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

2013-04-29徐捷

前线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徐捷

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市民化的需求与迁入城市、落户城市的需求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说,前者是消除制度性的不平等因素,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与发展,使农民工能够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正常的经济待遇和社会文化生活、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广泛的社会政治参与权利的过程。

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是北京市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又离不开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员。在控制北京市人口总体规模、对人口进行有序调控的背景下,如何使那些符合首都产业发展需要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稳定下来,促进他们全面地参与北京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与北京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享受基本的社会福利,融入到城市,成为新北京市民,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

融入城市的意愿

在学术研究领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有按进入城市层次分的,指老一代农民工的第二代、第三代,这些人大多从小就随父母辈或祖父母辈在就业地生活、上学,直到就业,还有些就出生在父母就业地,对原籍地根本没有什么印象。有按进入城市时间分的,指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城市务工经商、户籍仍在农村的劳动力群体。有按年龄段分的,专指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

利用2011年和2012年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项目北京市调查数据及2012年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与未来预期”项目调查数据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特征是:既被称之为农民工,而原本又非真正的农民,很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校门就外出务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农村、土地等根本不熟悉,几乎没有务农的经历;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规模已经超过老一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有所提高,人力资本的优势要优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举家迁徙的特点,呈明显的家庭化流动趋势;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面临比较大的结婚、生育和抚养子女的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较大的老一代农民工将逐渐回归户籍地或其他城市城镇,今后北京的农民工将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生活环境、知识文化各方面的原因,在技能素质、思想观念上更加渴望进入、融入城市并获得认同,更加渴望转变为市民,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

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中国社会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工由于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尽管在城镇就业,但一直处于城市的边缘,不为城市主流群体认同、接纳,甚至受到歧视,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制约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既存在农民工的主观因素,更与客观的因素密不可分。

户籍制度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要制度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体制受到了冲击和弱化,但既有的户籍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身份制度、单位制度,不仅使得城市农民工难以取得平等的劳动权,难以取得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保障权利方面的基本保障,更难以平等享有城市建设和发展成果。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之所以看重北京户口,反映的正是附属于北京户口之上的各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优质教育资源等对农民工所具有的吸引力。在控制人口规模的前提下,在现有户籍制度下,如何促进北京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政府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市场能力等经济方面的因素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市场能力主要是指农民工在城市市场中已经获得的市场成就,包括生活状况、就业状况、找工作是否容易、收入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培训或职业证书等。2011年和2012年的监测都显示,不管是新生代还是老一代的农民工,主要在以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社会服务等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次属劳动力市场就业。次属劳动力市场工作岗位的主要特征是技术要求不高、收入一般或者较低、缺少基本的福利保障并且缺乏晋升机会,这成为了横亘在新生代农民工寻求职业向上流动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普遍的就业地位低、收入少、较低的文化水平和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培训,势必成为影响他们融入城市的重要的障碍因素。

社会参与不足、人际交往狭窄、居住空间的隔离等因素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新生代农民多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人际交往对象多限于老乡、亲属,人际交往狭窄,居住空间的隔离阻碍了他们的城市融入。受收入等经济能力的限制,新生代和老一代的农民工主要租住北京本地人的私房,房屋多半位于城乡结合部或城市的边缘区域,设施简陋、人员拥挤嘈杂、卫生条件差,与本地居民形成了相对隔离的居住空间格局。与本地居民在居住空间上的隔离使农民工很难参与到所居住的社区生活中去,很难对本地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会强化他们的“农民工”身份和与本地居民的社会距离,严重地影响城市融入的意愿。

融入城市的对策建议

外来务工人员完全融入城市,有一个相当艰难漫长的过程。这不仅是农民工所要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所要面对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应统筹考虑、系统推进。具体到北京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必须将其置于统筹全市人口发展格局、控制人口规模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进行通盘考虑,加强理顺体制机制,创造有利的制度、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参与机会、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积极的社会关系氛围和自身不断发展进步的能力,使其真正融入城市生产生活,有效缓解和消除社会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创新社区管理体制,调动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社区融入。目前北京各区县探索的“集中托管租赁”、“委托租赁”、“村企联营”、“职工公寓”等针对流动人口租住的社区(或村落),在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及服务质量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集中居住虽有利于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但也要防止因此而导致其与外界的隔绝,不利于流动人口自身的发展,不利于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融合。对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思想相对较活跃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使他们易于产生被社会排斥、被城市居民孤立的感觉,很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市场能力。一是要鼓励用人单位、劳务中介和培训机构开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定向培训、岗前培训,形成培训、输出、管理一条龙的就业服务模式。二是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培训补贴管理方式,让新生代农民工自主选择需要培训的实用技能。三是建立统一开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实行本地居民和农民工平等的用工政策,消除对非正规部门就业者的歧视与偏见。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素质较高、技能较好的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职业的向上流动,进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与社会地位,加速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

营造一个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宽容的社会心理环境。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对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作出的贡献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充分肯定他们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主人翁地位。要引导本地居民平等地对待、接纳新生代农民工,摒弃歧视、排斥新生代农民工的心态,主动地与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给新生代农民工以更多的精神关怀和人文关怀,使他们融入到社区、城市的生活中去,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作者: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杜梅萍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
文学批评新生代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