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清渊的“百年大计”

2013-04-29张建魁

环球人物 2013年7期
关键词:闽商雀巢

张建魁

春寒料峭时节,记者从雾霾中的北国“飞”进鹭岛厦门,这里就是另一番天地了:蓝天碧水,花红草绿。清新温润的空气,不由得让人想多吸几口。在这样的环境里,要走进一家食品饮料企业,只想一想就会让人产生食欲。

在美丽的厦门岛五缘湾南岸,坐落着一幢宏伟壮观的建筑,它就是以生产八宝粥闻名的银鹭集团办公大楼,也被称为“银鹭全球运营总部”。以国际视野办企业的银鹭集团董事长陈清渊,2011年有个影响中国食品行业格局的重要举动——和世界顶级食品企业雀巢“联姻”,并获得了“非常”的成功。

一个“伟大的战略”

银鹭与雀巢的合资公司,雀巢控股60%,银鹭控股40%,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股权并购案。在很多人看来,银鹭做的是一单亏本的买卖。但在银鹭人眼里,这是他们的董事长陈清渊又一个伟大的战略。

“创业至今,银鹭已经走过近30年的历程。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3年,这样看银鹭算是耄耋长者了。但银鹭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有过成长的困惑与烦恼。比如,家族式企业管理方式在发展初期有很强的凝聚力,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管理方式开始适应不了新需求,甚至制约人力资源的提升,也成为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所以,我们必须要打破禁锢,为银鹭寻找一条可持续经营之路。”陈清渊说。

“当我们2010年决定转型时,摆在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上市,二是寻求合作。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投资银行是提着钱在银鹭门口排队的。因为银鹭的发展一直处于良性状态,资金活跃,投行对我们的评价很高。但银鹭的根本问题不是缺钱,所以我们没选择上市,而是寻求规模比银鹭大、历史比银鹭长、经验比银鹭丰富的同行合作。”陈清渊对记者坦言,银鹭与雀巢“联姻”,就是要借助雀巢品牌的世界影响力、雄厚的科研开发与质量管理资源、全球性市场网络,推动银鹭开拓国际市场,“把银鹭打造成百年品牌”。陈清渊的远见卓识让银鹭人信服。

事实上,银鹭一直在为雀巢公司中国市场代加工即饮咖啡,合作已长达6年,双方相互了解,并有着相同的发展理念。“雀巢在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网络,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银鹭在研发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银鹭还建立了雀巢所需要的二、三线城市立体销售网络。”陈清渊认为,银鹭与雀巢合作的意义在于优势互补。

陈清渊告诉记者:“2011年和雀巢签署协议时,曾经有很多人质疑我们这一做法,担心银鹭这个民族品牌合资后会被‘雪藏,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雀巢是包容性很强的国际化公司,合资合作后,银鹭品牌继续保留,银鹭原有的管理队伍和员工队伍保持不变,银鹭始终还是银鹭人的事业。”

回头看一年多来的合作,陈清渊是满意的:“联姻后,银鹭不仅在产能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管理水平、人才资源提升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为银鹭迈向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借力转型的智慧

目前,银鹭集团在全国有5个食品生产基地:福建厦门、湖北和山东的生产基地已投产,安徽生产基地将于今年年中投产,四川生产基地正在筹建中。

厦门生产基地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距离银鹭总部40多公里。记者走进这个现代化的高科技园区,就像走进一个公园,不时飘来花生和牛奶等的香味。“进入我们园区,在路上走,看的是绿化,在高空俯视才是工厂。”银鹭员工为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而自豪。

厂区的旁边,依坡而建的是一栋栋别墅,这就是有“厦门第一村”之称的马塘村。1957年,陈清渊就出生在这里,这里也是他起家的地方。

30年前,三面靠山的马塘村交通闭塞、土地贫瘠,路难行、水奇缺,人称“瘦马塘”,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有钱不借马塘人,有女不嫁马塘郎。”

作为当时马塘村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之一,陈清渊曾当过几年生产队会计。1985年,村民小组改选时,28岁的陈清渊经乡亲们推选当上了“组长”。穷则思变,陈清渊和哥哥陈清水下决心要改变马塘村的命运。

“那个时候,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让生养我们的马塘村富裕起来。”陈清渊回忆起往事,仍非常感慨。

后来,陈清渊把目光落在了漫山遍野的水果上。他找到在外跑运输的伙伴商量:利用当地丰富的水果资源,办个罐头厂如何?结果一拍即合。

当年6月,陈清水、陈清渊两兄弟带领几位青年农民,以“合股”的方式凑足3万元钱,办起了兴华罐头厂,这也是当时同安县(现翔安区)的第一个村办企业。没有厂房,村里种蘑菇的房子就成了生产车间,生产罐头的原料主要是荔枝和蘑菇,厂子的经营举步维艰。

如今,说起企业的发展历程,银鹭食品集团市场中心总经理林小红告诉记者:“我们追随陈清渊董事长,敬佩他的魄力和胆略,他让银鹭在每个关键点上都能抓住机遇,走出精彩一步。”她的这一说法,在银鹭人中很有代表性。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陈清渊在“借力转型”方面独具智慧。

1990年,陈清渊争取到了新加坡华侨黄福华先生20万美元的投资,合资设立“厦门同茂食品罐头有限公司”,迅速扩大产能并拓宽了国内外销售渠道。这一时期,银鹭抓住机遇,开发出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银鹭八宝粥。2000年,陈清渊再次借力,引进台商资金,创建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800罐/分钟和1000罐/分钟的八宝粥生产车间、世界上最先进的PET无菌冷灌装饮料生产线,同时推进产品营销精细化、品牌化管理,银鹭发展迈入快车道。2011年,银鹭第三次借力,与雀巢公司合作,成为雀巢大中华区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就企业“联姻”总结过一个原则:双方必须是“情投意合”,否则,哪怕是兼并也不会起作用。银鹭每次成功地引资和“联姻”,似乎也印证了这个原则。

独特的闽商精神

在银鹭人眼中,陈董心里不仅装着上万银鹭员工,装着马塘村,装着厦门,还装着“上游”供应原料的十几万农户以及“下游”成千上万的经销商们。

环球人物杂志:在银鹭采访,感觉“企业的使命”这个词被员工们提得很响,这是您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吗?

陈清渊:“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安全的食品饮料,为员工、为社会及所有利益相关方创造共享价值,为公司股东提供合理投资回报”,就是银鹭的使命与动力。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作为食品企业,我们希望银鹭成为消费者可信赖的食品饮料领先企业,成为一个值得全中国人自豪的品牌。

环球人物杂志:创业难,守业更难。您认为自己骨子里最可贵的是什么?

陈清渊:我们这代人受了很多苦,所以我们更懂得珍惜。我经常告诉员工,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珍惜银鹭的名声与荣誉,更要发扬银鹭28年沉淀下来的企业精神。我总结的银鹭精神是“艰苦创业,诚信经营”。没有“艰苦创业”的毅力与信念,我们就无法坚持下来;没有“诚信经营”的职业操守,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环球人物杂志:人们经常说时下国内的几大商帮各具特点,您认为闽商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陈清渊:我个人是很钦佩浙商的闯劲和粤商的敏锐的。他们身上都有许多值得去深入学习的特质。当然,在中国的几大商帮中,闽商能够占有不凡地位也是有原因的。我认为我们闽商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情义”、“思变革”。

比如银鹭,在产品上精益求精是因为我们重视消费者那份信任,想带给他们更好的产品;在发展中我们不忘父老乡亲,和他们共同致富,这是饮水思源,回馈桑梓的情义。说到“思变革”,银鹭从民营企业到合资企业再到跨国集团成员,我们的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变革。

环球人物杂志:您认为闽商精神能给人哪些启示?

陈清渊:在闽南,流行最广的一首歌叫《爱拼才会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闽商“爱拼敢赢”的性格写照。银鹭品牌展示的就是闽商“精诚团结、敢拼善赢”的创业精神,我们和世界拼技术、拼管理,和中国食品拼美味、拼质量,和自己拼良心、拼责任。我认为,任何追求成功、追求卓越的企业都要有拼搏的智慧与勇气!

猜你喜欢

闽商雀巢
No.11 雀巢推出超高端学生奶粉
《闽商蓝皮书:闽商发展报告(2020)》正式发布
闽商大事记(2019年7月~12月)
斯波义信的福建历史论述与闽商文献解读
雀巢失守于创新乏力
雀巢面对危机的反应
雀巢离危机还有多远?
商道 川商和闽商比较研究
200多吨进口雀巢糖果违规使用化学物质被销毁