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量又一量”句法语义分析
2013-04-29景高娃
摘 要:本文在语料统计的基础上,对“一量又一量”结构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该结构的句法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定语>状语>宾语>补语>谓语>主语,既能表示多量,又带有一定的逐量义与次序性,同时也是“主观大量”的体现。
关键词:“一量又一量” 句法 语义 多量义 主观大量
一、“一量又一量”格式的语法功能
“一量又一量”结构是汉语中常见的数量结构,经过在语料库中的检索,我们发现,“一量又一量”的重叠格式的句法功能较为广泛,在句中可以作定语、状语、宾语、补语、谓语和主语,其中,最多的是作定语和状语。
(一)作定语
(1)王颖为什么能创造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做出一个又一个成果呢?(《中国青年报》1985年4月17日)
(2)看着这一切,战士们难抑内心的激动,常常是眼含热泪听他讲完一堂又一堂种植知识和技术课。(《1994年报刊精选》)
(二)作状语
(3)他兀自一杯又一杯灌老酒,不了解他葫芦里卖的啥药。(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4)他一次又一次地请求玫香的原谅。(王蒙《恋爱的季节》)
(三)作宾语
作宾语时,量词的指称功能得到了凸显。例如:
(5)就在这天晚上会餐时,平时不会喝酒的他却喝了一杯又一杯。(《1994年报刊精选》)
(6)村民换了一辈又一辈,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一切都似乎难以改变。(《1994年报刊精选》)
(四)作补语
名量词作补语,突出的是结果的状态;而动量词作补语,突出的是动作的次数多。例如:
(7)最苦的是遇着连阴雨,屋里屋外全是雨,棚顶和四壁漏得一片又一片,地上、炕上摆满了盆盆罐罐。(《人民日报》)
(8)成包的大饼一落地,弟兄们像牲畜一样扑上去乱抢,叠得一层又一层,跟我娘纳出的鞋底一样,他们嗷嗷乱叫着和野狼没什么两样。(余华《活着》)
(9)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北京晚报》1992年10月19日)
(五)作谓语
我们虽然在语料库中检索到了作谓语的例子,但这样的例子并不多。
(10)献给蒋纪周的美丽花环一道又一道:“新长征突击手”“优秀企业家”“十佳青年”……(《1994年报刊精选》)
(11)这期间,他和县委“一班人”为全县人民办的好事、实事一件又一件,而且是干一件成一件。(《人民日报》,1994年第二季度)
(六)作主语
“一量又一量”结构作主语的情况比较少。由于量词的前指功能,很少单独作主语,往往与其他名词性成分一起组成同位短语共同作主语。例如:
(12)他们一代又一代,赤诚地护卫着红色的旗帜。(《1994年报刊精选》)
当量词是时间量词时,也可以单独作主语。例如:
(13)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老爷爷的试验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国家语委语料库,转引自《科学童话十家》)
我们在北大CCL语料库中检索了1000条语料,删除了42条重复语料和不符合要求的语料,得到了962条有效语料。其中作定语的有659条,占69%;作状语的有205条,占21%;作宾语的有51条,占5%;作补语的有34条,占4%;作谓语的有10条,占1%;作主语的只有3条。
这表明“一量又一量”式语法功能的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定语>状语>宾语>补语>谓语>主语。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该结构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定语,作状语是其第二位的语法功能。作定语和状语体现的是结构的修饰功能,作谓语和补语体现的是述谓功能,作主语和宾语体现的是指称功能。“一量又一量”句法结构较为灵活,同时具有述谓性、修饰性与指称性,但最重要的是具有修饰功能,其次是述谓功能,最后是指称功能。
学术界对量词小类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张两分,比如黄伯荣、廖序东等(2007)将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有人主张三分,如周一民(2010)将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三大类。我们赞成将量词分为名量、动量、时量三类的观点,并针对“一量又一量”的每一种句法成分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如下:
名量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动量词和时量词是表示动作或动作时间的计算单位。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当量词是名量词时,该结构作定语的能力高于作其他成分;当量词是动量词和时量词时,该结构作状语的能力高于其他成分。统计结果符合量词分类的标准。由此可见,无论是名量词、动量词还是时量词,修饰功能是该结构最重要的句法功能。
二、“一量又一量”格式的语义分析
(一)多量义
“一量又一量”作宾语时,可以补足省略的成分,即“V一量又一量”可以变换为“V一量又V一量”结构,但意义有所不同。例如:
(14)巧克力真好吃,他吃了一块又吃一块。
(15)巧克力真好吃,他吃了一块又一块。
例(14)中的“又”表示对“吃了一块”动作的重复,一共吃了两块。而例(15)中的“又”是对“一块”这个数量的重复,但重复的结果不止是两块。再看下面例句:
(16)谁知那个人却点了一首又一首,已经是第8首了,Lina已经开始咳嗽,声音沙哑。(《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一量又一量”结构作宾语时蕴含的主观量高于谓语动词的重复,后者表示重复,而前者表示多量。该结构往往是句子的焦点,尤其是在作宾语和主语的时候,凸显了单个事物的整体叠加。该结构作定语时与所修饰词共同作主语或宾语,同样具有多量义。
(二)逐量义和次序性
除了多量义以外,“一量又一量”作状语修饰动词时,表示动作的重复发生,而且具有一定的“逐量义”和次序性。如例(3)(4),再如:
(17)a.旧的观念长期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束缚着群众的手脚,使开封一次又一次失去了发展和振兴的机遇。(《1994年报刊精选》)
b.旧的观念长期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束缚着群众的手脚,使开封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发展和振兴的机遇。
(18)a.“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人大代表、“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一个又一个向他飞来。(《1994年报刊精选》)
b.“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人大代表、“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一个又一个荣誉向他飞来。
我们将(17)a和(18)a作一下调整,把“一量又一量”从状语的位置移至定语的位置上,变成(17)b和(18)b。对比之后不难看出,变换后的句子没有变换前的句子次序性强。因此,“一量又一量”的语义受句法的制约,当结构作状语时,除了含有多量义以外,还表达一定的次序性。
(三)前指功能与非自足性
量词具有指代功能,比如“喝一碗酒”“吃一个苹果”,可以说成“喝一碗”和“吃一个”,其中“一碗”“一个”分别指代的是“酒”和“苹果”,但这样的省略必须是要有语境的。同样,“一量又一量”结构具有指代功能,也有指称性,但是自足性较差,常常前后要有一些说明性的话语或语境,很少有孤零零的“一量又一量”结构。如果该结构单独充当句法成分,那么语义往往指向前面句子或语境的名词或动作。
例(5)中的“一杯又一杯”代指前文的“酒”,又如:
(19)他当了7年班长,新工人来了一个又一个。(《1994年报刊精选》)
例(19)中“一个又一个”代指前文的“新工人”。
如果缺少指代的内容,句子是不成立的。例(12)不可省略成下面的句子:
*一代又一代赤诚地护卫着红色的旗帜。
三、“一量又一量”格式的语用分析
(一)具有描写性的特征
李宇明(2000)认为量的增加是量词重叠的核心语法意义,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表达功能的变化,主要是描述功能的增强。我们认同这个观点,“一量又一量”格式表达数量的功能大大减弱,而描述、总结性的功能大大增强。例如:
(20)a.内地一家企业欲扩大生产规模,报告写了一份又一份,公章盖了一个又一个,一年多时间过去,还“正在研究”。(《1994年报刊精选》)
b.内地一家企业欲扩大生产规模,报告写了很多份,公章盖了很多个,一年多时间过去,还“正在研究”。
例(20)a可以变换成例(20)b,但如此一来,就不能凸显手续的繁琐性以及程序的复杂性。
(21)在47层高的“羊角岛饭店”,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外国游客入住。
例(21)中“一批又一批的外国游客”可以换成“很多批外国游客”或者“大量外国游客”,但是变换后,就不能突出游客的数量多,也没有了批次性。
在同一个句子中,往往重复使用或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一量又一量”结构,更加说明数量之多。例如:
(22)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不停地鼓掌,久久不愿离去。演员们一次又一次谢幕,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23)自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进步,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二)具有言者主观性
“一量又一量”结构能够体现言者主观性,含有说话人的感情色彩,是主观大量的标记。例如:
(24)可他却一次又一次地找领导,一份又一份地递交“辞呈”。(《1994年报刊精选》)
“一次又一次”体现了说话人认为“次数多”,突出办事的困难程度。再如例(16)中的“一首又一首”表示歌曲的数量多,而且具有“不耐烦”的语气。
(三)语境的肯定性与已然性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一量又一量”格式几乎都用在已然的语境中,用在未然的语境中很少,也很少用在祈使句中。比如不能说“*你要一遍又一遍地写。”人们会说“你要一遍一遍地写”或者说“他写了一遍又一遍”。
语境的已然性与上文中所论述的“一量又一量”结构具有的描写性特征有关。“一量又一量”格式作定语和宾语时,往往前面有“了”或者“完”这样的时态助词,如例(2)、例(5)、例(6)。
此外,该格式绝大多数出现在肯定句中,是对数量以及已经发生了的动作的肯定。在我们的检索中,出现在否定句中的情况比较少。
(四)“一量又一量”格式的语音及变形形式
在实际自然语料中,“一量又一量”格式中的“又”往往重读,而且“又”的前面可以有小的语流停顿,突出了重复性的特征,更加凸显多量义。如上文的例(16),又如:
(25)巴塘弦子、理塘县舞等饱含藏族豪放热烈风格的舞蹈,把艺术节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在所搜集的语料中,还发现 “一量一量又一量”这样的变体形式。例如:
(26)小西强撑起身体刷碗,一个一个又一个,动作机械,感觉麻木,一种痛到极点的麻木。①(王海鸰《新结婚时代》)
(27)沼泽地延伸了一里一里又一里,受蒙骗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时时刻刻都在絮语仿佛有人在哭泣,似在无望地为自己而流涕。(巴尔蒙特《沼泽》)
例(26)“一个一个又一个”结构作后置状语,具有较强的描写性,强调碗“多”的特征,仿佛永远刷不完。例(27)“一里一里又一里”结构作宾语,强调绵延不绝。
这样的结构并不多,我们在语料库中只检索到几例。在语用上,这样的格式更能体现“多量”的特征,也更具有文学色彩。
四、结语
综上分析,“一量又一量”结构虽然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任何句法成分,但是分布的比例有所不同,作定语和作状语的能力最强,具有较强的修饰性。在语义上,“一量又一量”格式既能表示多量,又能表示逐量,且带有一定的次序性。在语用上,具有描写性的特征,也是主观大量的体现。
注 释:
①例(26)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这句话中的“一个一个又一个”也
可以理解为直接作为一个分句,主语承前省略。
参考文献:
[1]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宇明.论数量词的复叠[J].语言研究,1998,(1).
[4]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呂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周一民.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景高娃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