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蒙的“活法”

2013-04-29程倩春

前线 2013年6期
关键词:维语活法王蒙

程倩春

《一辈子的活法》乃王蒙自传,不仅记述了其人生主要经历,还着重写了其对人生的选择与思考,而后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活法”。王蒙一生跌宕起伏,却活得精彩、活得明白。本来是习惯性满分与第一名的好学生,一心要飞蛾扑火般地献身革命;少年得志当着团委小领导,一下子着了文学创作迷;骤得大名后紧接着一个“倒栽葱”;住进高等学府的新房可突然决心全家迁徙新疆;官至“尚书”了却坚决回到写字台前;十七岁时被人认为三十岁,而七十六岁了仍然能在大海一游。这就是王蒙的“活法”。

从王蒙的“活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人要乐观豁达。王蒙在书中写到,他一生无论遇到多少挫折,总是对自己、对环境充满信心、充满希望。1957年的反右运动,错划他为右派,他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还不时要接受思想批判,但他心里依然充满阳光。他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积极参加劳动,情绪来了,白日放歌,月夜吟诗。沉重的劳动改造,成了他乐观与豁达人生的新体验。王蒙的这一“活法”,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活法”。的确,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像王蒙这样,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始终坚持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平和地对待生活中的改变,任尔风云变幻,始终笑看人生。所以,我最欣赏《一辈子的活法》这本书封面上的王蒙照片,他如同一个孩童一样,张开大嘴,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坦荡。

人应刻苦学习。王蒙年轻时几乎把全部空闲时间都用来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和欣赏各具风格的音乐与演出。他读爱伦堡、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巴尔扎克,也读鲁迅、赵树理;他看歌剧、评剧、河北梆子,也听民歌、苏联歌曲和管弦乐。这些阅读与欣赏不仅提高了他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力,丰富了人生体验,更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他下放到新疆劳动锻炼时,除了劳动、照顾家,余下时间都用来学习维吾尔语,没事就听维语广播,讲维语话,用维语记东西,边学边用,边错边改。他学得痴迷,甚至连做梦都说维语。就这样,几个月后他竟可以用维语在生产队大会中发言了,并能阅读维语文学作品。这种刻苦学习,为他成为一名文学大师奠定了基石。

人当随遇而安。王蒙一生历尽坎坷,人生大起大落。然而,任凭境遇怎么变,他都能安之若素、泰然处之,既不心灰意冷,也不心浮气躁。“文革”受冲击,他能忘掉文学,转而阅读有关处理婴儿便秘、泻肚、不思饮食等问题一类的书籍,甚至练起烹调手艺。而一旦当了专职作家,他便踏实、勤奋于文学写作,1979年秋至1980年春,短短半年,竟创作了六个短篇小说,一个中篇小说,以及一些长篇评论。可当文化部长时,他又能专心“做官”,且做得有模有样。

一直以来,在我心目中,王蒙是位直言不讳的作家。早先我以为,这源于他胆子大。读了《一辈子的活法》这部书后,我发现,他直言不讳并非只因胆子大,还在于他讲究“活法”,且活得精彩、活得明白。

唯有讲究“活法”、 活得精彩、活得明白之人,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而不是为生活所左右。如果说,我读《一辈子的活法》有何最大感悟,这便是。

(作者:北京市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戚本逊

猜你喜欢

维语活法王蒙
对比语言学视野下的维吾尔语与朝鲜语音义相近词比较初探
浅析维语口语技能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
换一种活法活吧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把孤独变成一种活法(组诗)
用书抚慰躁动的心灵——读王蒙新书《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活法好,才活得好
换个想法,换个活法——评《人生是拆不完的礼物》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The effect of bubble plume on oxygen transfer for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