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殇未远,履“善”如新
2013-04-29蒋水晶
蒋水晶
一、“小额信贷”——信用担保重建家园
这是川西平原难得一见的朗朗晴天。吴思千夫妇站在自家新房敞亮的庭院里,满心满眼的都是笑,身后是一整架刚收上来的蒜头,越过院墙和成排红色房顶的远处,西岭雪山白皑皑的峰脊在艳阳下发散着耀目的银光。
时间已来到2013年的5月,距离那一场天崩地裂的人间惨剧,已整整五年。从成都到什邡的这一路,道路平整开阔,农田一片青碧,当季的枇杷果垂坠枝头,式样统一的新建房舍沿村道整齐排列,依然是安稳富足的蜀中景象,地震之殇似乎已从这片土地上平静撤退。只有从人们追忆往昔的言谈之中,才能窥见这场灾难给农民们带来的打击,以及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艰辛。
吴思千夫妇是四川什邡市湔氐镇先锋村的农民,他们身上很明显地体现着川西人乐天开朗的个性和吃苦耐劳的作风。“5·12”之前,他们和家乡的其他劳力一样外出务工,攒下积蓄便用于家中房屋的装修,地震一来,积蓄随刚装修好的房子毁于一旦。震后首要事务是重建住房,建房费用为8万,除国家补助每户的3.1万,农信社低息贷款1万外,其它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别人家是从零开始,他们家是从负数开始。
吴思千急需从负数开始改善生活,但以他当时的状况也很难再从信用社获得更多低息贷款。随着震区重建工作的深入,为汶川灾民设立的“5·12小额信贷基金”开始进入吴思千们的生活圈。这项基金是由NU SKIN如新集团率先投入400万捐赠,并联合其他企业一起设立,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运作的,旨在为汶川地区灾民提供简单、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帮助他们快速实现自我雇佣,重拾生计。申请过程非常简单,不需任何担保品,农户只需提供一名担保人成为共同信贷人,在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5000-50000元不等的低息贷款(建房贷款利息为5.4‰;经营贷款利息为9‰),到期还款后还可以循环再贷。
2010年,吴思千第一次从中和农信贷得10000元作为创业资金,下乡收购大蒜进行转卖。因为头脑灵活手脚勤快,吴思千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还清贷款后又继续再贷,三年间贷款四次,累计4.5万元。如今的吴思千不再是“负翁”,而是村里名副其实的“富翁”,新房新车应有尽有,外债偿清还有余力借钱给其他有需要的乡邻。吴思千是“5·12小额信贷基金”在川西成功运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时下“造血式公益”实践值得探索的一条路径。
对于探访者普遍担心的还款问题,曾任中和农信什邡公司信贷员的吴兴蓉介绍说虽然没有抵押品只需共同担保人,但当地农民讲信用,还款率接近100%,且短期小额的贷款模式非常适合当地农民用于生产自救,是“及时雨”。由NU SKIN如新集团率先发起成立的“5·12小额信贷基金”,5年来,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累计向5300户农户循环发放贷款1.3亿元,确有实效地帮助到灾区人民自立、自强、新生。
汶川地震的伤痛尚未远去,今年4月20日在雅安芦山地区又发生七级强震,笔者在先锋村看到令人感动的一幕便是当地村民自发为雅安灾民捐款,数额从20到200元不等。与此同时,NU SKIN如新集团宣布再行捐赠400万元,将“5·12小额信贷基金”模式复制到雅安地震灾区,以帮助灾民轻松获得信贷服务,重建生计与生活。
二、“造血公益”——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减防灾法》规定每个企业和公民都有义务参与减防灾工作,而不仅是救灾。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的输血式捐款捐物热潮之后,越来越多承担起社会公民责任的企业开始反思和研究如何让自身的商业体系同时具有社会功能。
5月10日,由《南方都市报》、《中国财富》杂志主办的“四川雄起、早日如新——造血公益与社会企业实践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以“造血式公益与社会企业责任”为主题,邀请多位公益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商界领袖和媒体代表、志愿者代表围绕企业可持续公益展开了思想碰撞,以NU SKIN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和尤努斯模式中国实践为分析案例,共同探讨了 “授人以渔”的造血公益模式在灾区重建中发挥的功能和效用。
中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一场天灾往往让受灾的人们顷刻间一无所有。亲历了汶川地震后又全力参与雅安地震救援的最美志愿者廖智以亲身经历道出灾后重建的难点很大程度上在于短期的捐款捐物过后,灾民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面对漫长且不确定的未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丁学良在总结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和教训后,提出灾区重建需依靠造血功能实现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身份资本三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从长远来看,天灾在毁灭的同时创造了令一切重来的机会,在安置工程完成之后,“授人以渔”的公益模式将对改善陈腐生态、消除旧有贫困产生积极影响。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无息贷款或直接捐款这两种最常见的行善方式,虽然短期内有利于灾民或穷人,但长期来看是弊大于利,缺乏可持续性。孟加拉“小额信贷之父”尤努斯以其30年经营乡村银行项目的经验指出,对于贫困人群,信用担保、小额度、还款次数频繁的小额信贷模式是极其实用的。中国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山西等地进行的小额信贷实践也间接验证了这种模式在中国同样可行。“尤努斯中国中心”执行长高战先生在论坛当中提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金融界不可接触者,为他们设计和提供更为合理的金融信贷服务,将极大地减低贫困。”
在“造血式公益与社会企业责任”论坛上,NU SKIN大中华营运事务区域副总裁暨如新中国营运总裁麦欧文与参会嘉宾分享了NU SKIN如新公益从输血到造血的蜕变之路。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跳脱了常规捐款捐物的“输血救援模式”,NU SKIN如新在帮助灾区人民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能够更加长远、可持续地帮助灾区生产生活的恢复和发展,提高受灾民众的生产自立能力,重塑灾区“造血机能”。弘扬社会企业家精神的NU SKIN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为传统金融途径顾及不到的贫困受灾民众提供长期的、可持续的信贷支持服务;同时,小额信贷的开展还将为灾区带来很多就业的机会,灾区民众可以通过为小额信贷项目工作而获得稳固经济来源;此外,这种申请门槛低、办理手续简化的小额信贷服务还使贷款资金通过不断地回流形成良性循环,为基金的可持续运行提供了保障,也能够辐射到更多的受灾和贫困家庭,使之成为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辅助部分。
三、 “善的力量”——让一切如新
以“善的力量”作为企业理念的NU SKIN如新集团,尤为提倡一种与商业模式息息相关的,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慈善、公益模式。
截至2013年4月底,“NU SKIN如新善的力量基金会”,已经为全球50多个国家数以百计的慈善项目提供了超过2. 1亿美元的款物,在大中华区捐款数额也超过1.1亿元人民币,捐赠物资超过5.4亿人民币。创新型慈善项目“NU SKIN 如新受饥儿滋养计划”,通过研制、生产并捐赠蜜儿餐为全球贫困地区的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儿童提供成长所迫切需要的营养,在中国贫困地区的蜜儿餐捐赠数量超过4200万份;“NU SKIN 如新中华儿童心脏病基金”募集善款超过2400万元,成功救治超过1300名先心病患儿,2013年期望达到每日实施三台先心病儿童手术的目标;授人以渔的“5·12小额信贷基金”,已帮助5300农户申请贷款,依靠自己重新创业、重建家园,这一公益平台随后成为开放式平台,吸引了更多的跨国公司加入;NU SKIN如新还资助了12所希望小学逾10200名贫困儿童,为近5万人次孤儿购买保险,并承诺在2010-2019的十年时间,共计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为全国各地孤儿购买重大疾病公益保险,为其抵御重大疾病提供保障。
NU SKIN如新意识到:善的力量要可持续性地健康发展,并不是捐钱就可以,要让公益成为一种再生力量。通过不断地探索创新的公益模式,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慈善责任最大化地发挥力量,从根本上影响受助人和受助社区。
NU SKIN如新善的行动在为人们构筑生活希望的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认可。进入中国十年,NU SKIN如新已先后三次荣获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公益奖项——中华慈善奖。NU SKIN大中华区域总裁范家辉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希望我们所做的事情,能让你学到一种技术,或者能改变你的人生,可以让你的能力得到发挥;不光是改造你自己的人生,而且让你可以帮助社会更多的人,让他们因为我们的帮助而有所改变。这是我,也是NU SKIN如新集团慈善公益的主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