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插柳 柳必成荫
2013-04-29夏建康
夏建康
摘 要:“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着新知识的挑战。小学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是实现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因此,当前学校教育根本的任务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注重教师培训,因人而异,目标清晰;抓好“校本教研”,全员参与,层层推进;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激励教师专业成长……有心插柳柳成荫,只要真抓实干,必能实现“让每一位教师都成功”这一愿景。
关键词:因人而异;全员参与;激励成长
小学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如何熟悉新课程,运用新教材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实现每一位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它注重建构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所有这一切,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般定义为“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那么,作为学校,该如何配合并着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呢?有心插柳,柳必成荫,作为学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统筹规划,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组织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创设专业引领的有效平台,真正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切服务。
一、教师培训:因人而异,目标清晰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根据教师的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学的能力,进行阶梯式培训。一般可分为“上岗”培训、“骨干”培训和“名师”培养三个档次,实行分层要求,逐级培训。
1.夯实“上岗”培训
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使刚分配的毕业生,尤其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缩短“适应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上岗”培训至关重要。具体做法是:首先,引导新教师做好角色转换,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教育、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要求他们认真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相关培训,积极锤炼教学基本功。其次,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督促检查,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专项交流。第三,进行师徒结对,让每位新教师拜1~2位“教学师傅”,并签订“师徒结对合同”,每学期由学校进行量化考核,内容一般包括:交一份自认满意的教案、写一份教学心得、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设计一份活动方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组织一次公开班队活动等。经过卓有成效的上岗培训后,新教师大多能“一年站稳讲台”。
2.强化骨干培训
在“上岗”培训基础上,组织教师分批参加市进修学校举办的“90学时实践培训”,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完成网络学院学习任务;通过QQ群、博客等开展网上交流,经常性地组织互动式教学观摩活动,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作品、教学课件、论文成果展示等活动。这样做,既激活了积极向上的竞争机制,又为有待提高的教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对有深造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争取让他们“三年崭露头角,五年创出牌子”。
3.注重名师培养
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化要求学校必须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风格特色的教师,以此来带动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学校必须在时间安排、硬件保障、经费投入上不遗余力,成立“名师工作室,想方设法为一些潜心教育科研的优秀教师研究工作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区外、市外、省外参加教学展示观摩、研讨培训,努力追求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及教学风格。同时通过汇报课、心得讲座、校园教学沙龙等形式反馈所接受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给全校教师。既巩固了他们接受的新知识,给了他们尝试领悟实践的机会,又扩大了接受新信息的教师范围,拓展了专家理论精华渗透的外延。
二、校本教研:全员参与,层层推进
“校本”的意思就是“以校为本,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顾名思义,校本教研,即指“围绕教师对在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拘形式、不分场所、不限人数,随时随地地进行研究”。它不但能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且是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的捷径。
1.激励全体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突破自我”
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获得。目前,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更新,但潜意识中不敢放手;重视运用多媒体,却忽略了其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时缺乏有效调控教学信息、促进信息重组的手段,对教学反思缺乏理性思考,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这样的教师始终不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几十年原地踏步。所以,要激励全体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突破自我”,使每位教师做到每上完一节课,都能好好反思一下:有些什么收获,还存在些什么不足,今后怎样改进等。“一堂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课堂中“学会教学”,在反思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教师获得发展、实现“自我突破”的重要历程。
2.鼓励教师切实参与教学研讨活动
要使教师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抓好教研组建设是关键。教研组是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教研活动就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予以解决业务的讨论活动。所以,在活动中的根本任务是对教师进行教学业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研究。教研活动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研活动如何就落实素质教育开展研究,寻找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模式新经验?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教研活动该如何做?可以针对这些问题的提出进行讨论、研究。基于教师群体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巨大优势,集体的智慧得到发挥,集体的力量得以整合,就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大弥补个人的局限与不足。可以这么说,把校本教研植根于集体的交流与研讨的这块土壤上,就能使每位教师在交流与合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全员参与,让教研活动回归研究的本位,确实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一条普及面广、受益面大的教师培训捷径。
3.深化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兴趣及能力
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参与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问题,找到新的方向,产生新的行为,树立新的观念,获得新的发展。所以,要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重视课题研究。教师通过教研活动的延续,在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调查小论文等的基础上,运用课题思想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实践,能极大地丰富教师对教育科研实践的整体认识,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学校可以根据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让教师带着课题走进课堂,落实有关研究任务,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让他们逐步掌握科研的方法、具备科学的思维、树立起搞科研的信心,自觉参与到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发展的进程中来。
三、专业引领:创设平台,激励成长
教师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吾生有涯,知无涯。”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着新知识的挑战。所以,学校应集思广益,为教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让每位教师有学习的阵地、实践的机会和展示才华的舞台。
1.有学习的阵地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在瞬息万变的21世纪,终身培训是每个人适应职业生活的最主要的武器。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更新理念,完善方法。学校要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学习伟大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的基本建设;多安排有关专题讲座,接受新的信息;倡导教师博览群书,保持自我学习、不断探索的欲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探索活动,鼓励每位教师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真正使学校成为教师学习的场所,能真正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促进他们在教学中不断创新。
2.有实践的机会
教育的实践性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原则。每一位教师必须走“学、教、训、研”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不断迈向成功的彼岸。所以,学校要鼓励教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使大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使每位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底蕴,又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3.有展示的舞台
教师的学识才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挖掘与发现,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所以,学校应当多组织教师论文评选和教师案例评选,鼓励教师承担各级各项教学科研课题,承担学校“家长开放日”任务,评选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帮助教师寻找教育展示的舞台,唤起他们热爱学校、拓展专业、献身教育的情感和意识。
只要切实抓好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同时给教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深入、广泛地创设研讨的氛围,必能提升每位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上虞市沥海镇沥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