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被动式差异对比

2013-04-29张阿林

考试周刊 2013年66期
关键词:被动式

张阿林

摘 要: 英汉语被动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形式标志、使用频率及意念被动句的使用分布三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英汉民族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诸多不同,衍生出不同形态的被动式,这对掌握英汉语差异,了解东西方文化,准确、道地地习得英语有极大意义。

关键词: 被动式 形式标志 使用频率 意念被动句

引言

被动语态的产生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当思维选择事件的客体作为参照物,就产生了被动句和其他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谢景芝,2004:200)。

英语被动语态广泛使用在科技、报刊文体、官方或公事文体中。就科技文体而论,“据语言学家统计,物理、化学、工程类的英语教科书的全部限定动词,至少三分之一是用被动语态。有些经常用于科技文章的动词以被动语态出现的频率高达51%到100%”(连淑能,1993:102)。汉语被动语态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汉语中较少用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的使用也受到种种局限。例如汉语小说《骆驼祥子》中只用了一百个被动句;《班主任》共20页,才用了七个被动句。(谢景芝,2004:201)

1.英语被动式的特点

英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是被动语态。英语主要用被动语态表达被动概念,辅以词汇手段。在英语中,谓语含有助动词be(get)+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个结构的句子称为被动句,“be(get)+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是英语被动语态的标志。英语里绝大多数及物动词都可以用这个结构作为被动语态的标志。所以,“英语中的被动句大多数是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蒋监松,2002:37)。

英语绝大多数被动句中施动者不出现。英语被动句往往表现得很直接、客观、不带个人感情。它的使用范围很广,可以跟各种表示时态、完成式及情态动词连用。因此,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很高。

2.汉语被动式的特点

汉语中主动句多,被动句使用频率低。汉语的动词缺乏形态结构的变化,不具备像英语一样用曲折形式表示语态的手段。在动词谓语中,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方,句子就是主动句,否则就是被动句。

汉语的被字句是由“被”字引入施动者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但千万不能把“被”当成汉语被动句的标志。被字句的应用范围很窄,只占汉语被动句的一小部分,被动关系可以用其他更灵活丰富的方式表达,如:意念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

另外,汉语多数被动句是带施动者的。汉语被字句往往含有完成意味,表示主语遭受某一动作的后果;而多数被动句的被动意义隐含在词汇或语境中,没有“被”字,需要仔细甄别。

3.英汉被动式的差异对比

3.1被动句的形式标志

英汉语的本质区别之一就是: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反映在被动式中,英语被动句有明显的形式标志(structural marker),注重形式的完整:be加上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再接介词by,引导出施事者;而汉语被动句,可能有形式标志,如“被、叫、让、给、受”等,但大部分没有,被动意义隐含在词汇或语境中,注重意义的完整。

现代英语和现代汉语中都存在大量的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只不过,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无标记的被动句,而现代英语中的无标记的被动句则较少。如前文提到的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例:The myth is uncovered(by the writer)。因此,不带be(get)+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结构的为无形式标志被动句(或意念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如:The news reads funny.汉语中带有“被、叫、让、给、受、挨、遭、加以、经、靠”等词的被动句为有标志的被动句,如:这种言行居然没有遭到民众的谴责。古汉语中有形态标志的被动式非常有限。汉语中带有文言色彩的“蒙”“见”“为”“为……所”等就是类似的标志。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汉语中偶可见无标志被动句,如:衣服撕破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3.2被动句的使用频率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使用频率(frequency)高;在句中凡是不必、不愿、无从说出主语的,或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时多用被动语态。英语被动句没有意义上的限制;它具有间接、客观和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特点,从而被大量应用于信息性文体(informative)(主要是新闻、公文及论述文体)及科技文体中。“科技文体注重事理和活动的客观叙述,力戒作者的主观臆断,常避免提及施事者;新闻报道注重口气客观、间接,施事者往往难以言明,或为了避免麻烦也不宜言明;公文则注重叙述公正、无私、口气客观、正式”(王松华,2002:100)。

英语重物称,常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的词语作主语,即“无灵”物充当主语,使得英语被动句大行其道。在英语被动句里,不必强调动作的施行者,不必、不愿或不便言明动作的施行者,就干脆将其省略。由于汉语的思维中很少有被动的概念,即使有被动的含义,也不常用被动的表达形式;相对而言,汉语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主语常常是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因此汉语中主动句多,被动句使用频率低。在意义上,王力曾经指出:“被字有遭受的意思,因此被动式所叙述者,对主位而言,必须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在形式上,吕叔湘、朱德熙认为:“被”字底下一般要有宾语,表示主动者。这种限制使得许多难以说出施事者的句子不能变成被动句,虽然现代汉语有突破这种限制的倾向。与此相反,英语大多数被动句却不必说出施事者。由于汉语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的使用受到限制,于是出现了多种表示被动意义的其他方式。

3.3意念被动句的使用分布

英汉被动句中有一类是没有标志的,整个句子在形式上与一般的主动句没有区别,只是在意义上表示被动,这一类被动句可以称为意念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

英语中意念被动句简短精练,读起来轻松流畅,能一语道出句中主语的某种特征或性质(陈建芹,2004:169)。但是,日常生活中,意念被动句用得较少。能进入此类被动句的动词很少,而且都是常用词,多数为用作及物动词的不及物动词。如:The ceiling needs repairing.

意念被动句在汉语中却大量存在。因为“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思维方式不同,从不同的视角来观照动作的施事方和受事方”(李学晋,2004:44)。中国人往往从主观的角度(施事方)观照事件,如说:操场建好了,而不说:操场被建好了。“我的祖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不说“很大的变化发生在我的祖国”。英语国家的人往往从客观的角度观照事件,于是才有了Great change have been 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英语具有突出主语的特征,汉语则突出主题,从一个整体出发,然后进一步说明这个整体(高原,2003:194)。除了个别情况,英语句子绝大多数都需要主语,而汉语则存在大量的无主句。如:发现了问题就一定要及时纠正。英语是: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

结语

英汉语被动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形式标志、使用频率及意念被动句的使用分布等三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英汉民族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诸多不同,衍生出不同形态的被动式,这对我们掌握英汉语差异,了解东西方文化,准确地道地习得英语有极大启发。

参考文献:

[1]陈建芹.英汉意念被动句的应用差异探源[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69.

[2]高原.从认知角度看英汉句内照应词使用的区别[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194.

[3]蒋监松.英汉对比与汉译英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37.

[4]李学晋.英汉被动句的文体特征[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20,No.4:44.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02.

猜你喜欢

被动式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动式节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被动式低能耗建造技术探析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简化供暖在被动式公寓的应用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