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大事而不糊涂

2013-04-29晏建怀

前线 2013年6期
关键词:赵光义宋太宗齐王

晏建怀

夜读《宋史·吕端传》,见宰相吕端临大事而不糊涂,很以为是。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父名吕琦,曾任兵部侍郎。父死后,朝廷抚恤,给吕端安排一个侍卫职务。吕端从此走上仕途,直至当上宰相。宋朝人崇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吕端非进士出身,一个没有“文凭”之大老粗, 却成为宋太宗、宋真宗两朝宰相,这在宋朝,除了开国功臣赵普之外,绝无仅有。

然其成功经验何在耶?

宋太祖兄弟五人,两个早亡,剩下赵光义和赵廷美两个弟弟。宋太祖去世后,赵光义坐上皇位,是为太宗。赵廷美与太宗之关系陡然微妙起来。按“金匮之盟”,赵廷美是下任接班人,可太宗不想让其接班,欲传位于子,便对赵廷美颇有猜忌。公元979年,宋太宗亲征太原,攻打北漢,拟让赵廷美留守京城,赵廷美一时糊涂,居然想接受,殊不知这只是太宗在试探他,看看他有没有异心。当时,赵廷美为齐王,任开封府尹,吕端在其手下当判官。吕端赶紧劝齐王:“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建议齐王推辞留守之任,主动请求从征,实际上在奉劝他明白处境,好自为之。赵廷美依计行事,请求出征,宋太宗果然同意,且十分高兴。吕端此建议,既符合宋太宗真实想法,又让齐王免遭猜忌,足见其行大事之明智。

吕端因行事明智得宋太宗倚重,由一个名不见经传之庶僚小官,逐步提拔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宰相赵普曾说:“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

再往后,宋太宗想把宰相重担交给吕端,但有人指责吕端喜怒不形于色、为人糊涂,予以反对。宋太宗却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公元995年,宋太宗终任吕端为宰相。

吕端任宰相后,果然不负厚望,总能妥善处理一些大事。西夏曾是宋朝藩国,李继迁任西夏王不久,反叛宋朝,骚扰边境,宋夏战火连绵。一次战斗中,李继迁之母被捉。宋太宗与负责军机之枢密副使寇准商量,决定对李母就地正法,以雪西夏反叛之恨。吕端路遇准备发布命令的寇准,见其行色匆匆,知前线定有大事,赶紧细问端详,听说要斩首李母,他忙入宫对宋太宗说,当年项羽捕获刘邦之父,项羽扬言要杀刘太公时,刘邦竟言:“愿分我一杯羹”,这说明,凡举大事者,危急关头,常常连至亲也顾不上,何况像李继迁这等悖逆之人?今天杀其母,明日就能捕获李继迁吗?如不能,杀其母,不过加深对方仇恨、坚定反叛信念罢了。宋太宗一听,惊出一身冷汗,忙问该如何处置。吕端建议,将李母好生安置赡养,以此招降李继迁。宋太宗恍然大悟,连连称是。后来,李母善终,不久,李继迁去世,其子因宋朝善待其祖母,便归顺了大宋。这一事件之始末和结果,再次证明了吕端确实在大事上能够深谋远虑、沉稳谨慎。

临大事而不糊涂,这便是吕端为官从政之成功经验。

读罢《吕端传》,想起了毛主席评价叶剑英元帅那首诗,记得里面就称赞叶帅是“诸葛一生为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责任编辑:戚本逊

猜你喜欢

赵光义宋太宗齐王
邹忌劝齐王纳谏
大宋第一疑案:宋太祖赵匡胤怎么死的
双龙巷人物之二赵光义
呆若木鸡
吕蒙正送瘦马劝谏
忠言的力量
吕蒙正举荐人才
赵匡胤离奇死亡之谜
呆若木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