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英语学科中的渗透
2013-04-29于静波
于静波
当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实际也最广泛的途径。英语是主要学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自觉地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以及心理辅导的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心理能量,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一、关系为先:创设和谐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直接作为课堂心理气氛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笔者认为,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言语交际情境,只要教师调整教学方式,英语课堂教学语境就能换来师生之间真实的交流。长假过后,教师走进教室时说一声:“Nice to see you all again!”就能引发一连串的话题讨论;在圣诞节,师生间“Merry Christmas”、“Did you enjoy yourself at Christmas”之类的问候则能引出有关各国风土人情的随意交谈。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不能以自己的认识去支配甚至强压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此话不假。
二、教材为本:挖掘心育素材
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是渗透在学习内容之中的,我根据初一英语课各章节的具体目标、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了部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效果比较明显。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有很多学习常规的教育内容,我就把它利用起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在时间表达法的教学中,我利用时间的表达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与生活安排。
三、兴趣为源:诱发进取动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克服在学习中的害羞和焦虑心理。课堂上教师要遵循兴趣性原则,如在课前用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激发情趣;可以用图片、优美的体态语、简笔画、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动等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成功的教育往往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满足。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们每一次细小的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可以选用学生们熟悉的内容或游戏方法,如用Guessing games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竞赛,使学生的兴趣点达到高潮。教师应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分享他们所获得的乐趣。要让学生看到自我价值,意识到自我潜能,由此摆脱失败的焦虑,克服自卑心理,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情感。
四、授人以渔:化解成长困扰
有些学生今天会做这一练习题了,明天又忘了解决问题的门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加强学法的指导,要通过学法指导而使学生受益长久:如何对待评讲前的练习?如何建立“错题本”?如何记忆单词、词组和其他用法?怎样在阅读中把握阅读速度与理解准确度间的关系?
尽管考试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但素质教育不能回避考试,更何况考试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能力和心理状况的综合检测。所以,教师应该在考前注重良好心理素质的指导。除了要和其它学科一样做好考前平常心的培养与调适,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最大区别是要加强听力训练时的方法与技术指导;由于英语考试中客观题较多,这也人为地造成了部分学生作弊等不诚信行为的发生,教师应把考试目的性教育放在首位;英语考试中会有一种暂时性失忆现象,这主要是相关信息在脑中的暂时性抑制现象,可以放一放,回头也许豁然开朗;考试分数出来后,要引导大家关注的重点是学习的反思,而不是单纯看分数的高低,把考试作为改进自己今后学习的一个中转站;英语成绩的高低正像今后学生长大后事业上的风风雨雨,要引導学生把成功与失败都看作今后成才的基石、奋斗的起点。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学校的教学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英语教师,理当在英语教学中努力寻找契机,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幸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