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奏凯歌
2013-04-29毕烨
毕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尤為重视,我国的尖端武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巨大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根据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我国军事战略方针的不断调整,对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建国初期,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把我国国防建设的重点导向了以发展“两弹”(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武器上,这一时期我国成功研制出了“两弹一星一艇”,捍卫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原子弹是纸老虎,又是活的铁的真的老虎
对于原子弹,毛泽东很早就有生动、深刻认识。1946年,他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斯特朗问:“如果美国使用原子弹呢?”他明确地回答:“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毛泽东将原子弹看成纸老虎是从本质和策略的角度看待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以此来坚定人民的革命信念和胜利信心。同时他又强调要从战术上重视它,“它们又是活的铁的真的老虎,它们会吃人的。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构建新中国的国防、谋求国家安全、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毛泽东思考的首要问题。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国际上几个大国都争先发展以核武器和导弹为代表的尖端武器,美苏之间的争霸越来越体现在尖端武器的研制上。
在此背景下,毛泽东根据国内需要,决定发展自己的尖端武器。
1951年10月,留学法国的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博士办妥了回国手续,这时受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的接见,他非常赞同杨承宗的爱国行动,并请他给中国的领袖毛泽东带一句话:“中国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拥有原子弹。”毛泽东很快听到了这句话,更加坚定了发展尖端武器的信心。
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原子弹
1955年1月,毛泽东在会见芬兰驻华大使孙士敦时说:“今天,世界战争的危险和对中国的威胁主要来自美国的好战分子。他们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还想发动原子战争。我们有两条:第一,我们不要战争;第二,如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予以坚决回击。我们对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就是这样进行教育的。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我国有六亿人口,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美国那点原子弹,消灭不了中国人。即使美国的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于太阳系来说,还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说来,也算不了什么。”“我们有一句老话,小米加步枪。美国是飞机加原子弹。但是,如果飞机加原子弹的美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那么,小米加步枪的中国一定会取得胜利。”
与此同时,毛泽东也深刻认识到没有原子弹,便要处于别人的核讹诈之下。还是1955年1月,毛泽东在听取李四光、刘杰、钱三强关于铀矿资源和核科学技术的情况汇报时指出:“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他说:“帝国主义看不起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原子弹,只有手榴弹”,因此中国“应该有原子弹,并尽快发展氢弹”,“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也训练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同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唯一议题就是讨论研制原子弹的问题,作出了发展中国尖端武器的战略决策。
半个月后,1月3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根据中央的决策,作出中国要“迅速掌握使用原子能技术”的重大决定。
1956年3月,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听取钱学森关于在中国发展中程导弹技术的设想汇报。据此,中央决定,把发展导弹和原子弹,作为中国国防现代化的两个关键项目,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郑重提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主要靠自己干,才是最根本出路
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向国务院、中央军委递交了《关于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5月26日中央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聂荣臻的报告。周恩来当场拍板,导弹的研究方针是先突破一点,不能等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才开始研究和生产。
对于成立不久的共和国来说,搞“两弹”,在技术上确实有很大难度,很多人寄希望于苏联老大哥身上。可早在1955年5月,彭德怀率代表团访问民主德国和波兰,回国途中在莫斯科作短暂停留赫鲁晓夫接见他时,就主动提出是否可以看看他们的核动力潜艇,但代表团几经周折也没有见到核潜艇的影子,代表团带着气愤回到北京,向毛泽东和中央汇报了东欧之行,每位在场的中央领导都深感必须下大力气自行研制核武器。毛泽东掷地有声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件事说明,老大哥并靠不住。
1956年10月12日,聂荣臻主持撰写了《加强我国导弹研制工作的报告》,于10月15日上报周恩来、彭德怀。周恩来在接到聂荣臻报告的当天立即批示:“即送主席、刘、朱、陈、邓、德怀核阅。拟予原则同意。具体措施责成国务院办,复苏共中央信,请主席批发。”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都圈阅同意。毛泽东10月17日批示“照办”。
就在中国研制“两弹”进入关键阶段之际,苏联方面果不其然开始制造麻烦。1958年4月,苏联提出在中国共同建设长波电台,归两国所有,由两国共同使用。之后又提出远东没有不冻港,要和中国建立联合舰队,使用中国港口。以此为条件,换取对中国研制“两弹”的支持。但这些条件涉及中国主权问题,被大为震怒的毛泽东坚决顶了回去。
一边是资本主义国家封锁,一边是苏联不愿全心全意支持,我国只有主要靠自己干,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1959年7月,周恩来向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副部长刘杰传达了中央 “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的重大决策。
1960年夏,苏联全面撕毁同中国的协议,撤走了在华全部技术专家,带走了重要图纸资料,停止了供应设备材料,这给中国“两弹”研制工作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困难。
毛泽东却不信邪,当苏联撤走全部技术专家的消息传到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时,他以特有的气魄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不久,我国靠自己的力量,在9月10日,即苏联撤走专家的第17天,用国产燃料发射了第一枚近程弹道导弹。
“两弹”应坚持攻关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我国困难接踵而至,苏方撕毁合约、撤走专家,中苏关系全面恶化,我国又遭受连年特大自然灾害,饥饿降临大地。粮食严重不足,迫使正在“两弹”基地施工的工程兵、铁道兵部队疏散了,许多科技人员也被迫撤离。聂荣臻对此忧心忡忡,只好硬着头皮报告周恩来。周恩来非常着急,亲自主持军委会议,部署军队各大单位筹措粮食,紧急运往西北大漠深处的基地。
科技人员的生活问题解决了,但更大的阻力又来了。
1961年夏,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一些人开始要求耗资巨大的“两弹”项目下马,国内出现了“两弹”继续“上马”还是“下马”之争。
毛泽东对这场争论十分关心。他让秘书打电话给聂荣臻,说近来全国经济形势有了一些好转,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同先进国家比还差得很远,值得引起认真重视。他又打招呼说,要亲自找聂荣臻等人细谈。不久,聂荣臻向中央递交了《导弹、原子弹应坚持攻关》的报告,毛泽东和周恩来很快便批准了聂荣臻送来的报告。这就为继续“两弹”研制开了绿灯。
1962年11月17日,刘少奇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中央决定成立“十五人专门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这是一个研制原子弹权力极大的决策机构,起着对各方面的协调指挥作用。后来,“十五人专门委员会”又负责导弹的研究试验工作,调整和增加了成员,改称“中央专门委员会”,负责调动全国一切力量,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以确保搞好“两弹”研制工作。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毛泽东说:“我们即将有资格向世界各国政府建议召开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问题。作为第一步,各国首脑会议应当达成协议,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很快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承担义务,保证不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地区使用核武器,彼此也不使用核武器……”第二天,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郑重声明:“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证中国人民免受美国核威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使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要求各国防部门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立即抓紧加强型原子弹和氢弹、导弹的研制,特别提出将“两弹”结合试验作为下一步的重点。
1966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领导机构成立。9月,中国终于有了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10月,核导弹精确命中目标区域,中国导弹核试验成功再次震撼世界。1967年第一顆氢弹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的成功,对于巩固国防,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作者单位:中央文献研究室)
责任编辑: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