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2013-04-29姚志玲
姚志玲
摘 要: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提问存在一定问题,需不断加强对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关键词:语言活动;提问;有效性
一、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过程中,通过自己实施语言活动,以及观察中青年教师的语言活动,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提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
例如,在语言活动《伞的选美会》中,为了让幼儿知道伞打开到不同程度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形状出现,我用很直白的方式问幼儿:“伞和蘑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理解:“他们上面都是圆圆的!”“他们都有一个柄!”始终没遇一个幼儿回答到我需要的答案,我重新提问了:“伞在什么情况下像蘑菇啊?”这时幼儿才恍然大悟:“当伞打开时候和蘑菇很像”,边说边演示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回答积极踊跃,但并非教师所期望的答案。
2.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地考虑和思索或没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幼儿的回答、反问弄得尴尬,不得已用“长大就知道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幼儿在一堂课中经常有不满足之感,调动不了积极性。幼儿希望的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只局限于提问这种方式,而忽视对问题的有效回答,这种提问没有实质性意义。
如果教师总以上述方式提问,幼儿的认知动机将逐渐丧失,使幼儿的学习过程仅仅成为一种外界强加的活动。这样不仅造成教育效益的低下,而且养成了幼儿被动、服从、趋同的习惯。原本应让幼儿丰富语言词汇,提高语言交往能力的语言活动,却让幼儿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反而与语言活动的目的背道而驰,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讨的。
二、如何促进语言活动中提问行为的有效性
语言活动中的提问是需要仔细揣摩、分析的。作为教师,在进行语言活动中需注意以下两点:
1.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讲究语言艺术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我运用PPT给幼儿讲了一个有一定逻辑关系的故事,然后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将图片按正确的逻辑关系排序。首先一朵伞出现在大象的耳朵上,然后大象将其送给了猴子,猴子爬到了大象的背上,又把伞给了长颈鹿,长颈鹿爬到了大象和猴子的背上,最后兔子爬在了最上面,兔子拿到了伞。教师提问:“请小朋友按照刚才故事中先后出现的事物的顺序排一下,你会怎么排呢?”幼儿能把所有动物出现的次序排清楚,但却不知道伞应该出现在哪里?一连请了很多个幼儿,有的放在最后,理由是兔子拿着伞,有的放在中间,完全不知道理由是什么,此时如果教师换一种问法,问这把伞的主人是谁,那小伞肯定最先出现在哪里?(边提问,边做出打伞的动作)这时,幼儿都纷纷举手说:“我知道了,应该放第一,因为它是大象的!大象是第一个这样子举着伞的。”
在这个案例中,一开始幼儿并没能理解教师提问的重点。通过不断的实践经验后发现:提问要具有艺术性,刺激性的语言再配上教师略感神秘的体态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由此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
2.问题设计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
比如,在大班语言活动《大海睡了》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语言表达也从不完整句逐渐走向完整句。根据幼儿实际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诗歌后提问:“大海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这个提问的重点在于让幼儿展开想象理解“风儿不闹了,浪花不笑了”和“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这两句拟人化的句子。幼儿纷纷回答道:“大海睡觉的时候,风和浪花都不吵它”“大海睡觉的时候,月亮和星星陪着她”。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虽然不能完全一致地复述出诗歌中完整的拟人句,但是鉴于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还是能够运用想象,充分体会大海睡时恬静的意境。由此知道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提问既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使幼儿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总之,转变幼儿学习方式,提高幼儿学习能力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实践中需不断加强对不同教学情境中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祁文慧.幼儿语言研究的新探索[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实验小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