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2013-04-29陈谊
陈谊
《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说明了阅读与写作是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关系。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直白地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作的文章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都表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多读书有助于写作。
一、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现状
1.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及阅读内容。
大多数中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30分钟内,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和课程的增加,阅读量逐渐减少。学生比较喜欢读作文选及作文素材类、文摘类、玄幻类这样的快餐式、休闲式或通俗化的文学作品。一方面他们抱怨写作时没有素材、没有思想,另一方面不能从以上这些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
2.家庭和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
家长对学生阅读他们认为的健康的书籍是不反对的,而是持支持的态度。很多家庭常会购置一些中外名著,这些东西基本是大部头的小说、戏剧和哲学著作,常让孩子望而生畏。大多家长不会和孩子一起阅读,更不会和孩子交流阅读体会,只是单方面要求孩子看,所以很多学生并不能静下心来阅读这些书籍。在学校,虽然语文教师强调课外阅读,但很多班主任不太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更是极力反对。读而无友,读而不能思,写作时会越来越文思枯竭。
3.学生的阅读心态与教师阅读教学的现状。
其实学生知道,阅读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手段。但因为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加上学习压力过重,所以他们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并非以一种神圣的态度来对待,只是简单地追求书中曲折引人的情节,把课外阅读当做繁重学习生活的一种调剂。
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常就文本谈文本,就阅读教阅读,根本谈不上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同时,以读促写,读中有写,以读带写,在读写的巧妙结合中进行阅读教学,导致割裂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
读,成了低效率的读;写,成了盲目的写;读与写隔了一条楚河汉界。无怪乎很多学生和家长都疑惑:读了那么多书,怎么还写不出好文章呢?读的内容写时用不上。针对这种读写状况,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冷静思考,寻求方法让学生有效阅读,让阅读真正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教师为学生架设读与写的桥梁
1.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为避免学生购买和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庸俗化,教师应该给学生开出推荐阅读书目,范围应该涵盖文、史、哲,特别是文学类,应涉及古今中外、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写作弱点,在书目中选择适合的书籍。如爱写议论性文章,但观点却不够深刻的学生,可以读读周国平;论证不够深入的学生,可以读读鲁迅。
要求学生每读一篇文章,都要思考以下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想说什么?运用什么方法说的?我在阅读的时候,哪些地方的语言最吸引我?如果我写这样的文章,有哪些地方对我有启发,有什么值得我借鉴?
2.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让课外读物成为自己学习写作的启蒙老师。
中学生所写文章往往空洞无物,谈不上谋篇布局,谈不上语言技巧,更谈不上引经据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以下两个:一是生活积累受其年龄限制,不够丰富;二是受其知识基础、阅读量的限制,文章内容干瘪,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生活积累、知识基础不是短时间可以丰富、充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模仿名家名篇,让学生不仅有东西可写,而且可以逐渐体会出写作的技巧,尝到写作的甜头。
模仿是学习的基础,人的语言、技能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张志公先生说:“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工作的成年人,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语文教师没必要禁止学生模仿作文,相反,还应想方设法地鼓励他们看到自己喜爱的文章和有价值的文章时进行模仿,并指导模仿的方法,为他们最终的“脱胎换骨”架桥铺路。当然,模仿的前提是自己陈情言事有困难或者为了使表达更流畅自然。模仿只是手段与过程,而不是目的与结果。
当模仿成为驾轻就熟的技能时,“脱胎换骨”就为期不远了,久而久之,学生一定能扔掉“模仿”这根拐杖,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一条创新的写作之路。
3.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课外阅读成为写作的素材库。
如今,中生活压力大,时间紧,在校时间越来越长,所以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对社会生活有更多的直接观察、经历。这就需要其借助间接观察、经历,即通过阅读了解认识事物,弥补直接观察、经历的不足,丰富作文素材。文学作品里的社会生活是经过名家之手再创作出来的,多了一种文化气息。
近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中,大多数作品都会让人觉得小作者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因为他们是阅读的有心人:不仅读,而且记;不仅记,而且用。
鲁迅先生曾指出:“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在阅读中积累,这是一条极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外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第一,可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第二,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标题。第三,可以把自己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对文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来。第四,可以把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最后可以改写文章,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文章的结局。
阅读是吸取,理解;写作是倾吐,表达。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泉涌笔端、语出惊人。语文是一门“厚积薄发”的学科。长期的大量的阅读是学习语文、提升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和不二法门。而教师正确指导学生阅读使其在写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打造读与写之间的绿色通道,让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写作与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