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思考
2013-04-29薛磊
薛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逐渐被社会所关注。职业教育从产生之日开始教学和工作就存在着同一性的关系,“职业人”培养职业人成为职业教育的规律。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遵循“职业人”培养职业人的规律,如果他们脱离了“职业人”的身份,就会影响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运作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工学交替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因素,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上出现很多制约因素。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还原职业学院教师的“职业人”身份,使他们重新回归到工作上来,并将“工作”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工作,更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我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及内涵解析
1.我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我国最早开设了非全日制教育的“识字班”,这种教育的初期是以工作为主的,教育主体既包括成年人,也包括未成年人,严格来讲属于业余教育。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职业教育开始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许多职业学校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但还是受到了普通教育的较大影响。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向前发展迈出的一大步,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才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2.工学结合教育的内涵解析
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理念,它的特点在于自身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注意“学习”和“工作”的结合与交替,在教育制度上与全日制教育、学徒制和培训有着本质的区别。工学结合可以将学校所学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来,通过工作岗位中的亲身体验来感受,从而明确学习的任务和方向,学生可以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去学习知识,并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化,这就奠定了学生今后工作道路的基础。
二、当前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出现的问题
1.工学结合难以突破常规的形式
目前我国的一些职业院校在工学结合方面的探索,还停留在学校中建立实践基地等形式,没有真正地打破常规形式。有的学校将学生送进企业,但是由于频繁的交替实习、短期的参观只能让学生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些企业的皮毛,没有办法使学生对相应的岗位有一个亲身的体验,没有实现工学结合的目的。
2.难以突破思想上的禁锢
学校对于工学结合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简单地将学生送到企业中去,并没有上升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思想上去,还跟不上我国职业教育的变革趋势。学校不善于吸收新鲜事物,不能做到工学结合教育的创新突破,这严重影响到学生获得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极性。
3.整个社会的企业水平低
我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还有很多企业仍然处在资本积累时期,企业的盈余都用于扩大规模和改进技术设备上,没有能力与学校进行合作,参加职业教育。这就给工学结合教育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新途径的发展探索
1.坚持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结合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的道路。工学结合可以锻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需要具有个人和集体的责任感。但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专业水平比较低,部分教师的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比较缺乏,职业学校想要走出这种困境,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是必经之路。
3.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工学结合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工教结合”制度,建立教师兼职制度,将“工教结合”制度化、规范化,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兼职,深入到企业内部,获得实战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深化学科知识。
4.构建实习实训平台
学校要注重学校内外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是促进学校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重要平台,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要基于真实的生产环境建造,以教学为主,重视实践,争取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应该注重职业院校的改革方向,实行工学结合的方法,虽然工学结合的教学没有绝对的固定模式可言,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住大方向,重视实践和校企结合,因地制宜,因学校而异,因学生而异,灵活地应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炳文,程艳.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以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马连华.做实“工学结合”是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经之路[J].教育与职业,2006(35).
[3]王胜利.对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型思考[N].天津教育报,2008.
(作者单位 河南医药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