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3-04-29孙鹏亮

课外语文·下 2013年3期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课堂

孙鹏亮

【摘要】 语文教学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使命,在语文教学中要创建理想课堂。理想的课堂必须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渗透和关怀。创设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优化知识结构,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情趣。寻求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知,语文教学被赋予了多么重要的使命。实现这些课程目标,主阵地在课堂,所以我认为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应首先聚焦于创建理想课堂。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究、尝试,有了一些较有成效的认识。

一、课堂教学必须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渗透,必须有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才能凸显生命的灵动

我认为人文精神所涵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判断、审美理念、对历史的认知与认同、集体意识、关怀意识、道德意识、国家意识等等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健全人格的基石,如果这些东西模糊不清,一个人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拼搏的理由,他就有可能走向虚无、反动甚至罪恶,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知识又有何用?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恰恰相反,是用对知识机械割裂式地传授代替一种感染、一种感悟,缺少人文精神的课堂是毫无生机、毫无前景的课堂,所以这将是我教学中关注的重中之重。例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是世界短篇小说长廊中的一篇不朽之作,它表达了一个永恒不变的爱的主题。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前,我先讲了一件事:一对新婚夫妇在路上遇到了一起车祸,在千钧一发之际丈夫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气力,推开了新娘,自己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学生听后眼眶湿润了,随即便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在探讨“什么才是真挚的爱”的过程中,学生一下子切入了文章的主题,并且明白了很多。学生这种结合自身感受的畅所欲言,有的不仅是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更多带来的效应是学生在评价的同时,学会了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审视,道德情感得到了发展,受到了情感的洗礼。

二、课堂教学必须要创设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这里面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老师的主导性问题,这个主导性问题关键在于老师不能作为教学的主宰,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者、实施者,知识的引导者、彼此的沟通者、兴趣的激发者和情感的唤醒者,对学生要持一种尊重、理解、关怀的态度,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这样他们就能无所不谈,就能尽量发表自己的意见,好的坏的一目了然;另一个就是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这个主体性问题关键在于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过程一切要围绕学生实际展开,这样才有可能创设出一种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人。

三、课堂教学必须要优化知识结构,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情趣

随着教学民主化的进程,激发学生的情趣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怎样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呢?除了创设好的环境和氛围,改变教学内容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它最起码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有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优化;二是扩展课堂的内涵,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教学;三是继续扩展到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这就是在更大程度上扩展了课堂45分钟。例如: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私塾的厌恶。我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童年故事。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他们大都出生在农村,与他们朝夕相伴的是田野、小河,无拘无束的生活让他们与大自然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可是现在却不能撒欢在其间了,“为什么?”“我们上学了……”“再和鲁迅小时候的教育比一比”,学生一下子也就明白了……

四、课堂教学应寻求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细心指导问题的解决策略,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用激励的态势让学生保持一种主观能动的激情,其次要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解决要靠方法,学生学习课本上的问题往往是封闭的,都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能找到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但是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具有开放性的,并不都会提供必须的信息,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此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变得尤为重要。教材中提供的范文不是学习的“法典”,而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我在教学完了《乡愁》一诗之后,引导学生再学习席慕容的《乡愁》,将学法有效地迁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去探究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乡愁”主题,使得知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知识得到了整合,学生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也就转变成了发展性学力。

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应是高素质人才,不仅知识要渊博,同时还要能言善辩,坚强自信。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只有我们用心领略,认真抓住教学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认真对待每次不起眼的收获,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情感调动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美丽就会留在课堂,回味将永驻孩子心间。

(责任编辑:龙大为)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美在课堂花开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