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大学生创业管窥

2013-04-29魏晔玲

前线 2013年6期
关键词:创业者毕业生大学生

魏晔玲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今年共有22.9万人,比去年增加约9000人。而截至今年5月1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只有33.6%,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在毕业生纷纷感慨“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时候,大学生创业作为拓宽就业渠道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些人跃跃欲试、有些人悲观否定。其实,大学生创业就好像进入了一所“宽进严出”的大学,门槛很低,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毕业。

由一组数据说开去

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做的一份《2012届北京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对北京地区18所高校进行的抽样调查,67.2%的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持肯定态度,认为创业是“更好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就业形式”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现实是,北京地区2012届毕业生中,接受调查的1704名大学毕业生已经创业或正准备创业的只有13人,所占比例仅为0.76%。从67.2%到0.76%的巨大落差值得我们深思。

在比尔·盖茨缔造的学生创业神话的鼓舞下,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掀起了一股学生创业的热潮。1998年至2000年间,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创业者投身网络产业,并经历了一次泡沫破灭的洗礼。之后,大学生创业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

对于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而言,通过自己的努力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始终魅力无限。“能让自己的想法成为现实,带来团队实现成功,这种感觉太美妙,创业带来的快乐是任何工作都无法比拟的。”已有8年创业经验、北京灵动快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王鹏飞从创业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溢于言表。王鹏飞的感受也是许多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对创业的最朴实的判断。即将毕业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吴曦萌,在获得3个单位的签约意向后还是决定自己创业。吴曦萌说:“不是因为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我放弃的还有文化部下属事业单位这样的热门单位。选择创业,真的是想趁年轻闯一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调查报告里的数据也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基于这样的价值判断,在问到“您会自主创业吗”这个问题时,约有74.7%的大学生选择了“会”,尽管包含约33.2%的人为了生存而选择。另有21.9%的大学生的回答是“绝对不会”,表明了他们对创业的完全排斥态度。而前程无忧网曾经做过的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结果更为乐观,93.6%的大学生都表明自己有创业的冲动。

但现实并不乐观。通过数据分析,去年北京地区18所高校的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不足1%。放眼全国,这一比例也没有多大改观。据统计,在国内创业之风最盛的广东省,2011年大学毕业生中选择创业的也仅有0.35%。这表明,大学生创业虽然被广泛关注和认可,但真正付诸于行动的人仅是极少数。选择创业的吴曦萌也坦言,他的许多同学更倾向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他放弃就业而去创业并不理解。

与其他创业人员比,大学生创业具有优势,比如,年富力强、知识技能较多,等等。那么,阻碍大学生把创业冲动变为现实的最大困难究竟是什么?调查显示,缺乏社会资源、资金和工作经验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三大因素,62.4%的大学生认为“社会资源的缺乏”是最主要的障碍。聚焦大学生自身,创业知识的匮乏也使得大学生在创业面前缺少底气。约9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创业的知识和能力,比如,对创业的程序和手续缺乏了解、对创业政策和环境缺乏了解、不具备管理企业的能力等。包括外界和自身在内的多重因素,成为大学生通往创业之路的重重阻碍。因此,虽然有些人喊出了“我不怕摔倒,只要不摔死”的豪言壮语,但真正推动大学生去创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创业的个中滋味

“创业很苦、很艰难。自己创业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决定了,就要毫不胆怯、坚持到底。”这是现任北京给道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的班魁向我们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也是他在8年的创业生涯中感受最深刻的。

2002年,班魁怀揣300元钱离开农村老家,到北京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伴随着视野的开阔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班魁的创业梦想也逐渐清晰。但2005年毕业时,班魁还是选择了就业而不是自己创业。“一个刚离开学校的农村孩子,两眼一抹黑,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更重要的是没有创业资金。”班魁来北京读书时向父母要了300元,读书期间再没有向父母要过一分钱。不愿动用父母养老钱的班魁应聘到一家知名计算机公司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工资和各项待遇都不错。即便如此,工作两年后,班魁还是放弃了这份许多同龄人都很羡慕的工作,开办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针对淘宝网店进行空中充值系统的开发和销售。由于创业方向准确,公司在创办初期经历了弹簧式的发展,第一年就净赚300多万元,并迅速成长为从事该项业务的第二大公司。但隨着整个行业的大洗牌,公司的业务又迅速跌入低谷。2009年年底,班魁的公司被迫关闭了。从白手起家到成长为“第二大”再到倒闭,短短两年时间,班魁体验到创业的艰辛和坐过山车般的惊心动魄。回想起那段经历,班魁至今仍很感慨:“我用了两年的时间来反思。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做,就是在思考。但无论怎样,我对选择创业始终没有质疑过,这也是我能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如今,班魁的又一家公司已步入正轨,有了之前的磨炼,现在的公司在发展方面更加稳扎稳打,这是班魁满意的状态。问及成功,班魁说:“我现在还不算成功,但我不后悔,我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这是创业的迷人之处。”

而大秦手机化妆公司总经理李俊峰对成功的理解则更为乐观,他认为对于认真创业的人而言没有失败,即使不盈利,在创业的过程中收获的精神满足也是巨大的成功。就是这种对待失败的积极态度支撑着他一路走下来。李俊峰最初是在西单地下商场6平方米的柜台开始自己的创业梦的。从2001年走到今天,李俊峰的事业已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和6平方米的柜台发展成员工30多人、加盟商1000多家、年营业额1000余万元的专业手机美容公司。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李俊峰也遇到过数不清的、超出想象的困难,冲击最大的要属2003年的“非典”。突如其来的“非典”带来的是公司业务的全面停滞,几个月的时间里,没有签订一单合同,大量的货积压在仓库。这对于一个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公司而言打击有多大可想而知。而李俊峰却说:“没有生意可做,我们也没有怨天尤人。几个人就利用难得的时间去开发新产品,最后成功开发出手机小型喷漆设备。”“非典”一结束,李俊峰就把这套设备推向市场,出乎意料的火,每天来订货的人把公司挤得水泄不通。

班魁和李俊峰还算是大学生创业中的幸运者。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不到3%,近1/3的创业者在1年之内就宣告创业失败,只有20%的大学生创业者能坚持到3年。而在对大学生的创业预期进行调查后,我们却得到相反的结果。约有25%的大学生希望3年内年利润达到300万元以上,39%的大学生希望3年内年利润达到100万元,只有5%的大学生对创业的预期是希望三年之内能存活。现实中,过高的创业预期和复杂的现实情况放大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手高眼低”的弱点,他们在频来的打击下猝不及防,创业梦想被击为碎片。

记者在与多个大学生创业者的对话中感受到,尽管每个人的经历并不相同、取得的成绩也各有大小,但能坚持下来的都有这样的共同之处——对创业的评判精神满足高于物质获取及在挫折面前的积极乐观态度,成则收获金钱,培养自信;挫则获得经验,培养韧性。这两点构成了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最重要动力,缺一不可。

准备好了就出发

尽管有人说过从书桌上瞭望世界是危险的,但我们更相信没有激情的年轻人是没有希望的。创业正因为其不确定性,才带给创业者无限可能的广阔天空;正因为其共生着巨大的痛苦和收获,才使得创业者的人生由此而波澜壮阔,注定不平庸。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近年来北京市也为支持大学生创业不断完善创业服务政策,在此基础上优化创业服务内容,丰富创业服务形式,初步形成了以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创业咨询、创业辅导、创业扶持等为主要内容的多位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

北京除出台了涉及融资、场地、税收、登记注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外,为更好地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对经过充分论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和团队提供无偿或免息的资金支持。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印刷、包装、编辑出版为特色的本科高校,北京印刷学院的学生以特色专业为技术资本,一直有着较高的创业热情。为此,学校推出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学生如果要创业,通过审核后就可以享受为期1年,共3万元的创业资助资金。截止到2012年,该基金已经资助了10个学生创业项目,其中有几个已经成功运作近2年,前途看好。除了创业基金,创业学生还可以依托北印的设备、实验室和师资资源,随时向母校求援。

同时,针对大学生缺乏创业知识和能力等问题,北京还加强了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的力度。据了解,北京市教委每年投入专项资金近130万元,启动了北京高校大学生自主创新推进项目,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进行创业辅导和培训,并帮助成熟的创业项目实现孵化。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许多高校开办了创业培训班,并组织企业家对30余支学生创业团队进行辅导。北京服装学院建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创业就业教育体系,开设了《创业学》、《创新与创业》、《创业管理》以及《创业实践》等系列课程,定期举办各类创业讲座及“创业者协会”社团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模拟实训,努力培养大学生的首创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学校还与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中国中心合作为200名学生举办40学时的“创业岗前模拟培训班”,让学生们模拟学习公司创业的流程。

政府的重视、各项政策的倾斜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日益理想的外部环境。如果说,外部环境的改善是助推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一只有力的翅膀的话,那么,心理的成熟则是另一只重要之翼。大学生创业者王鹏飞说:“不要特别在意什么时候去创业。有了好的项目、足够强大的心灵随时可以创业。如果没准备好,可以选择先就业,积累了一定社会经验和资金再去创业。准备好了就出发。”

猜你喜欢

创业者毕业生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