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013-04-29张红莲
张红莲
摘 要:学生只有置身于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他才会敢想、敢说、敢问。当学生的问题偏离主题或者出现错误时,教师不但要肯定其大胆行为,而且还要告诉其他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学生予以支持、激励,并帮助他们理清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从关键处提问,这样逐步提高学生提问的水平。
关键词:敢问;善问;乐问;发挥;主体地位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案例:我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4时,当出示情境图后,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说你想问些什么。一开始学生都有些纳闷了,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出示情境图—说信息—提问题,而今天老师怎么就直接问了?经过我逐步的引导,终于有人试着问了:有些是根据信息提问题,还有些是把自己发现的信息当做问题提出来的,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
从上面案例中可以看出:其实学生都非常喜欢提问题。因为在提问时,我看到了他们的自信和快乐。但我也看到,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而是让学生按我们自以为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汲取知识;有时对提问的学生的态度也让他们逐渐对问题望而却步;还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好奇心,总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扼杀孩子的探求欲望……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越来越淡薄了。
二、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
陶行知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以微笑,多站在学生中间讲课,多讲一些鼓励性的话,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因为大多数学生上课不敢提问的主要原因就是怕自己的问题提得不对,教师会批评,同学会嘲笑自己,时间长了,学生对提问题就有了恐惧感。而学生只有置身于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他才会敢想、敢说、敢问。当学生的问题偏离主题或者出现错误时,教师不但要肯定其大胆行为,而且要告诉其他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学生予以支持、激励,并帮助他们理清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从关键处提问,这样逐步提高学生提问的水平。教师一定要注意在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评价时,要使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语言的亲和力。我就坚持通过课上、课下的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句关心、一次表扬、一声鼓励等方式为他们营造宽松、快乐、民主的氛围,让他们的问题性思维在我这一点“阳光”中“灿烂”成长!
三、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的许多想法和问题是教师无法预料的,而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若能因势利导,就有可能成就课堂的亮点。如,在我校的一次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中,有一位教师所授课“工程问题”,课堂上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修一段路,甲单独用10天完成,乙单独用12天完成,丙每天修64米,如果甲乙两人合修4天,那么就剩下256米没有修完。三人合作几天才能修完这条路?当有一个学生说出他是用256÷64=4求得时,教室里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当时教师对此算法只简单地说了一句:“坐下,好好听听其他同学说吧!”其实如果教师这时能让其他学生对这种方法提出质疑,再让那位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会发现甲乙合作4天后所剩余的256米由丙来完成,而丙每天修64米,所以丙修256米就要用256÷64=4(天),这个天数与甲乙先前合作的天数相同,因此他们三人合作就需要4天完成。这是一种多独到而简捷的方法啊,如果教师在此时及时组织学生质疑,本节课上这一朵美丽的思维火花,必将成为课堂中的一个亮点。学生的思维、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在质疑、释疑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可见,面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教师既不能视而不见,不知所措,也不能不加选择地、被动地都把它看作“生长源”而进行随意开发,此时最需要我们教师的巧妙点拨、智慧引领,这样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在动态生成中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意识、创新能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有效发展。
四、鼓励学生勤思善问,发展提问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学习中学生提不出问题往往就是不善思的表现,因此,我认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勤思善学的能力。我们应在课堂上充分为学生创设情境以启发他们提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把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搞懂,这样由学生主动提出、解决问题,也能弥补教师讲授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和不足,同时通过尽力启发他们问“为什么”,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逐步形成问题性思维方式,并把这种能力运用于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出一批批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