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新教学理念,搞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2013-04-29朱俊敏

课外语文·下 2013年3期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式教师

朱俊敏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深入,语文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改进,而新课改的研究依托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推陈出新。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式;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巧妙点播,引导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和实施促进了语文试题的主观性、发展性和独创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上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面,培养研究创新精神和格物致知精神。教育的目的不是把知识灌输进学生的思想中,而是让学生们以自己的思想创新出新的生命力量的延续。比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课文时,同学们就会对文章中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两句诗中的遥远和“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这两句诗中距离有所疑惑。这时教师就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想而不要局限他们的思维空间。“有的同学就会觉得只要心在一起距离就不遥远,就算隔着银河系也不能阻挡距离的接近;有的同学就会觉得这样的距离能够产生距离美,假如天天在一起也未必有现在这么思念彼此等等各种想法。”还有泰戈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这首诗的悲伤情感,“不是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无法相见,只是对近在咫尺不能相见的无奈”。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创新意识空间,要多方面地教导学生考虑每个问题,做到巧妙点播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一个新的情境容易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强化情感态度的培养。通常情况下意境的创设要在课堂的开头,让学生在开始就被导入到一种新鲜的情境中,会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让学生置身于新情境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在意识情感和自身个性的发展潜力,精神思想世界更加开阔。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开课之前有一段开幕场景的创设,不仅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方式,也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友好发展的第一步。

三、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创新

首先,教师应该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有详细的了解和认识。并提倡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多元化思考问题,而且不能只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置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于不顾,这样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和学习思维方式,也会削弱新课改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等方面的启发和熏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在多元化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增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其次,在课堂上对于文章理解的意见分歧上,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点拨。在课堂教学上难免会遇到与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分歧,而教师不能充当一个简单的裁判者来决定谁对谁错,要从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自己探讨出结论。

最后,语文课文中朗诵课文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活动之一,当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一篇课文的情感时,教师就要对学生加以示范,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情感,以此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等多重身份,所以教师就应该与学生平等地进行学科讲解,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要积极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的自主能动性,组织学生们对各类问题的探讨、分析。最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加以汇总和指导,引领学会独立自主地完成语文阅读。

加强师生互动,指引学生挖掘课文中的内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养成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习惯,教师针对学生对文章的研究,了解学生学习的方向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根据了解发现问题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正,促进教学方式的实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能够增强学生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气氛,促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学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上要充分体现文章的整体性,从宏观的角度带领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分析,结合文章的背景、作者、产生环境等因素对文章整体进行阐述,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整体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后,教师要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和考试概率较大的文章进行重点阅读分析、理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新课改落实学生为“学习主体”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在语文课堂上还要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相互和谐发展。可见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在新课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改要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让教师成为参与者等。要适应新的思想教育观念,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思考问题的空间,不能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中,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压力,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单一化,这和新课改要求学生多元化思考问题的方式不符。

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内容局限。复习资料的答案仅限在参考答案的范围中,阻碍了学生发掘大脑的思考机会,同时也让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过分地依赖参考答案,毫无发掘创新的能力,让语文课堂更加暗淡无味,教师照本宣读灌输给学生,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初中语文教学背离了教学的初衷,丧失了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二,肢解课本内容。教师一般在大型考试之前会按自己多年的教学考试经验来指导学生复习功课,把认为经常在各种考试中考到的试题进行重点学习,而其他试题则不在复习的范围。教师把认为“必要”的“不必要”的加以勾画,对此“必要”的详细讲解并要求学生能够记下来,着重理解分析这些所谓“必要”的试题,把其他段落文章的分析就弃之一边。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处于迷茫状态,也会形成学生的自我不信任。

参考文献

[1]姚红丽.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1(9).

[2]霍金珠.新课改下如何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学周刊:B,2011(11).

(责任编辑:龙大为)

猜你喜欢

新课改教学方式教师
最美教师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