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贵在“我手写我心”

2013-04-29姜有荣

青苹果·教育研究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西瓜皮香蕉西瓜

姜有荣

高考作文最忌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最欣赏“我手写我心”。你要想在作文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就必须“秀”出那个活脱脱的“我”来。记叙类作文通用的写作路径是:以记人叙事来表现主旨。为此,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露“我的”魅力:

一、立意要有一点“我的”感悟。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是逐步提升的,它们分别强调的是感知、感受和感悟。为此,高中生要写出“我的”感悟,就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欠”。你的感悟不能出现“低幼化”的倾向,不要到18岁还停留在8岁的思想和情感层次上。停留在这一层次的文章写得再好,也只有“看头”,而没有“嚼头”。二是不能“过”。18岁的你不能“惯看秋月春风”,因为你的阅历还不够,火候还不到。

为此,作家王蒙告诫广大考生:“我希望中学生写得非常好,但是我不喜欢看那种年轻人作老年语、作未老先衰语的作品。我希望中学生仍然保持那种青年,甚至是青少年的单纯和朴素。”“我”的感悟应该散发着“我的”生活气息,浸透着“我”对生活的思考。尽管“眼泪,欢笑,沉思,全是第一次”(王蒙《青春万岁》序诗),但因为真诚、真挚、真切。故而能给人以“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

马妮娜的《烂香蕉的滋味》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母亲每次到学校看望“我”,都要带一大串香蕉为“我”加强营养。母亲最后一次送香蕉时正值我复习迎考,“我”一头扎进忙乱的考前复习中,早已把那串母亲送来的香蕉置之脑后。待到考试结束,整理东西时,才发现母亲送来的那串香蕉大多已经烂了。

我掰开香蕉,嚼了一口,仍是甜的,再嚼一口,还是甜的,于是我坐下来慢慢地吃完了所有的香蕉。我觉得它和新鲜的香蕉一样的香甜,甚至比新鲜的更好吃,因为它少了那股进口时的苦涩。我抬起泪眼,问母亲:“妈妈,为什么烂香蕉却这样可口?”母亲轻声说道:“其实,烂了的滋味是一种成熟的滋味。”

在这篇文章中,“烂了的滋味是一种成熟的滋味”就是“我的”感悟,因为成熟的不仅仅是香蕉,还有“我”,“我”正是在一天天的成熟中,才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一颗质朴而又浓烈的爱子之心。这一感悟虽然平白如常,但因为烙上了“我的”印记,故而真挚、真切,让人感同身受。

二、情节要有一点“我的”设计。

记叙文写作情节的设计至关重要,一篇只有800字的记叙文,你要让它尺水兴波。就必须对情节进行别具匠心的设计。只有这样,你才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一些精典的微型小说为什么耐看,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情节经过了“我的”设计。情节设计的常见技法有悬念、突转、欲扬先抑、烘云托月,等等。虽说“技法”是常见的,但“匠心”必须是“独运”的。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对悬念有一个经典的诠释:“我在影片中放置的‘炸弹,它一刻不爆炸,观众的心就一刻放不下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希区柯克在影片中放置的东西每一部都绝不相同,这就是“我的”设计。

“烘云托月”是广大考生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法,而吴敬梓是这样来设计自己的“云”的——他在《儒林外史》中叙写文人杜慎卿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一尘不染的情节之后。写到杜慎卿和友人游金陵雨花台时见到的情景:

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的确,看一个时代真正的文化品位,不仅要看有多少“杜慎卿”在看落照,而且要看有多少“菜佣酒保”在想着看落照;也只有生活在“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的地方,杜慎卿这样风雅的人物才能显示出动人的风姿。这就是吴敬梓在情节设计上的匠心,既描写出社会环境,又烘托了主要人物,更深化了本章主旨,真乃一石三鸟。如果少了“我的”设计。又焉能为之!

三、描写要有一点“我的”细节。

情节勾画的是人物的骨架,而细节铺染的则是人物的血肉。同学们要想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必须在情节的推进中铺展开细节,而且必须是“我的”细节。因为细节是唯一的,哪怕是孪生姐妹,也可以通过细节分辨出谁是姐姐,谁是妹妹。细节如果雷同甚至复制,则会让人不忍卒读。

200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下辈子还做你女儿》正是凭一个“我的”细节来打动阅卷老师心弦的。“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临近高考,我惴惴地向妈妈提出想吃西瓜,第二天中午,妈妈为我准备了一桌比以前要丰富好多的菜。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厨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文章在《扬子晚报》刊载后,记者采访了此文作者。记者问:“你是怎么想到描写妈妈啃西瓜皮这个细节的?”考生说:“我的妈妈是平凡的,但是她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我的成长过程。但怎样来表现这个‘不平凡呢?我不禁想到了考试前一天晚上在宾馆电视上看到的满文军《懂你》MTV中的一个细节:母亲把粥全盛给了四个孩子,吃完后又让他们带上中午的饭上学了,而其中一个孩子回来取遗忘的东西时,却看到母亲在刷碗前一个一个地舔着孩子粥碗上残存的粥汤。正是受到‘母亲舔粥碗这一细节的震撼,我才联想到‘妈妈啃西瓜皮这一细节的。”

读了这篇满分作文之后,邱凯同学在《幸福之道》中又描写了陪护孩子读书的母亲这样一个细节:

我拿起西瓜就吃了起来,突然,我感到有点不大对劲!我想了一下,对了,这西瓜咋没有种子呢?难道老妈买的是无子西瓜。哇!我借着台灯的光,看了一下我手中的西瓜。顿时,我的心颤了一下。原来,那个西瓜并不是无子西瓜,而是老妈将子一个个挑了出来。我看着那些凹洞,心里顿时有了一股暖意。难道这不正是幸福吗?

串联起“舔粥碗”“啃西瓜皮”“挑西瓜子”这三个细节,我们可以发现,同是母爱,但每一个母亲表现出的细节都是不一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的丰富,母爱也从“省粮(生存之物)”“省瓜(享受之物)”发展到了“省时(体贴之极)”。母爱的主旨是基本一致的,但三位作者所描写的细节却是各不相同的,都是“我的”。

猜你喜欢

西瓜皮香蕉西瓜
一块西瓜皮引发的惨案
废物不废的西瓜皮
快手香蕉饼
大小西瓜
摘香蕉
扔西瓜皮的小猪
瓶里有香蕉
香蕉
西瓜皮
当夏天遇上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