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班级建设与管理之我见
2013-04-29张艳蓝
张艳蓝
摘 要: 中职院校的班级管理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班集体建设有序、高效、平稳地进行才会促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班主任应充分分析所带班级的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
关键词: 班集体 特征 发展措施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班级是学校的基础“细胞”,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近十年我在读书中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对班主任工作有一些感悟。
一、班集体的特征
班集体作为集教育、教学和个性发展于一身的有机统一体,有它自身的特征。
1.目标一致性。
目标一致性是指班集体在一定时期内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要求,是集体成员共同的期望和追求。共同目标的确立和落实过程,就是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向正确方向的过程,这对组建、引导、稳固班集体有重要的意义。
2.组织健全性。
要实现班级的奋斗目标,使班级各项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必须有健全的组织。班级组织可分为班委会、各小组、共青团等。这些组织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承担着班级的管理工作。
3.纪律严格性。
严密的组织纪律是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打造而成的。人是需要制度管理的,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严肃的规章制度。好的规章制度能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规范全体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班风。
4.凝聚力重要性。
凝聚力是指集体对其成员产生的一种吸引力。班集体之所以有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它能满足中职学生多种积极的需要:学习与同龄人交往的需要、归属某一群体的需要、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就的需要。满足中学生多种积极的需要是集体凝聚力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中学生在需要不断获得满足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个人服从集体的意义,认识到集体团结统一的价值,认识到每个成员对集体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总之,当集体成员真正形成集体意识并且产生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的时候,集体的凝聚力才会真正形成。
二、正确组建、引导、稳固班集体的发展措施
1.发挥个人魅力,身教重于言教。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
(1)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比如在校内出勤与校外活动中,要求全班学生几时到,我一定准时到达,并及时清点出勤情况;学校要求学生的行为规范,我率先做到。
(2)与学生交流尽量坦诚布公。学生完全理解谁对他好还是不好,但在具体的问题上,他不一定能完全明白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这时班主任就应该敞开心扉,把你这样做的原因告诉他,让他站在班主任的角度上想,站在全体学生利益的角度,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保证教育的成功。
2.实行民主管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班主任在管理上是否民主、公平、公正直接影响到班主任的管理能否有效。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凡事不要越俎代庖,而是要给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的机会。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或举办某项活动,在此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最知名的一位是罗杰斯,他根据临床治疗的经验认为必须以人为中心,营造一种和睦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才能增强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尊,从而使个人在心理上独立地维持他的心理完整性,使人的潜能不断实现、不断变化、不断提高。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尽量少用批评,多用表扬,在师生关系中尽量营造和谐的气氛,尊重学生的个体人格,让学生身上不好的一面,通过老师的外在帮助,内化为本身的需要。
3.培养干部,让学生自我管理。
现在的学生具有生理早熟,个性心理开放,独立意识强的特点。他们渴望得到锻炼,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有“好群”心理,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有人陪伴,再加上办事能力有限,所以我每一类干部选两名,以方便他们办事时好商量,并弥补办事能力的缺陷。我班的两个劳动委员,在大扫除时共同指挥学生扫地,共同检查,总会在十二点四十五分前完成;两个生活委员每次分工收钱,共同清点,总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交到财务室。交给学生干部做的事不能期望过高,班主任绝对不可以撒手不管,必须加强检查,并及时修正。
4.注重细节,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而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由于自制力不强、好奇心大等问题,常会出现厌学、早恋、上网成瘾、成立小团伙等现象。班主任发现后切不可用自己的权威压制、斥责或粗暴对待,最好是以倾听、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如自我宣泄、情绪转移、换位思考。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1)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认识到,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存在个别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通过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等待。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且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3)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尊重与理解学生,还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与情绪,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与水平,这样才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南峭.教育再思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