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学有生命的数学
2013-04-29陈丽仪
陈丽仪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教师可以从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在“引趣”的问题上下功夫。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艺术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教师可以从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功夫。下面我以四年级的几节课为例浅谈一些看法。
一、搭桥铺路
由于课本上的练习题编排的顺序不一定满足每位老师的教学需要,如果按照次序让学生做题目,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链,还会觉得练习课乏味枯燥。怎样才能让一节普通的练习课变得更有生气,学生更愿意学呢?
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充当练习题的搭桥铺路的角色,用比赛、游戏等多种形式,把练习题重新“排兵布阵”,发掘教材中和教材外有趣味的东西,结合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应用知识,使数学课堂更能吸引学生,更加有效。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节《四则运算综合练习课》为例:
课前先让学生在数学书或数学学习报等多种途径中收集有趣的数学文章,引导学生归纳一些关于四则运算的知识,从中把课本上的题目逐一引出。学生可能会收集到关于总结运算顺序的文章,例如,《青蛙是捕虫高手》(数学辅导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通过列出算式,总结运算定律。还有的学生会看到书上有趣的扑克游戏——“凑24”,这时可以分小组进行比赛,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寻找更多解决的办法。
本来枯燥的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找题给自己做,这样学生就有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不再有老师逼着学的情绪了。
二、隔岸观火
在数学课中如果能激化矛盾,这样就能产生火花。那怎样才能让数学课上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需要教师来制造一些“矛盾”,让数学课更有味道。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乘法分配律》课上,教师可以采用竞赛激趣的方式,设计两组题目,分别给男生和女生进行计算比赛:(1)9×25+9×75,46×8+54×8;(2)9×(25+75),(46+54)×8。当然这次比赛中做第二组题目的女生获胜。不服气的男生肯定会提出比赛不公平,他们认为女生的题目简单一些,自己的题目比较麻烦。女生也会反驳说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这个比赛是公平的,因为男生的题目完全可以按照女生的题目一样进行简便计算。
新课伊始,教师创设了一个竞赛的情境,使学生感觉竞赛的“不公平”,从而引发学生深层地思考:为什么不公平?怎样才能做到公平?这节课学生将会带着求知的欲望,去探索其中的规律。
三、以逸待劳
很多时候,教师讲述复杂的规律时,会感到越说学生越不明白。其实很多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以逸待劳”通过简单的问题慢慢引出学生难理解的问题。
就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小数的性质》中,“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可是要费很大的周折,从转化长度单位入手慢慢引导,到了最后,学生都忘记自己做了些什么,直接就得出了这个结论,感受很不深刻。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一改以往的繁琐,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怎样才能使1,10,100相等呢?”学生会各抒己见,可能会说:“可以把10和100末尾的0去掉”,也有的可能会说:“只要分别在1后面添上小数点,它们就相等了,”也有的可能会说:“只要分别在1,10,100添上单位米,分米,厘米,它们就相等了。”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答案,只要是合理的都予以肯定。通过这样的发表,教师可以借机引出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
这样原本看上去复杂难懂的东西,更易为学生所接受,这样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教师教起来也轻松,自然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课堂效率更高了。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有生命的数学,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庆海,朱峰.课堂新问题诊断.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01.
[2]曾超益.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07.
[3]李耀新.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