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奶粉新规开启“寡头时代”
2013-04-29王晓莎
王晓莎
6月10日,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活动上,工信部发布了“双提”(提升婴幼儿奶粉质量和提振消费者信心)行动方案,要求对婴幼儿奶粉参照药品进行管理,并鼓励奶粉企业兼并重组。同日,迄今为止中国乳业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案诞生——蒙牛斥资124亿港元收购广东乳品生产商雅士利。
业界人士指出,这次交易是由工信部利用“看得见的手”对奶粉行业进行的一次重组洗牌。此外,工信部发布的57号通知中还指出:严格实行境外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注册管理,严禁未注册企业向境内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这一规定大幅提高了境外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在国内进行注册的门槛。
工信部的这一系列举措,意图通过提高行业集中度、打造几个过硬的大品牌,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恢复信心,在婴幼儿乳品高端市场上与进口产品一争高下。
目前,国内按照奶粉国际标准DB 23790或ISO 9000认证系统贯彻、实施的婴幼儿奶粉品牌商共计500多家。6月20日,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落实国务院部署的“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其中还特别强调,婴幼儿配方奶粉要在出厂时接受全项目批批检验;监管部门则要确保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风险监测,进行全品种覆盖。
政策的密集出台意味着中国的婴幼儿奶粉行业将迎来一场“大洗牌”。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如果按照药品管理办法来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未来可能有超过六成的婴幼儿奶粉企业被兼并重组或被市场淘汰。到2014年,预计将有150家奶粉企业退市,而新进入国内市场的进口奶粉也会减少,奶粉市场将可能因此趋向“寡头时代”。
姑且不论工信部这种以“扶大弃小”为整体思路的政策调控,对提升婴幼儿奶粉质量、提振消费者信心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政策的出台实施会对处于奶粉产业链下游的包装企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过去,奶粉行业按照高、中、低端有着明确的档次划分,各自服务于相应的市场需求。如果按照工信部的预期,争取2年内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势必会对下游的包装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随着中低端奶粉企业的被重组、淘汰,过去那些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包装企业就会面临中低端市场份额缩减的情况,同时又因为设备水平、技术工艺、品牌效应都远远无法达到高端客户的要求而无力争取高端市场,只好转而开拓其他食品包装领域,部分依附于中低端奶粉企业而生存的小规模包装企业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
如果说按照GMP准则来监管婴幼儿奶粉生产环节,还仅仅是对奶粉企业提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而并非直接要求包装企业做出技术改进或者管理提升,那么中乳协要求奶粉企业建立奶粉召回、销毁制度,实施二维码可追溯体系,这就使得奶粉包装企业不得不配合客户需要,主动提供相应的喷码服务。
在烟酒包装、药品包装等领域,在外包装上进行喷码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包装企业也早已完成了这部分设备升级的过程,可以充分满足客户打击窜货、可追溯等需求。如今,奶粉企业也必须建立二维码可追溯体系,也就是说,为奶粉企业提供包装产品的企业至少要重新购置喷码设备,才能继续承接这部分市场订单,这会在无形中增加包装企业的生产成本,可能会导致一些包装企业因为设备改良和技术更新的压力而选择主动放弃奶粉包装市场。
在状况百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问题奶粉因为威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备受关注。此次工信部促进奶粉行业洗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策调控也会使包装企业面临新一轮的优胜劣汰。无论如何,只要国内奶粉产业能如预期达到提升婴幼儿奶粉质量和提振消费者信心的“双提”效果,也是功德圆满的好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