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文人与北京

2013-04-29户力平

前线 2013年6期
关键词:居庸关良乡幽州

户力平

唐宋两代乃我国文化发展鼎盛时期。唐代时,一些大文人与北京有关联;宋代时,一些著名文人到过北京。其中不乏鲜为人知之事。

初唐诗人陈子昂,因向武则天进言而遭降职。在报国宏愿成为泡影之时,他登上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南部),慷慨悲吟,写下著名诗篇《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该诗风格明朗刚健,为唐代诗歌先驱之作。他还写了《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诗里有“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之句。

“诗仙”李白也到过北京,并作《出自蓟北门行》和《北风行》等诗篇。李白此时已52岁,还与友人骑射于燕北山中,并杀死过老虎,故在《北风行》中有“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的描述。他登临轩辕台,留下“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一名句。“轩辕台”,即今平谷区之轩辕陵。

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几度出塞路过幽州,并撰《燕歌行》《蓟中行》《蓟门行五首》《蓟门不遇》等诗篇。诗中“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等句谓之不俗。他还到过居庸关,写《使青夷军入居庸》诗三首。据考,此乃最早描绘居庸关之诗。他笔下古塞风光险峻、荒凉,不失为当时居庸关真实写照。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诗脍炙人口,其作者为晚唐诗人贾岛。贾岛系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范阳包括今北京房山一带。《帝京景物略》记载“房山有贾岛村,一曰贾岛峪”。据说贾岛曾居房山区石峪口石村,并在此出家为僧,到各地游历。为纪念他,便将他出家之地,称为“贾岛峪”。

唐末诗人高骈,为渤海国(今东北地区)人,年幼时迁居幽州。他18岁从军,文武双全,征战之余以诗为乐。其诗隽永、润泽而飘逸, 多富哲理。《对雪》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颇受后世称道。《山亭夏日》则吟:“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此已成唐詩佳句。

唐末诗人张蠙生于何地无从考证,生卒年亦不详。但其祖籍在清河驿(今海淀区清河镇)却有案可查。张蠙早年曾游塞外,写了不少边塞诗。其中以《登单于台》知名:“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语句浑朴,境界开阔。虽为晚唐诗人,却呈盛唐气象。

今日北京一带,北宋年间为辽之陪都南京,距北宋国都汴京不下千里;南宋时期为金中都,距南宋国都临安更为遥远,但仍有一些著名文人到过北京。

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八月,欧阳修出使辽国。当他来到古北口长城关口时,但见长城蜿蜒陡峭、雄伟壮丽,即景赋诗《重赠刘原父诗》一首,写下“古北岭口踏新雪,马盂山西看落霞”之句。宋嘉祐五年(1060年)秋天,他奉宋仁宗之命再赴辽国修好。当他又一次登上长城关口时,正逢夕阳西下,便触景生情,作“古关衰柳聚寒鸦,驻马城头日欲斜。犹去西楼二千里,行人到此莫思家”一诗,表达思乡之情。

苏辙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冬,作为翰林学士奉使辽国,途中多创诗作。路过今日密云白龙潭,写《吟龙潭》一首:“白龙昼饮潭,修尾挂后壁,幽人欲下看,雨雹晴相射。”走到古北口,写《奉使契丹绝句二首》,描写古北口景观。他还拜谒北宋名将杨业祠,题诗《谒杨无敌祠》:“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如避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驱驰本为中原用,常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对杨业英勇善战敬慕三分。

北宋诗人刘敞也于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出使过辽国。途径古北口,但见潮鲤河两岸水清林密、景色宜人,便乘兴赋诗:“山上回溪溪上峰,清辉相映几千重。游鱼出没穿青荇,断荇蜿蜒奔白龙。尽日浮云横暗谷,有时喧鸟语高松。欲忘旅思行行远,无奈春愁处处浓。”从诗所描述情景看,当时古北口一带青松茂密、溪水清澈,自然风光很美。

南宋诗人汪元量曾到居庸关访古,作诗《出居庸关》:“今晨出长城,未知死何处。下马古战场,荆榛莽回互。群狐正纵横,野枭号古树。黑云满天飞,白日翳复吐。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踌躇默吞声,聊歌《远游》赋。”诗人在关山之上咏叹,颇多凄然。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一次出使金中都。路过良乡,写《良乡》一诗:“新寒冻指似排签,村酒虽酸未可嫌。紫烂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记述良乡特产,赞誉良乡板栗。临琉璃河,见河中鸳鸯戏水,颇有情致,范成大又提笔赋诗《琉璃河上》:“烟波葱茜带回塘,桥影惊人失睡乡。陡起褰帷揩病眼,琉璃河上看鸳鸯。”给后人留下一幅古代琉璃河之生动画面。

责任编辑:戚本逊

猜你喜欢

居庸关良乡幽州
破阵子 居庸关
有功于北京城的良乡塔
小城镇滨水公园活力优化研究
元明时期居庸关方位考
绿色校园理念下的设计实践与探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规划改造设计
花海游“龙”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成果展示
目不识丁
唐代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
幽州与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