学案例中,老师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去选择材料:
师:同学们,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啊,你(男孩)你(女孩)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你有和这个小男孩一样的特点吗?即使一样的特点,也许也是不一样的表现。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你在纸上罗列一下你的特点,当然,这个“你”是作为一个“男孩”或者“女孩”的特点,注意要有性别的特点。选择一个特点写一句话。(指名交流)
生1:男孩的童年是经常和弟弟一起到外婆家的树林里去追着喊着玩抓小偷的游戏。
师:好,这个男孩是个怎样的男孩?
生:活泼贪玩的男孩。
师:嗯,“活泼贪玩”这几个字他刚才说了吗?
生:没有。
师:哦,了不起,看来你已经把作者的秘诀学到手啦!
生2:男孩的童年和女孩的不太一样,他是总喜欢抓几条毛毛虫把小区里的小女孩吓得哇哇直哭;
生3:男孩的童年是不买洋娃娃、不买蝴蝶结、只买大大小小的玩具汽车组成一个车队,还有各种恐龙,然后玩星球大战;
……
(学生写,老师巡视,播放钢琴曲《童年》)
“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考虑儿童的情感实际和需要,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使学生的选材丰富多彩,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不一会儿,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应运而生。
四、交流修改,学生乐在自信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都知道,一篇好的文章都是精心修改出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尝试着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学生。当看到一篇佳作,就让小作者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后还说说这样写的灵感,或者这样写的目的、动机等。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表扬,使学生的主体愿望得到了尊重和满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切实提高作文能力。同时,学生评改时,有什么想说的话就说什么,发表不同的看法,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从而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距离。请看以下教学片断: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文,交流并修改)
(1)展示1,启发。
师:文章是三分写七分读。现在的讲台是你的,请你读给大家听吧。让我们成为他的第一读者和第一听众。
点评要点:是否写出了男孩的特点,而且没有出现一些表示特点的词语,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情境来呈现。
(请学生拿起笔,郑重地在题目下方写上自己的大名。学生读习作)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儿童写的“儿童文学”!祝贺你,第一篇文学作品诞生!大家把掌声送给他!祝贺他第一篇作品——处女作的诞生!
师:请问小作家,你在创作的时候痛苦吗?(引导学生表达创作时的心情,应该是快乐和兴奋的)
师:那怎么我以前听说有的同学对写作非常害怕?(回应课前谈话,引导学生体会,写作是充满乐趣和魅力的。)
(2)展示2,点评。
师:同学们,拿起你的大作,自信地读一读,看看哪里还需要修改的,拿起笔来改一改。(学生自由读,修改)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在过去的作文教学流程中,从始至终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中心,一切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老师写了不少评语,学生们根本不看。学生的“自我”被置之度外,只允许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本堂作文教学则注重从学生的主动性出发,引导他们在写好的基础上,尝试同学间互相修改,在全班交流,评议,再修改。这样做,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自己评议的好习惯,避免产生对习作不负责任的现象。在参与评改的过程中,交流的同学朗读自己的范文,自然读出了自信;评改的同学谈出自己创新的建议,自然也评出了自信。大家共同分享习作的这份自信,这样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五、陶冶情操,学生乐在求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一批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真人”。因而,在最后,老师饱含深情地说:
梅子涵教授说过:“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慢慢的,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文学,是能够抚摸所有人的灵魂的,文学是这样的一盏灯,只要你亲近过它,那么不管你是在怎样的境遇里、每天从事怎样的职业和怎样地操持,它都会无声无息地照亮你。”这些话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了,可是我还是非常喜欢,今天看到大家的表现这么棒,能读、会写,而且创作出了非常精彩的处女作,我非常高兴把这些话转送给你们。文学是一盏灯,希望这本书和今天的课也能成为你们心中的一盏灯,哪怕是一星火光,让童年变得明亮起来,温馨起来。
我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在童年欢乐的叫喊声里,在一行行稚气清纯的文字间,在一篇篇稚嫩的学生创作的“儿童文学”处女作里,孩子们能累积起对阅读对表达的兴趣,也能渐渐领悟文学给予人的“与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使自己具有雅致的格调与不平庸的眼睛。这应当是这堂课教育的终极目标。
让阅读为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也祝愿每一个学生在习作的天地里能快乐地成长起来,写出自己的、自然的、快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