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好风景
2013-04-29洪峻
洪峻
[试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考是社会焦点,而语文卷中的作文题则是焦点中的焦点。因为高考作文不仅仅是一道试题,更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风向标,也是教育制度改革轨迹的折射。高考作文的不断翻新,反映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夙愿。下面笔者就2013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二一二”,怎么像跳舞一样?这是我拿到作文题后的第一感觉。我说的是安徽高考作文题近六年的类型变化。从2008年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接着连续考了两年材料作文,2011年又变成命题作文,2012年和2013年又回归材料作文。走了六年,命题作文出现两次,材料作文出现四次。而且双交叉出现,你说作文类型是不是像跳舞一样?不管是巧合,还是昭示一种方向,至少传递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安徽高考作文试题瞄准的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再从出现的频率来看,材料作文明显高于命题作文。
显然,材料作文受宠。这与全国其他省市的命题基本一致。偶然吗?必然也。因为材料作文可弥补命题作文太束缚人、话题作文太宽泛的缺点,有严有宽。材料作文能在限制与发挥之间,真实有效地考查出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利于实践课标精神,实现选拔功能。而且材料作文所选的材料,逐渐打破伪神圣化,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实际、认知实际。此外,“材料作文”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兼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诸多思维品质,它备受高考青睐已经成为趋势。
二、今年花开更惹人
回顾安徽高考作文题,无论是2009年的材料作文“弯道超越”,2010年的“吴兴杂诗”,还是2012年的“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2013年的“萧伯纳名言”,所彰显的学术化气息更加突出。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世界著名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尖锐泼辣,风趣幽默,充满机智,多妙语警句。语言缺少了智慧,便如同大地少了阳光,佳肴少放了盐。只有智慧的语言,才耐人寻味。萧伯纳最擅长的是在别人的原话里加上几个字,但经过这样的改动之后,无论回答或反击对方,都有言尽意未了之效果。再没有比萧伯纳的语言更能考验学生的分析能力了。学术化材料的优点是开口小,但立意空间大。这正是材料作文所需要的。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直以来,泛化的作文题因8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套作”而饱受诟病,而2013年安徽卷作文题思辨性突出,有利于考察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拉开考生间作文得分的差距。今年无法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考生必须真正吃透材料,否则会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这样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因此,如何解读今年作文材料背后的丰富意蕴,是衡量考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尺度。看来,作文不仅仅考你语言表达能力,也考你的审题、立意等综合素养。
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则材料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结论。笔者认为,抓住材料中“有的人”“已经发生”“我”“从未发生”“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六个关键处很重要。从一个“却”字看,“有的人”应该是命题者所要否定的对象,“已经发生”不值得纠结,“我”则必然是命题者所欣赏的人,毕竟“从未发生”代表着一种目标或愿景。“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看成迷惑或惆怅,“为什么不能这样”则体现的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逆向思维。分析后,这道作文题的立意基本可以确定为“现实与梦想”“换角度”“反省自我”“保守和创新”“大胆合理质疑”“探索”“一切皆有可能”,等等。估计写最后一种观点的人较多,普通人看到的是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萧伯纳却把思考、思路放在对没有出现过的事物的遐想上,放在为什么不去追求与现实不一样的梦境和理想上。延伸下去就是不要只盯着眼前的现实,要敢于做梦、追梦、圆梦。年轻人尤其应该有梦想,因为奋斗的过程和美好的梦想一样,都能使人产生向上的力量。如果要肯定“有的人”也未尝不可,他不是面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也发出“为什么会这样”的诘问吗?如果把这种诘问理解为反省自己,就可以朝“减少失误,校正方向”方面论述。如果在“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理想”方面找突破口,二者兼顾地说,也许文章的立意会更胜一筹吧。
四、咬定青山不放松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这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尽力回避时代热点,淡化道德训诫,更加侧重于人文性、自然性和科学性。更多的题目采自常规性的人文观、自然观以及科学视野、科学精神等,将内容拓宽到文化辨析、身心体验、个人审视、对生命和环境的关注乃至历史评说、科技认知和审美体验等领域。
这就决定写作内容必须咬定“青山”(即生活的泥土)不放松。作文出彩只有扎根现实,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的作品是阅卷老师最讨厌的。考生可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不会偏题。两个追问,方向不同,内涵不同,指向可能是千变万化的。这正是所有的求知者与求证者探索的第一步,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也莫不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为考生提供了多角度解读、思考和表达的广阔空间。考生既可关注自己的经历与体验,也可观察社会、人生等问题;可从个人经历与思考下笔,也可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等方面着手。题目本身没有倾向性,考生完全没有必要迁就任何一方,直抒己见无妨,反弹琵琶也可以。但及格容易,想得高分却并不容易。如果作文仅仅停留于材料字面意思,即使文采飞扬,也会因为思想深度不够,而写成“大路货”;只有在切入点和方向上,深入探讨,内容有血有肉,作文的档次才能真正提高。
鲁迅先生说:“要作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如果是一个烂泥潭又有谁知道它的深浅呢?”所以想写好考场作文,既不能拼凑名人素材,也不能盲目抒情,而要真正理解命题人的命题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